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曹雪芹对芒种很是偏爱,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经典情节都选在此时

2019-06-06 00:20 北京晚报 TF017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芒种时节,稻秧嫩绿,麦穗低头,田野焕发勃然生机。在这样一个天下稼穡的物候节令中,因为“饯花神”,而更有了一番诗意。

清 吕彤《蕉荫读书图》 ,右下画了一丛凤仙花

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万物皆有灵,唐代和宋代以农历二月十二为 “花朝节”,宫廷和民间一道,赏红、护花,迎花神。及至芒种,花期渐过,群芳摇落,古人视为花神退位,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感谢她带来的万紫千红,期盼她明年春再回。南朝学者崔灵恩在《三礼义宗》中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展现的“饯花神”格外绚美大气:“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而曹雪芹对芒种的关注还远不止此。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酒、妙玉传帖等经典情节,都发生在芒种时节,宝玉的生日也与芒种有关。这一切,恐怕与他自己的也是芒种日这天出生不无关系。所以在一些红学专家眼中,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原型,这也许就是证据之一。

作为芒种盛事,饯花的场面一般是充满欢喜的。只是,相比“花朝节”,“饯花神”还是容易让人生出伤感,其中尤以黛玉葬花为盛。

林黛玉葬的是什么花?在《红楼梦》里有过不只一回涉及,应该是包括桃花在内的多种。但“芒种葬凤仙”却是曹公特别着笔之处。第27回中言,“(宝玉)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凤仙天然姿态优美、妩媚悦人。因其头翅尾足俱具,翘然如凤状,状如飞禽,飘飘欲仙而得名。古人爱把凤仙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唐代诗人吴仁壁《凤仙花》中的“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就是把凤仙当作凤凰的化身的,碧梧枝指的是梧桐树枝,相传凤凰非梧桐树不栖。

凤仙花也叫指甲花,“烂漫只教儿女爱,指甲装点锦成纹”。古代美人常用凤仙花花瓣染指甲,把或红或紫的凤仙花花瓣轻轻研碎,任花汁沁出来,将花汁涂在指甲上,再用凤仙的叶子包裹,以棉质细绳固定,数十分钟或几个小时,清亮光润的指甲就形成了。这样染上的指甲,颜色不易褪落,既好看又环保。

凤仙还凛然不可侵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自夏初至秋尽,开谢相续。结实累然,大如樱桃,其形微长,色如毛桃,生青熟黄,犯之即自裂。”成熟的凤仙籽荚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裂开,弹射出很多籽儿来,能“透骨软坚,最能损齿,凡服者不可着齿也”“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所以凤仙的花语是“别碰我”。特别激烈的一个词儿,却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对于高贵优良的精灵儿,哪能随便触碰?

凤仙暗合了宝玉与黛玉的情愫与品质。“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阆苑仙葩”林黛玉的《葬花吟》由此成为绝响,“美玉无暇”贾宝玉是唯一听众。脂砚斋的评语是:“《葬花呤》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饯花日诸艳毕集之期。”葬花吟是“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开始。

其实,《红楼梦》中的葬花人,除了黛玉,还有宝玉,有时是单独,有时是同时,对于俩人如何葬花,曹雪芹采用明写、暗写等手法,除了第27回,还分别在第23回、第28回、第62回中,加以描述和渲染。宝黛的惺惺相惜,始终倘佯在故事的长河中。

据说,凤凰每五百年都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恩怨情仇,投身于集香木燃起的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与幸福,在烈火中经受巨大痛苦和磨练后又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从此鲜美异常。可惜宝黛之恋,实在太过短暂。

凤仙,也许是曹雪芹内心深处的一道光,在那样的饯花时节,以一种透骨的香,行过静谧幽寂的街巷,越过风霜沉积的高楼,穿过一个个安宁恬淡的夜和万千岁月,在旧事、残梦、离愁、迷途和万里山河中,解读世俗,找寻来路。

(原标题:芒种,为花儿践行)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