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北京门联有何深意?文人爱玩文字游戏 商户们借此表达发财梦

2019-05-28 02:23 北京晚报 TF011

在世园会上,中国馆北京展区几个设计精美的大小门楼引起了游客的关注,尤其是红漆大门上的门联,文化、文学味十足,更是引人瞩目。所谓门联是我国楹联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诗歌艺术的延伸。门联与过春节时贴的春联不同,它是永久性的,长期存留在门楼的大门上。门联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房屋主人的家风、生活哲学和美好希望,也是用通俗的形式阐述中国博大精神的文化。因此,近年有不少喜欢北京文化的人,搜集门联并研究,有的还出版了专著。

世园会中国馆北京展区的门联  京报集团记者潘之望 摄影

作者:张双林


树德滋荣出自《尚书》

在北京展区入口处不远,游客可以看到一个小门楼,门上有红底黑字的门联,上书:槐华衍庆;树德滋荣。展区中的门楼是新造的,但这副门联则是绝对的“老词”,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这种门联不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那样广泛,虽算不上“独联”,但用者不多。

十多年前,笔者在崇文门外东唐街47号的大门上见到过这样的门联。当时那个小院虽略显陈旧,但并没有像如今这样破烂不堪,现在许多住户都搬走了,大门并无变化。东唐街历史上是崇文门的买卖街之一,大概与糖市有关。因历史上这里都是做小买卖的,大户人家不多,所以这里的小院不大,而且四合院不多,多为三合院。47号是个小三合院,从残留的形制看,可能是小康人家,联中的“槐华”也可以理解为槐花,而且小院门口确实有一棵又粗又大的槐树。最早的小院主人想必是见景生情,将“槐华衍庆;树德滋荣”镌刻在大门上,对自家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小小一副门联,展现出小院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哲学观念。据考,联中的“树德滋荣”出自于《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将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写进门联,足见小院最早的主人非等闲之辈。

目前,崇文门外磁器口附近东西两边,均有一块地尚未完全拆迁改造,并保留了一些街道胡同。在十几年前,这里的门楼大门上镌刻门联是很常见的,有些门联还是很有趣的。如东利市营一小院的门联“天临华盖星辰近;地接蓬壶雨露深”,好景胡同一小院的“德门呈燕喜;仁里灿龙光”,东河漕胡同某小院的“天开寿域;德洽苦邻”,下堂子胡同某小院的“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等,渗透着中国文化之传统,句句有典故可查,国学根底很深,为今人所望尘莫及。

门联内容妙趣横生

门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垂青,他们往往把文字游戏融入门联中,使之更加鲜活有趣。为体现出个性,文人特别喜欢在门联的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清末诗人陈衍从福建来京租居于宣武门外上斜街三忠祠内,此院曾有清初词人顾梁汾的故居小野秀堂。于是,陈衍给小院的门联写作“草堂小秀野;花市上斜街”,将顾梁汾故居和当年土地庙的花会庙市都写了进来,妙趣天成,诗意浓郁。

地安门外白米斜街曾有一门联“白雪远山,图开大米;斜阳新柳,春满天街”,此联被认为是北京老城内门联中的佳作,联语的头尾四字构成了“白米斜街”四字,表面上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殊不知是独具风情的门联佳作。这副门联曾存在于白米斜街11号大门上,清末大臣张之洞是这个大院的主人,有人推测门联是张之洞所作,不过门联早不存在,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否真是张之洞所写已不重要。门联的文字水平上乘,词句饱含诗意且有许多典故在内,大有可能是张之洞这样的大学士所为。

谭鑫培是京剧世家,他家原在宣武门外大外廊营,他家小院的门联是“英杰腰间三尺剑;秀士腹内五车书”,更像京剧的唱词,上下联的头一个字是英秀,是谭家的堂号“英秀堂”,至于“三尺剑”和“五车书”暗含“文武老生”之意。

在门联中玩点文字游戏,不仅居家小院如此,一些做生意买卖的商户也喜欢门联这种形式,在门联的创作中则是“在商言商”,将自家的字号和经营内容含在门联中,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在《老北京的商市》一书中曾有所记述。如卖臭豆腐的王致和开了酱园之后,酱园大门的门联上有“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蹂调芍药,园开鸡跖垂芙蓉”,将“致和酱园”嵌入联中,读起来颇为有趣。一得阁的墨汁驰名京华,它的门联是“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写得很有气势,并将“一得”嵌在联中。“八大祥”之一的谦祥益绸布庄,在二十几年前还有“谦光和蔼,祥祉茵纭”的门联,将字号嵌在联中。不过,谦祥益的大门在前门大街改造后不见了,自然门联也不存在了。

