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230余件阿富汗珍宝见证多元文化 两千年前金王冠设计现中国元素

2019-05-13 14:20 北京晚报 TF017

自2006年起,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先后巡回展出了一批从战火中走出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2017年3月起,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并于今年5月起,配合在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作为“亚洲文明联展”之分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器服物佩好无疆”为题展出。

知识点

何谓“器服物佩好无疆”?

展览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介绍,此主题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器、服、物、佩’四字高度概括出这批珍宝的种类包罗万象,它们美得不可方物,好到无法形容。”

观展亮点

说明牌上压缩了近千字

有着“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的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中特殊的心脏地带,自古即是四方文化和文明的交融交汇之地。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一个又一个鼎盛的王朝,令阿富汗遗存着许许多多的惊世珍宝。如今,230余件(套)珍贵文物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厅,将一座古老国度跨越千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本次展览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四处考古遗址为线索划分单元,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展现阿富汗复杂多彩的古代历史进程,令参观者感受到不同文化碰撞所沉淀出来的独特、多元的古代文明。

“在决定承接此展之时,我们就希望对展览的学术内涵做一个更系统的梳理和补充。”杜鹏飞透露了一个小细节,“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背后所融汇的多元文化信息,给观众复原一个相对全息的时代背景,我们做的说明牌上的字很小,除了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我们提供了大量内涵解读,有些小小的说明牌上压缩了将近1000字。”除此之外,展览还选用了超过700幅辅助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世界各地各大博物馆以及出版物中的插图和考古报告。以这些文化交流信息为基础,展览还着重解读了中国元素在古代阿富汗文化中的体现。

观展解码

四千年前金银器因为变卖遭切割

展厅内,一组雕刻精美的金碗残件带观众穿越至4000年前的阿富汗。据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考古发现的用青金石制作的大量艺术品可知,阿富汗文明的起源可能也相当的早,因为当时青金石的原产地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山区。1965年,在与青金石原产地相邻的巴格兰省,几位农民在一处叫法罗尔丘地的地方,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金银器。农民们为了均分和变卖,将这些金银制品切割成了大小不一的碎片,经阿富汗喀布尔国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共追讨回5件金器和12件银器的残件。“专家们后来根据农民们的说法到所谓的‘发现地’去试掘,却一无所获,也许农民们根本就不愿意说出这批宝藏的真正发现地点。”

据介绍,这批金银器的纹饰,可以分为几何纹、动物纹和素面三类,本次展出的分别是几何纹金碗、公牛纹金碗和公猪纹金碗的残件。其中,几何纹金碗上的阶梯纹是中亚早期文明中十分常见的纹饰,而另一金碗上公牛有着长长的卷曲胡须,显然来自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们隶属于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一个定居型文明——阿姆河文明,区域范围以阿姆河流域为中心,包含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杜鹏飞说,“虽然法罗尔丘地出土的文物不算多,却也是这批文物中年代最早的一批,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前后,相当于中国的夏朝。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阿富汗除了常规的农业、狩猎外,还有比较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金银器加工工艺,同时反映了阿富汗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就是多文化交汇之地。”

阿伊哈努姆古城

打上希腊化烙印

1964年至1978年,法国驻阿富汗考古代表团在阿富汗东北部发掘了阿伊哈努姆古城,这是当时的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萨米尔汗于1961年狩猎时发现的。公元前327年至公元前326年,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进入阿富汗,使这里开始成为希腊化的土地。公元前280年,塞琉古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安条克一世开始大规模营建阿伊哈努姆古城,约公元前145年因游牧人的入侵而导致该城的毁灭。

这座宏伟繁盛的古城“拥有希腊化城市的所有标志”:依山而建的可容纳4000至6000人的剧场,拥有多克利、爱奥尼亚、科林斯三种古典式柱头的柱廊庭院,贵族住宅浴室中希腊古典风格的马赛克地板,随处散落的希腊式棕叶形或双翼状瓦檐……城内城外,还建有多个神殿,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建筑样式,而据出土的巨大脚部大理石碎片推算,里面坐着可能高达5到6米的宙斯塑像。“非常不幸的是,战争期间这里沦落为战场,如今,地表遗存已几乎消失殆尽。”

