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25岁青年用生命最后3年,推开了文明的大门

2019-07-06 17:17 北京日报 TF011

今天,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阿塞拜疆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国家文物局供图

昨天,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由4个遗产区构成,包括瑶山遗址(面积66.56公顷)、谷口高坝区(面积136.41公顷)、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面积349.24公顷)和古城区遗址(面积881.45公顷)。遗产区总面积1433.66公顷,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历经80余年4代人艰辛发掘:1936年的初冬,施昕更开启了这片土地上考古探索的先河;1959年良渚文化命名;1986年发现反山贵族墓地;1987年发现瑶山墓地和祭坛;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2015年良渚水利系统的确认……尘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如今揭开神秘面纱。

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新华社 资料图

民国青年25岁推开文明大门

发现良渚文化背后,有一位青年不得不提。所有文献资料会告诉你,发现良渚遗址第一人生于民国,那个叫施昕更的人1936年在其家乡浙江杭县良渚镇(今属余杭市)附近,发现许多地点出土黑陶和石器,因而进行发掘。

这个载入考古史册之人,原来并非考古科班选手出身,25岁偶然成为发现良渚遗址第一人,随即投身田野考古、撰写报告,28岁离开人间。

1912年,施昕更出生在杭县良渚镇,他在此地长大,读小学。1924年秋至1927年夏,在杭州直大方伯巷杭州第一中学初中部读初中。1930年,施昕更进入西湖博物馆从事地质矿产工作。

触发机缘的原始事件,是当时博物馆正对杭州一个叫古荡的遗址进行发掘,1936年5月,古荡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消息传出,施昕更立马给予极大关注。

心思细腻、反应机敏的他,发现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种长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县北乡良渚一带见过。灵光一现,施昕更感觉得到了一种“暗示”:古荡和杭县北乡的良渚,会不会之间有一种互相的联系呢?

“行动派”施昕更说走就走,随即跑回故乡良渚,一口气进行了三次调查。他终日在田野阡陌之间奔走,不以为苦。

好运气,在11月3日那一天,蓦然砸到施昕更头上——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运气只配得上真正有才华的大脑。施昕更于良渚镇附近棋盘坟的干涸池底,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带回了杭州。

得到馆里的同意和支持,“超高效率行动派”施昕更,马不停蹄主持起了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根据记载,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考古发掘共进行三次,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从科学发掘的角度确认了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

神人兽面图像是良渚文化玉器最主要的纹饰题材,也被视为良渚玉器的灵魂所在。

1937年春天,施昕更写就了5万余字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以下简称《良渚》)一书,制图100余幅,详细介绍发掘经过、收获,提出颇有创见的看法。

施昕更的《良渚》文稿付排后,抗日战争爆发,印刷被迫中止。于是施昕更携带文稿,随西湖博物馆迁徙兰溪、永康、松阳,在董聿茂的呼吁和坚持下,浙江省教育厅同意出资付印。1938年《良渚》一书终于问世。

《良渚》在上海付印时,施昕更迫于生计,到瑞安县工作。不久后,便投笔从戎,任县抗日自卫队秘书。1939年5月,积劳成疾,感染猩红热,因无力医治,施昕更病逝于瑞安医院,年仅28岁。葬于瑞安县西山。

民国青年施昕更用生命最后的短短3年,一手推开了良渚文明大门。

知多一些

第 43 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市举行,本届大会共计划审议35个新申报遗产项目,我国申报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遗址”均被入选。

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首届大会197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审议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审查已列入《名录》遗产的保护状况,探讨世界遗产领域治理的重要议题等。

 

 

来源:北京日报 综合央视新闻、浙江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蒋肖斌、沈杰群)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 我国有世界遗产54处

中国再添一处世遗,总数居世界第一,这一栖息地包括16个申报点

中国再添一处世界遗产,总数并列全球第一,为何是这里?

圣母院大火敲响文保警钟,文物损毁是世界文明的遗憾

解读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进展 距离成功还有多远?

世界遗产麦积山石窟首次系统“体检” 32个洞窟风险严重

鼓浪屿申遗成功将保持历史风貌 上岛游客控制在每天5万人以下

北京拟增“一日游交通专线” 不文明游客将入“黑名单”

“老景点”神农架获评世界遗产 系中国第50个快来看看它的美

我国共有48处世界遗产 “旅游+遗产”推广联盟今天成立

外交部回应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跳水救人:给他点个大大的赞

北京投递量全国第3!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旺季服务消费提示

看病不用卡,只需一个码!国家卫健委:“脱卡就医”是趋势

四川凉山7县摘帽脱贫,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方,任何行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RCEP签署对全球有何重大意义?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