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北京旧时夏天酷暑难耐离不开扇子,鹅毛扇背后也有不少讲究

2019-07-26 07:09 北京晚报 TF008

在老北京有一首戏谑流传的民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虽是玩笑话,从中却也可以看到旧时京城百姓,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对扇子的依赖了。

作者 何大齐 文并图


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想凉快些只能靠手摇扇子。人们常说,扇子手摇扇出来的是“和风”,特别适宜老小病弱之体,不容易伤风感冒。当年,不知有多少襁褓婴儿都是在母亲手扇出的徐徐和风中甜甜入梦的。所以那时家家、人人离不开扇子,羽毛乃轻巧之物,用其做的扇子自然备受人们欢迎。

扇子在我国有三千年历史了,从字面上看,它是由户(单扇门)和“羽”(翅膀)组成的,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毛扇出现最早,而且是有门户的人家才有权拥有。据载古代皇帝出行时,身后用长柄羽扇作为仪仗,以显示王者的高贵权威;诸葛亮手中摇动的羽毛扇,则被誉为智慧才干的象征;而此扇到老百姓手中,那就是离不开的“纳凉佳品”。

羽毛扇虽价格低廉,却加工精致,选料严格。羽毛可用野禽,如雁、鹰、鹤、鹭鷥、天鹅的翅尾,但不易得,所以家禽毛就成了主要来源,既方便又便宜。例如家养的白鹅、灰鹅都是上好的材料。一把羽毛扇看似不起眼,制作时却有十几道工序:选毛、出片、洗、理、缝、接,然后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繁杂的过程,每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

老北京有专卖扇子的商铺,名为扇庄。但主要以卖纸扇为主,大都集中在前门外打磨厂一带,有很多历经百年的老字号,门前是挂一个大扇子做幌子。而老百姓需求大的“家常用品”羽毛扇,大都是走街串巷的游商。做一个用竹筒组装的货架,在前后吊挂着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羽毛扇,边走边吆喝“卖鹅毛扇来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都有电扇空调,出门在外公交车、地铁、饭店、商场也都是空调笼罩。生活舒适了,可得空调病的也多了。四合院渐渐消失了,坐老槐树下手摇羽毛扇、大蒲扇乘凉的景象也消失了。用扇子的越来越少了,看来扇子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该进入博物馆了。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首届北京扇子文化节开幕:展出成扇作品310把 共享文化端午

春节在即老友叙旧 闺蜜伴手礼佳选“京扇子”都有哪些款?

竹载文津:北派竹刻唯一传承人边溪良

行草名家李海剑书法扇面特展 倡导“艺术与慈善”同行

扇子最早并不是扇风纳凉的 古代男士爱持羽扇显绅士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