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古代钱币中藏着书法,除汉字外还保留辽西夏满等民族文字

2019-05-23 02:00 北京晚报 TF010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载体,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作者:兴岐


在铸造的中国古钱币里,都能一睹书法的风采。币文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汉字书体,篆、隶、行、楷、草俱全。春秋战国时期,刀、布、圆钱和蚁鼻钱的币文为大篆;秦、汉至隋朝币文为小篆,也包括一些异体;唐朝以后盛行隶书;北宋时期则是篆、隶、楷、行、草各书俱全;南宋至明、清时期均以楷书为主,间或有篆、隶字体。还有多种书法变体,如悬针篆、九叠篆、瘦金书等。除汉字外,古币还保留有辽、西夏、满、蒙、回鹘、突厥、吐蕃、女真、苗等多数民族的文字。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币文上,不乏书法大家的墨宝或皇帝御书,弥足珍贵。可以说,币文不但是中国各民族文字传承的历史记录载体,而且纵观其书法演变,堪称一部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上,文字少者一字,多者六字,所采用的方笔,表现了金文雄浑典丽、严谨端正的风韵,如“平阳”币(图1)便是。

秦统一货币后,取义于“天圆地方”的方孔圆币成为绵延数千年造币的规范模式。所铸钱币上的小篆“半两”二字(图2),为宰相李斯所书,字体雄劲挺秀、稳健刚毅,开币文之先河。

铸钱需要钱币,西汉钱范“日利千万”(图3),更是难得一见。

王莽几次铸造的钱币形态各异,币文多用“悬针篆”,比较突出的是大布、黄千(图4)、十布、货布等。悬针篆是小篆的异体,也叫垂针篆,悬针指“竖画收笔出锋”,锋就像钢针倒悬一样。字形狭长、笔画纤细工整、状若悬针,显得方润古雅而又奇特。

南北朝时期,通用的“太货六铢”(图5)等钱币,则均采用玉筋篆,笔画浑厚有力、古朴稳重、婉圆流畅,被称为 “六朝之冠”。

唐币文书法艺术百花齐放,行、草、隶、篆皆有,各领风骚。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铸造的“开元通宝”(图6)为盛唐大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点画方雅,笔力劲险,结构开朗爽健。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二字,后世多有沿用。

币文书法最发达时期在两宋,真、草、隶、篆、行、瘦金等体无所不有。宋太宗赵光义铸 “至道元宝”(图7)等,御书中楷、行、草并用,世称“三体钱”,创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其字大气磅礴,透出一代天子之气,后又有“泰和重宝”(图8)等,皆为皇帝所书。此后,各朝皇帝所铸“年号钱”,大都采用两种书体书写,世称“对书钱”。宋代币文书法艺术的繁荣,不光是字体的多样化,更表现在一些大书法家的参与。北宋“元丰通宝”是“宋四家”之一的苏轼所书。北宋末年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自南宋淳熙后,币文向单一化宋楷体发展,呈式微趋势。宋代与历朝有所不同,每换一种年号就开炉铸新币,若年号与宝文相重,则更铸非年号钱,因此宋钱版别极多。

与此同时,辽代有“统和元宝”(图9)。金代书法家党怀英以玉铸篆体书写的“泰和重宝”,被称为“金泰和”。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有楷书“至正之宝”等币文。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此外,还发现了张献忠所藏的明天启年间的金锭(图10),文字随意散漫,国运由此可见一斑。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所铸铜钱,形制仿佛。至清代咸丰年间,币文稍有起色,如“祺祥通宝”(图11),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早在北宋,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图12)。时至今日,纸币成为全世界货币流通的主要角色,国内硬币为镍币材质,主要依赖机器制作印刷,文字各异,依靠人力的铸币遂成绝响。

汉 鍪

鍪(全形拓)。属于典型的汉金文字体,篆隶兼容而以隶法为主,方圆互用,韵味别致。章法尤其出彩,成为一个严密的序列体系。

释文:鍪容五升,重三斤九两,十六年工从造,第一门史主。

汉 铜镜

铜镜,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铜镜制式规整,具有典型汉代铜镜风格。铜镜铭文自成一格,篆隶融为一体,常常采用简省之法,故而字形很干练,用笔方圆兼备,严谨中透露出烂漫之意。

释文: 君有远行,妾(敢)私喜,饶自次真止,君旋行来,何以为信,祝父母耳。何木毋疵,何人毋友,相惠有常可长(久)。

新莽 嘉量

嘉量(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以栗氏量为模式,由王莽国师刘歆等人设计制造的标准量器,今器以斛量为主体, 圈足为斗量, 左耳为升, 右耳上为合, 下为龠量。外壁正面有81字总铭, 背面分别刻斛、斗、升、合、龠量之径、深和容积。新莽体制下处处体现出复古意味,但是毕竟时代不一样了。虽然意在追慕秦小篆,然而不仅气格上大不相同,用笔也不一样,尤其是喜欢延长垂笔,极其夸张,哪怕左右比例失调也在所不惜,直接启发了后世的悬针篆。

释文: 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

秦 高奴禾石权

高奴禾石权,纵17.2cm,底径23.6cm,重30750克,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铭文第一行“三”字前,有一铸造时形成的凹陷,并非残字遗迹;另一面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和“高奴石”三字,并加刻秦二世六年诏书。“漆”,地名。“工”即“工师”。“丞”官名,主造者。“工隶臣”为实际铸造者,“隶臣”是刑徒身份。工师、丞、工三级,是秦国官府手工业的组织系统。“口”、“诎”、“牟”皆为人名。高奴在今陕西延川县境。铭文表明秦在战国时期,对于衡器制造已有严格制度。字形风格粗率。

释文:三年,漆工口,丞诎造,工隶臣牟。禾石,高奴。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