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北京人最爱的果料面包,惊叹其还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

2019-05-26 15:15 北京晚报 TF021

超市购物,见货架上摆了“义利果料面包”,黄蓝相间的外包装上,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作者:王秀山


惊叹它还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感叹老品牌生命力强大。买几个回家。拆开包装,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嗯,还是当年的味道。

1963年,国家刚刚走出三年困难。形势一天天好转,但物质短缺仍严重困扰着百姓日常生活。记忆中,啃玉米面窝头是经常的;吃一顿馒头是细粮享受。面包?我只听说过。

这年五月的一天,班主任老师通知,过几天学校组织春游,到香山爬“鬼见愁”。真是天大的喜讯,因为此前从未参加过春游,爬香山,我和小伙伴都梦寐以求啊。老师还通知,自备一顿午饭。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到公主坟商场买了一个义利果料面包。那是我拥有的第一个面包。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它的样子:长方形,一张蓝黄相间的蜡纸包装着,上有“义利果料面包”几个黑体字。透过包装也能闻到诱人的香味。

春游的头天晚上,我把“宝贝”小心翼翼放进书包,临睡前又拿出来“欣赏”一番,然后放在枕边惟恐丢了似的。

母亲还给我买了两支果丹皮,又用父亲的军用水壶灌了满满一壶水,嘱咐我:好东西可不能独享。

第二天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争先恐后向着“鬼见愁”攀登。老师不住地喊:不要跑,要匀速攀登,不要用爆发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们,哪听得进?我是第一批登上“鬼见愁”的。

我们几个“捷足先登”的同学,一面眺望京城美景,一面等后续的同学和老师。我惦记着果料面包,盼望后面的同学能快快跟上,大家早些一块儿开饭啊!

终于人到齐了。老师把全班分成两拨,一拨在山顶亭子里,我和十几个同学被安排在一小块儿平地上。大家迫不及待拿出自带的干粮,有馒头,有烙饼,有糖三角,还有几个和我一样带的面包,可都是维生素面包或一种叫不出名儿的圆面包。

想起母亲的叮嘱,我把“义利果料面包”小心翼翼拆了包装,掰开一半让给身边的同学,那几位互相谦让着……不意间,半个面包脱手掉在地上、滚下山坡,我下意识要去够,被两个手疾眼快的同学一把拉住。哎哟喂!眼睁睁看着半个面包顺山坡滚落,直至被一棵大树挡住,停下,我和小伙伴手拉手,扶着树干树枝一步步下探,终于捡回了那半个面包。面包沾满了泥土已然无法食用,小伙伴纷纷拿出自己的干粮,分给我;班主任老师也拿出她带的糖饼,递与我……我风卷残云狼吞虎咽消灭了还在手里的另外半个果料面包,心里的滋味,几分自责、几分遗憾、几分不忍,总之说不清道不明了。

现在,面包早已是再平常不过的食品了。花色品种应有尽有了。可我,仍然爱吃“义利果料面包”。

 

(原标题:果料面包)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