阿伊哈努姆遗址内发现的大量钱币、石器、青铜、神像和人像等,均打上了深深的希腊化烙印。展厅内,一件距今约2300年的神祠石碑座静静诉说着这段意蕴深厚的历史。其基座上保留的一部分德尔斐箴言用希腊文写着“年少时,举止得当;年轻时,学会自制;中年时,正义行事;年老时,良言善导;年终时,死而无憾”。这段格言教育人们在生存的各阶段必须掌握的素养,体现了希腊的生活理念。

两千年前金王冠

设计现中国元素

蒂拉丘地位于大夏国都巴尔赫地区,意思是“黄金之丘”。1978年,由苏联和阿富汗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此地发掘了6座墓葬,出土了两万余件由金、银、铜、象牙、宝石等各种材质打造的精美文物:金光闪闪的华丽王冠、精雕细琢的金盘羊和树形步摇、镶嵌着绿松石和石榴石的神人驭龙吊坠、骑海豚的丘比特扣饰……这批数量惊人的宝藏,将多种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独特的跨文化特征,是丝绸之路上迄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蒂拉丘地出土的举世珍宝中,一顶历时近2000年依然光彩夺目的王冠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仔细看去,一条用以围合成王冠底沿的细长金带上装有5个片状的镂空花形树,装饰数十枚六瓣花朵和缀满上百枚椭圆形叶子,这些花叶薄如纸片,仿佛轻轻呼气都能引其晃动。专家介绍,这顶金冠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学者将这些墓葬群主人断定为游牧民族的重要依据。而让人称奇的是,整顶金冠可拆成六片便于携带,这正是游牧民族的特征,步摇作为一种王侯、贵族的头部装饰,在整个欧亚大陆广为传播。据了解,我国古代将这种装饰有垂珠、随着佩戴者的步履移动而颤动摇曳的饰品称为步摇,早在两汉时期,我国妇女就开始以步摇为饰。

依据策展人的解读,王冠精巧布置的结构与图案也体现着中国元素:5个片状的花形树,中央的那片较宽,造型上呈现出一种对称的拱极形,尖部是心形,两侧如同两条头向下形成龙的剪影,底部中央的圆形内,是一个反旋的涡纹;两侧的4片较窄,整体呈对称的宝瓶形造型,尖部是心形,两侧分别是一只鸟相向站在翻卷的纹饰上,最下面是龙尾的形状,中央镂空的两个相背的心形中间夹着一个新月形。“这种对称的拱极形,是早期中国最常见的造型纹饰,象征上古以来中国人最崇尚的‘北天极’,最典型如玉璧、玉璜等礼用玉器上的此种纹饰,加上反旋的涡形纹,表明这个王冠的设计结构可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象牙制女神雕像

似印度恒河女神

在贝格拉姆展区,三座造型典雅、身姿曼妙的象牙制女神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她们站在摩羯鱼上,或将手臂放松下垂,手持一把带藤的水果;或倾侧身子,似在神情自若地行走;或头顶神罐,身体曲线呈现出动态的生命感。通过与印度古代艺术中的图像比对,学者指出这可能是恒河女神,象牙雕件还是古代印度重要的出口品,甚至在意大利庞贝古城遗址中,也同样发现了类似的女神形象。此外,正是在阿富汗的贵霜王朝时期,发源自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深刻且久远。

“贝格拉姆是阿富汗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它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几乎同时发掘,成为令当时的世界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界无比激动的盛事。”杜鹏飞介绍,1937年和1939年,考古学家先后在这里发现了两个密封于2000多年前的房间,出土了约2000件珍贵文物,证明了阿富汗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将西方的希腊、南方的印度、北方的内亚草原、东方的中国联结交汇在一起: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中国汉代的漆器……均出现在这两个房间,共同绘成一幅精彩的文化碰撞图景。“关于这两个房间的用途,学界普遍有两种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它们是贵霜王朝用来囤积历代珍宝的皇家宝库,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商人经营东西方奇货的仓库。”

观展提示

展 期:至6月23日

地 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开馆时间:9:00至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票 价:60元/人

贝格拉姆女神雕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祺瑶 王海欣摄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有家难回!阿富汗国宝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