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雷简夫《新修白水路记碑》为青泥道重要史料,碑文颜体正楷较为罕见

2019-08-01 02:46 北京晚报 TF010

万物生长靠太阳。过去会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现在则不然。借助现代高科技,在2012年,英国科学家在5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一类新的物种——白色盲虾。

作者:莫 欣


令科学家惊奇的是,苍白的虾群聚集在海底火山喷口附近,密度高达每平方米数千只,而刚喷出来的熔岩水,温度高达450℃,属于临界点附近的液态水和蒸汽混合物,基本就是超临界水。虾群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这么高的温度,但所处环境温度也是很高的。5000米的海底,压力高达484个大气压。一般的高压锅,内部水温可达120℃;一般的打火机火焰,温度在500℃左右,而蛋白质在高于70℃的环境下,就会永久失去活性。但这些虾却活力四射。

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五千米深的海洋世界。通常中午时阳光穿透海水最深。在透明度较高的海域中,当太阳当顶和大气条件较理想时,用肉眼在几十米水深下可以分辨物体,在800米深处可以见到很微弱的蓝绿色光。目前用仪器记录到阳光穿透海水的最大深度是1000米,超过这个最大极限的深海,就是无边的黑暗。深海鱼类的眼睛一直在退化,不需要视力,触觉器官变得极其发达。这展现了进化的意义。

当然,类似这样不需要阳光的动植物毕竟只是极少数,旨在说明,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大多数生物需要阳光,人类尤其如此。有一句古话就说,早晨嗮头、中午晒背、晚上晒脚。中医的要旨就是强调顺其自然,跟着太阳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相比之下,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可缺少的,也是生命体组成必须具备的。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都是海洋,人类其实是生活在北海水包围的“孤岛”上,因为“温室效应”,造成两极的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是人类所必须面对的关乎生存与否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如何有效地保护性利用水资源也成为当前重大问题,水源不断找到破坏和污染,浪费水的现象也很严重。曾经有一句话就这样说,如果人类再不珍惜,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可能是你的眼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水有时是宁静的、纯净的、温柔的,但如果人类肆意破坏,也可以变得咆哮而瞬间面目狰狞。当洪水肆虐之时,就可以感受到巨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所到之处,毁灭一切。像海啸这类自然灾害,可以说会导致万劫不复。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之胜。”意思是说,天下最柔的东西,往往是天下最刚的东西,无坚不摧,比如水是至柔之物,遇圆杯则圆,遇方缸则方,遇大石阻挡则绕行,圆柔无比。水滴石穿,积水成海,水积蓄的力量是巨大的,原因在于,水有韧劲。与无坚不催、所向披靡相比,韧劲更是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一词,对于水的这种哲理有进一步的发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雷简夫楷书《新修白水路记碑》,高2.83米,宽1.83米,正文楷书26行,每行37字。

新修白水路位于甘肃徽县大河店乡瓦泉村白水峡。此记在左侧石崖之上,书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碑文详述了白水路和青泥古道的开修及变迁事实,文句练达,字迹遒劲,刻功老到,不仅是一篇修路记,更是一部900多年前陕、甘、川交界金三角地带交通状况的史料和宝典。白水路的贯通,结束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青泥道的重要交通史,成为北宋时期的“高速公路”。篆额 “新修白水路记”同为雷简夫所书,大气开张,用笔匀整,字形稍嫌震荡,尤其最后二字不够稳重。碑文为颜体正楷,较为罕见,见证了唐宋王朝更迭之际,颜书影响广泛。这样的长篇大论,纯以颜法而为,极见功力。

雷简夫(1001-1067),字太简。早年隐居,宋仁宗康定中为秘书省校书郎,代理秦州观察判官,后历任坊州、简州、虢州、同州知州,升尚书职方员外郎。在雅州时,结识眉山苏洵,二人相见恨晚。苏洵携二子苏轼、苏辙,拜谒简夫,以师事之。简夫遂以书信投老友益州太守张方平、文坛泰斗欧阳修、韩琦等人,推荐“三苏”父子,使其脱颖而出。擅长书法,知雅州途中,经汉中府,时朝廷拨银修筑古蜀道青泥岭段,嘱记此盛事,遂撰文并书《新筑白水路记》碑。

《水纹纪事石刻》

《水纹纪事石刻》,纵0.6米,横1.2米,现存川江纤道。

民间人士孙成龙书刻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记录了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五涨水,至立秋初六不退之事。字里行间了解到水患如虎,人命财产全毁,刊石以记。有关孙的史料,没有记载。此刻石史料和文物价值远大于其艺术价值。石刻荒率,体现了书法的实用性。

释文: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岁在戊申七月初五,水涨此沟,至初六辰时立秋。《送□生汆使逢秋浣尽浮》诗曰:

“千岩排怒浪,

万物惹灾荒。

拔剑人何在。

投鞭者莫求,

朝宗故放肆,

滔下任狂流。

傍树连根拔,

沿堤竟塌稠。

翻园吞董坝,

岂心毀吾楼。

沐雨支棚歇,

栉风起尤忧。

醴泉涌太过,

俚句渐书留。”

古稀叟孙成龙书并刻。

西汉

《治河刻石》

隶书《治河刻石》,纵64厘米,横33厘米。

此砖为典型的西汉隶书风貌,无论笔法还是字形,尚没有高度成熟的波笔标志,字形大小不一,笔法以篆意为统摄,刻工粗率,风格自然纯朴。

释文:甘露五年二月十二日,治河。都五在贡□□,右师江洛善许□□。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分享到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看梁思成、钱钟书、林语堂书法,品世家翰墨风范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坐地敛财,莫让艺术变了味

清华校长梅贻琦人称“寡言君子”,也被戏称“酒圣”,这一点令人玩味

黄侃五十大寿之时,其师章太炎准备了一副对联,竟“一语成谶”

这些无意成为书家的北大教授们,各自的笔墨功夫皆不俗

大书法家冯恕:进士翰林实业家,保护毛公鼎的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北京地域书风始于“燕系书法”,“天咫墨存”详叙京华今古书风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