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免费修家电补衣服,社区“高龄团队”活儿很忙,小修小补全搞定

2019-05-13 09:18 北京晚报 TF017

家电坏了,拿到小广场有人免费修;衣服肥瘦不合身,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帮忙改了……在京城最基层,有一些不为名利的老人,靠着自己的热心和掌握的小技艺,为大家伙儿的生活排忧解难。在丰台和顺义,几位老人的小善举,一做就是好几年。

一上午修十多件家电,“高龄团队”活儿很忙

周日8点,丰台区长辛店镇赵辛店村三官庙门前的小广场,开始热闹了起来。63岁的任孟廷和57岁的王克良从“小仓库”里拿出桌椅和工具箱,将各种电子配件一一摆在桌上;而在他们一旁,70岁的魏兴起已装好砂轮,慢慢坐下开始磨刀了。

从2014年开始至今,每周日上午,这三位师傅都会准时来到小广场,免费给村民提供维修服务。十里八乡的村民就像赶集一样,将家里坏掉的各种小家电和钝掉的剪子、菜刀等物品拿了过来。“得麻烦魏师傅磨一下刀,切不动东西了。”乔大姐笑着说,之前也请任师傅和王师傅修过小家电。“他们技术很好,没收过钱。每周日都来这儿服务,很感谢他们。”

拆件、检查线路、维修、测试、重装……约十分钟,任孟廷就将一个坏掉的烧水壶修好了。“如果哪里用着不合适,下礼拜你再给我拿过来。”任孟廷说,小家电看起来小,但却十分费事,“热水壶坏掉最多的就是接触器。外面很多店不愿意修,一是因为东西不赚钱;二是因为修这个真的很麻烦。”而除了热水壶,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电饼铛、电风扇、豆浆机等也都是他们“治病”的对象。

“90%的维修都不会收钱。”任师傅说,一些核心原件坏掉实在没有配件,他们才会从网上订货,“订价多少就收多少,邮费我们自己出。”一个上午,任师傅和王师傅就修了十多件小家电,魏师傅则磨好了二十来把菜刀、剪子。

而这三位老党员为大家服务的行为,一开始也并非全无顾虑。2014年刚开始做这件事情时,王师傅还未退休,其家人一度颇有微词,“我跟老伴说,做这个事一可以消磨时间,二来也能锻炼技术和大脑,同时还为大家服务了,何乐而不为呢?”王师傅说,后来家人很快就理解支持了。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这个“高龄团队”很快就火遍了周围乡里。“我们为大家服务,大家也有让我们感动的时候。”任师傅举例说,夏天天气炎热,一些前来修家电的村民会给他们买矿泉水和冰棍等,“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

“三位老党员师傅特别不容易。”赵辛店村村党总支副书记刘亚军说,为了鼓励这种行为,镇村两级协调,为三位师傅提供了场地、工具、遮阳伞和用电等条件。“去年申请了一笔专项资金支持他们活动,今年3月开始我们还增加了免费测血压、理发等项目,目的就是激发大家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

免费补衣服理发,针线推子都自己买

裁长短、改肥瘦、装拉链、补窟窿、理发……在顺义石园街道石园东苑社区,今年72岁的田凤闻给居民免费补衣服、理发近六年时间了。

石园东苑社区有20栋楼,1320户居民,60岁以上老人约占居民总数的15%。退休前,田凤闻在老家担任社区居干,负责妇联工作。六年前,田凤闻开始琢磨能为居民做点什么。当她看到一些很好的衣物被扔掉、一些老人又勤俭节约舍不得买新衣服时,心里开始萌生给大家免费缝补衣服的想法。“我把想法跟居委会主任一说,他当时就答应了。我赶紧找了一个旧缝纫机修理好,贴个广告,就把机器拿到居委会去了……”

 

让田凤闻没想到的是,第一天就有很多人来。“曹老太太抱了一大堆,说我在家里等着你。”田凤闻说,从那以后她都注意购买和收集一些针线、布片等材料,居民把需要修的衣服拿到居委会活动室就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这个既能锻炼手艺,还能变废为宝。”

前不久,小区有一个4岁的小孩,两条牛仔裤摔破了,她妈妈找来希望补一补。田凤闻给补好后,孩子和妈妈都很高兴。“这年代太缺少您这样的人了。虽然是独生女,但这裤子我不会扔,能补就补,不能让小孩子过分奢侈!”孩子妈妈的话,让田凤闻感触颇深。当然,很多时候居民都想要给田凤闻一些成本钱,但她却几乎从来不收。“既然做这个事,就没必要收钱。举手之劳而已,也没干什么大事。”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田凤闻又自学起了理发。她自掏腰包买了推子等工具。“最开始是在家里,先给老伴儿理发练练手。现在女士的头发基本20分钟可以搞定,也可以上门理发了。”田凤闻说,清明假期前,社区组织了一次集中理发,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过,她和同伴一共给40多个居民理了发。

“这几年我也体会到老年人的艰难,我们社区空巢老人比较多。”田凤闻坦言,自己给居民免费补衣服、理发,也是跟大家唠嗑聊天、拉近心灵距离的过程。后来,她索性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贴在居委会活动室门上,“我说随时找我,我随时来,唠嗑也可以的。现在虽然我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他们有些人都认识我了。”

“老太太不争名夺利,就是想无偿为大家服务。”石园东苑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艳茹说,除了补衣服、理发,田凤闻同时也是社区校外辅导员。“每周一下午老党员当班,周六全天志愿者执勤老太太都来。我们真是无以回报,只有在年节时候多瞅瞅人家,平时多慰问慰问。”王艳茹透露,这次居委会活动室改造将专门腾出一间房,改造成义务理发室。而田凤闻则希望未来自己能再找一个“学徒”。“有时候别人在背后议论这样做有没有必要,我不管这些。再结识一个会裁剪的人最好,希望以后可以补更多的衣服。等改造好之后,我还要再买一个机器,扩大到居民家里去,到时候补衣服也可以上门服务。”

正说

要善于发现,认可价值并引导推广

“免费修家电、补衣服等行为属于中华优秀传统‘传帮带’的概念,互帮互助互学是中国人历来特别讲究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显洋说,各个社区在平时的治理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这部分群体,而后及时搭建平台,给他们提供一些施展才能、技艺和个人热情的机会。此外,还要对他们进行相关表彰,激励其更好地发挥热情和为基层百姓服务。

在于显洋看来,这些基层好老人的行为,不仅体现在“活雷锋”、“办好事”上,同时还具有更高层面的意义,产生的辐射效应也可能更广。“他们除了是‘活雷锋’,也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有之义。”他认为,如果能够引导和推广得力,持之以恒,对整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等的提升都有好处。

于显洋建议,基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关注和善于发掘能人,同时也要帮助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基层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比如我听说,前门街道就有些社区积极分子,人虽然已经搬走了,但是街道一有相关活动,还是会回到街道做些公益事情。”于显洋同时建议,对于基层好老人可能遇到的一些诸如场地、资金等难题,基层部门也要勇于承担,善于解决。“场地问题,可以单独划分出一个区域;至于经费困难,可申请相关资金,作为对公益活动的支持;还有工具问题,理发、修理等活动缺了工具不行,这块儿也应给予帮助。”

“归根结底,要重视这些基层好老人、基层能人。”于显洋说,站在居委会、社区和街道的层面来说,要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干,而是要发掘和依靠这些能人,给他们提供平台,利用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于显洋认为,相比于物质鼓励,这些基层好老人和能人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些现实利益,而是要承认并认可他们的价值。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文并图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