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胡同迎来首位“看房户” 南锣平房院改造年底迎回老街坊
昨天,家住东城区雨儿胡同的老人李晶在老伴和孙子的陪伴下回到了阔别3个多月的雨儿胡同25号院,参观自家正在改造中的平房。雨儿胡同作为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代表性胡同,几年前开始与帽儿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一起进行修缮改造,4条胡同共涉及118个平房院。如今,胡同内的违建和自建房已全部拆除,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年底前完成改造和修缮,迎回老街坊。
走进雨儿胡同25号院,近两米宽的通道十分宽敞,向左一拐,就是李晶老人的家。老人告诉记者,改造前的院落空间狭小,窄到一出门就能肩膀碰肩膀。
走进自己家,老人东瞧瞧西看看。“以前家里有个隔断,把12平方米的屋子隔开,特别局促,我们老两口和儿子住得特别不方便。”看着打通的隔断和加装的卫生间,老人脸上露出笑容。
老人家对面,腾出了一间约6平方米的平房,已经安装了灶台等厨房设施。交道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等院落升级完成后,这里将作为厨房租给李晶,拓展老居民的生活空间。“我们贯彻共治共生的原则,将腾退出的空间作为居民公共空间和配套生活设施。比如为了让老街坊们告别平房无厨卫的情况,将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居民意愿增设独立厨卫。”
距离25号院仅几十米的雨儿胡同30号院内,施工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指着正在改造的空房,现场负责人说,“这里未来将作为小院的居民议事厅和公共厨房,供老街坊们使用。”
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崇宝材老人曾经是一名厨师,手艺没得说。我们入户和老人讨论房屋升级方案时,他主动提出想当公共厨房的主厨。”随着共生共治模式探索的深入,交道口街道和东城区相关职能部门逐渐把目光集中在老街坊中的人才上,力争让每一位老街坊搬回来后有事干,归属感强。在确定房屋升级方案时,街道也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满足居民需求。“就拿老崇家来说,我们入户了6次才确定升级方案。”
雨儿胡同的改造提升只是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的缩影。如何让老城风貌、老城故事更好地传承?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东城区区长金晖表示,东城区作为历史文脉丰厚的核心区,需要通过打造城市更新样本,在老城保护与复兴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其中,示范打造的“共生院”,坚持“一院一策”和“一户一方案”,改善提升居住条件,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具体来说,就是对腾退出来的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一种建筑共生;引入青年人入住,和爷爷奶奶等原住民做邻居,形成居民共生;新老融合形成文化共生,实际上还是想保留老胡同居民之间的亲近感。”金晖认为,“共生院”不但留住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格局、肌理,还将在留住老城的生活方式、社区网络和历史文脉之余,通过新型业态的引入,为老城区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