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刘一达再出新作,《人五人六》道出京城人生百态,胡同里的众生相

2019-07-03 02:50 北京晚报 TF021

北京人的性格就蕴含在语言里,直爽中又透着谦虚,貌似轻松但又不轻松,貌似随便但又不随便。

作者:王子蔚


图为画家马海方为《靳爷的“地道”》所作

近日,“京味儿作家”刘一达的新作《人五人六》出版,书中三十四篇散文,勾勒出了老北京的市井细民、胡同里的凡俗小事。这些打头碰脸的街坊邻居,有拾金不昧的、有地道仗义的、有江湖侠义的;也有失了初心的、虚荣逞能的。他们有情有趣,展现了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

什么叫“人五人六”?刘一达给出的解释是“一个不怎么样、但非要装出怎么样的人”,用北京话说就是“装大个儿的”。这本是个贬义词,而用在这本书上却很合适。这四字不仅点明了本书怀人散文的特质,又不失刘一达一贯的幽默风趣。老同学、老邻居、曾经的熟人……刘一达用辛辣的笔写出了他们表面上的“装”,但目的不是为了揭开这层伪装,伪装背后暗藏人性的种种委屈辛酸。

读《人五人六》的时候,有几个故事都让人潸然泪下。第一篇《老槐》就定了调。性格爽快的福大爷六十年前在胡同口种了一棵槐树,槐树并不老,所以没挂“红牌”,不是文物。胡同改造拆迁的时候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处理”对象。但对于福大爷来说,一辈子多少故事发生在这棵树下,当拿着电锯的工人要伐树时,福大爷“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失魂落魄般扑向那棵老槐,伸出鹤骨鸡肤似的手臂,抱住了树身,号啕大哭起来”。这一幕令人唏嘘,更伤感的是故事结尾,槐树没了的第三天,福大爷也去世了,如今胡同成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取名“槐花苑”,却没人知道槐树下的故事了。

《靳爷的“地道”》几乎是最短的一篇,只有七页,却充满哲学层面的韵味。“地道”是北京话中十分常见的词语,也是北京人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面。“地道”的意味很丰富,可以用作评价他人的标准,而“这人不地道”是种挺重的否定。夸人的时候,一句“地道”,虽有吹捧,却也有真心实意的认同。在刘一达看来,这两个字从北京人嘴里说出来,“要甩出一个尾音儿,听着才亲切、悦耳,那股子韵味,够让人咂摸一阵子的”。靳爷就是个“地道”且把“地道”当成精神寄托的人。胡同里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地道”,谁家有急事儿他都帮忙,只要说句“靳爷真地道”,他便“比喝了二锅头还痛快”。小说还写了“地道”背后的心态,那就是北京人的爱面子,“地道”两字加了否定词,那不等于打人家的脸吗?一句“地道”让靳爷获得了无限的满足。“地道”的大爷因为帮邻居拉冰箱脑溢血,没抢救过来,这看似是个不圆满的结局,却有些温暖,靳爷以“地道”的形象留在了大家的心里。

《云山的整脸》便有些荒诞小品的意味了。老同学相见,云山成了大老板,经营十几个公司,资产上亿,开着奥迪,车里坐着漂亮的女秘书,摇身一晃成了成功人士,成了同学们艳羡的对象。上学时,云山虽然家穷,却总穿得体面,为了追姑娘,和一群部队大院的孩子们打架,最大的麻烦不是打输了,而是把裤子划破。原本一切都很完美,直到“我”按照云山留的名片去公司找他,无疑发现他并不是老板,而是老板的司机。“我”呆若木鸡,故事戛然而止。

《人五人六》的叙述时间横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些被大历史牵动一生而仍然冲淡怨怼、笑对夕阳的老人,像那些待拆的胡同和待伐的老树一样,老人们如今早已鹤骨鸡肤甚至多已作古,刘一达回忆起他们,忧伤感怀,用情至深,浓烈真切。这些陈年往事、旧京掌故,笼罩上光阴的色彩。今昔比况,碰撞对话,埋藏着刘一达在时代变迁下的感悟与反思,也为读者留下珍贵的历史存照。

刘一达出过八十多本书,累积有一千八百多万字,但他觉得越短的小说越难写。“五万字可以讲好的一个故事,你怎么用一两千字讲出来,这才是功夫。”刘一达在谈到《人五人六》时感慨,“民间文学就是讲故事,但文学不是,短篇小说里必须蕴含一些深刻的道理。”书中许多故事原本都不短,他在打算出这样一部人物肖像式的小说集时,就开始做精简的工作。有些故事是二十年前写的,两万多字,他忍痛改写到两千字才得以收进书中,删减的过程其实就是锤炼语言、提炼人物形象的过程。

多年以“京味儿作家”作为独特标志的刘一达对“京味儿”的理解是:京味儿语言的艺术并不完全是指北京土话,老舍曾说,北京话是活的,不一定非得是多么古老传统的北京话写作的小说才叫“京味儿小说”。北京话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变化,最老辣的文章往往就是“大白话”。刘一达看来,北京人说话有时候老爱拧巴着,比如“对”爱说成“没错”,因为北京人的性格就蕴含在语言里,直爽中又透着谦虚,貌似轻松但又不轻松,貌似随便但又不随便。就像小说中地道的北京方言,读起来嘎嘣脆响,字字有声。

从这些老北京的市井细民中回忆打头碰脸的街坊邻居,到胡同里的凡俗小事中有情有趣的往事,消逝的是昔日场景,不变的是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胡同深处,邻里情浓。(《人五人六》刘一达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标题:胡同里的众生相)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