商业门联中有些还十分幽默,如有家“鸡毛小店”没有字号,却在门口挂上了门联“虽非羁旅招商店;却是藏龙卧虎堂”。“鸡毛小店”在旧中国是乞丐寒冬时节的栖所之一,因不提供卧具,仅在土炕上铺满鸡毛,且收费低廉,故有“鸡毛小店”之称。历史上乞丐的“丐帮”是一个很大的帮派,尤其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行业,乞丐一度身价百倍,无人敢得罪,开小店的只好用这个门联来奉迎住宿的乞丐们,称他们为龙为虎,不敢轻视他们。

有些行业的门联,不但是文字游戏,而且还有借此当广告招牌的,如酒馆昔日有“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三杯两盏扬长去;莫问前程路坎坷”的门联,有的药铺书写门联“华佗养性;仲景穿胸”,将历史上的名医华佗、张仲景都写了进去。这些门联虽有明显的商业目的,但不落俗套,与“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相比较,略显高雅。

门联蕴藏着诸多梦想

门联的哲学意义无须多说,各行各业的人都会用这种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寄托自己的梦想。商人们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除店铺的门联外,在其居所的门联中也可以领悟他们矢志不渝的发财梦。

前门外钱市胡同被誉为北京最窄的胡同,在清代则是一条“金融街”,聚集了不少银号、炉房。清朝时,这条胡同里家家炉火熊熊,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钱市胡同又窄又短,近年面临拆迁,但有几户的门联保留下来,如胡同内2号院的门联是“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4号院的门联是“全球互市输琛赆;聚宝为堂裕货泉”;6号院的门联是“万福无疆逢泰运;聚财有道庆丰盈”;10号院是“聚宝为流川不息;泰阶平如日之升”等。钱市胡同比较特殊,因保安的原因,只在胡同内南侧有院,北面只是另一小巷的后墙,没有门户,所以只有双号没有单号,而这种双号门牌是1965年后出现的。钱市胡同的大小院,既是门市又是住宅,其门联的宗旨都是企盼发财梦的实现,但写得含蓄而少有铜臭味,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商人的发财梦和致富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他们敢把“天发财源集狐腋;成名座客总貂裘”、“源深叶茂无疆业;兴远流长有道财”等门联挂出来自我标榜,自我宣传。

商人们的门联有思想寄托,文人更是如此,而为官做吏者更不甘寂寞。在百余年前,清代大学士徐桐曾住在东交民巷内的红厂胡同,此人有强烈的仇外情绪,对洋人、西洋文化等恨之入骨。为此他在自家门口挂上了“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门联,嘲笑和蔑视东交民巷外国使馆里的洋人。徐桐以为洋人不识汉字,一度洋洋得意,将门联传给同仁欣赏。1900年庚子事变时,他力挺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兵败之后,他成了慈禧的替罪羊,被迫自杀。而他家及家门口的门联也被八国联军烧了。

“望洋兴叹;与鬼为邻”只有8个字,但有很强的概括性,态度鲜明,措辞激烈,但过度张扬而被洋人所仇恨。徐桐的宅院已无处可寻,但联语留了下来,成为历史佐证。

老北京的门联内容丰富多彩,几年前学者沙立功先生编著了《刻在大门上的家风——北京门联集粹》一书。在此之前的1999年出版的《春明叙旧》中,也有北京门联的介绍文章。他们努力将门联作为重要文化遗产整理出来,沙立功先生还做了详细的分类,都是很有意义的事。目前,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快,虽保护了一些胡同,但大多传统民居以崭新面貌出现,许多大门改用了防盗门,使门联难以生存下来。但有些街巷改造后,如旧鼓楼大街及北二环路南侧的一些新建或重建的小院的大门上又出现了门联。这些门联借“国学”重归的契机,大多有了儒学色彩,如“润身思孔子;德化仰尧天”、“松菊陶潜宅;诗书孟子邻”等,文字内容不亚于旧时门联。

沙立功先生所著《刻在大门上的家风——北京门联集粹》。

门联还是书法艺术瑰宝,有行书、有隶书、有楷书,还有篆书,欧、柳、颜、赵四体俱全。如东四四条胡同内就有篆书的门联,据传,廖沫沙曾在此院居住,院门很小,但院子很大。这种篆书书体的门联还给人们美的享受。如今,北京老门联不多了,而且一天天减少,希望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京味文化的一部分,加以保护和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