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笋冒尖:引来“盗笋客” 引种养护不易,请您手下留情
随着天气渐渐暖和,紫竹院公园的竹林里,积蓄了一冬力量的竹笋钻出泥土冒出了尖,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一些人却打起了竹笋的歪主意,贪图竹笋的美味,想要盗挖回家。对此,紫竹院公园工作人员表示,园内竹子为观赏竹,竹笋不宜食用,且竹子引种、养护不易,请市民珍惜爱护,文明游园。
工作人员在园内发现盗挖笋的人
盗笋现象时有发生
前天傍晚,紫竹院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在公园正准备下班回家,在穿行公园时,发现竹林间有一名正在盗挖竹笋的老人,他赶忙上前劝阻。老人一开始并不承认自己在挖笋,面对工作人员的好言相劝,她才交出了自己挖的竹笋。“这名老人挖了有六七根。看到这些笋被盗挖,我们真的很痛心。因为公园里的竹子大多是从南方引种过来的,经过几代老师傅的精心栽培和养护才在北京‘安家’。”
在紫竹院公园,小路边、竹林下随处可见“正值笋期,勿入竹林”“请不要挖竹笋”的警示牌和标语,可仍有一些人对此置若罔闻,挖笋、掰笋、踏入竹林踢断笋的现象时有发生。“竹笋就是幼竹,破坏一株刚长出二三十厘米的竹笋就等于毁了一株未来能长到十多米高的竹子。而且公园内很多观赏竹种稀少珍贵,竹笋被挖,就会影响以后的发芽和生长。”对于紫竹院公园这些负责养竹、护竹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样的不文明行为让他们倍感心疼。
南竹北种艰难不易
紫竹院公园安全保卫科科长王寿远在公园工作了近20年,从园艺队队长到安全保卫科科长,他见证了公园里的竹子在引种培育、日常养护管理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说起竹子引种,王寿远告诉记者,从选种、运输、栽种,再到之后的生长养护,需要20余个环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竹子本来自南方,喜湿怕旱,一般不适应北方的天气,但紫竹院里的竹林却是四季常青,生机勃勃,这与几代公园人的努力分不开。
上世纪70年代,紫竹院公园从江苏、浙江引进紫竹、斑竹、实心竹、锦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等竹种,春天栽植后成活较好,可是经过一个冬季许多竹子就被冻死了。为给竹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公园工作人员采取了搭设风障、冬季加盖树叶等防风保温措施。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公园扩大了竹子的引种数量,1983年从河南引进筠竹、斑竹、甜竹;1984年从湖南引进实心竹、佛肚竹、方竹、罗汉竹、龟甲竹等。南竹到了北方,水土能服吗?据介绍,这些引种的竹子并不是直接种植到公园,而是先要到竹基地进行1至2年的“驯化”,等适应了北京的气候再种植到公园。在“驯化”期间,工作人员会观察竹子对环境、气候、水分的适应性,并对一些不适应状况进行人工干预,然后才能决定这个品种的竹子是否适合落地紫竹院。
工作人员在竹子养护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栽植、浇水和施肥技术措施上严格把关,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竹子地下竹鞭的生长,孕笋量增多,每年以20%的出笋量增加新竹数量,竹林景观发生了巨变。
竹杆紫黑发亮的紫竹、黄绿相间的金镶玉竹、形如凤尾的凤尾竹、带有艳丽纵条纹的小琴丝竹……如今,紫竹院公园里的地栽竹共有45个品种80余万株,其中有30个品种是京津冀地区的独一份。“竹品种虽多,可这些都属于观赏竹,不宜食用。”王寿远说。
竹子养护细致繁琐
记者在公园里转了一圈发现,竹林里的竹子最粗的也不过10公分左右,大多数竹子的粗细只有2至4公分。竹林下的刚冒出尖的竹笋,粗细就如同一个成年人的大拇指。试想一下,那些企图盗挖竹笋回家做菜的,如此细的竹笋,剥去笋衣后还能剩下什么呢?
王寿远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些公园人来说,这些竹笋、竹子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引进一株竹子就要100多元,除了购买竹子的成本,还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日常养护。而对于游客来说,游客挖走一棵笋,只是省了几块钱买菜钱,但公园却要付出数倍的代价。
“竹子的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形成竹笋。竹笋破土而出,进而长成新的竹子。从出笋到长成竹子,需要45天的时间。冒出的竹笋有多粗,长成的竹子就有多粗。”公园园林科技科科长范蕊说,由于南北方气候、环境条件的差异,竹子移植成活不易,要想让竹子长得好就需要更加精细的养护,才能让这些竹子一辈比一辈更粗壮。
春季一到,工作人员就要给竹子浇足了水,出笋期更要保障竹笋的生长用水。每天园里的技术人员都会带着笔记本在公园里走上几圈,一边查看竹子的生长情况一边做记录,为下一步养护方案的制定做准备。“竹子每周要浇2至3次水,根据品种和条件的不同,再适当补水,夏、秋季还要注意排涝。在春季出笋期、夏季竹子旺盛生长期及秋季竹林行鞭期,还要施2至3次有机肥料。春季至秋季,蚜虫、螨类、小蜂类会对竹子带来危害,我们还要采用释放天敌、色板诱捕等生态措施综合防治。到了秋季,就要对竹林中的老、病、倒、过密的竹子进行修剪。”范蕊说。
呼吁游客共同保护
竹子的养护工作细致繁琐,不过对于工作人员们来说,每年最忙的时候要属4月中旬到6月中旬。这段时间正是出笋旺季,也是公园工作人员一年一度的护笋期。“这些竹子一年只出一次,只在这个时间段出笋。”为了看护这些鲜嫩娇弱的幼笋,公园职工和安保力量共500余人全员上岗,将园内区域划分成了9个网格,定人定时进行巡视,实行24小时看护。
发现游客破坏竹笋的行为,园方如何做呢?王寿远告诉记者,“因为公园没有执法权,对这些私挖竹笋的游客采取的是劝阻和批评教育。而对于屡范的游客,我们正计划逐步建立黑名单制度。公园还和属地城管执法队配合,由执法队进行行政处罚。”去年,公园里就曾出现过一起因游客盗挖多根竹笋,且不听公园工作人员劝阻的事,最终城管队员对该游客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50元。“由于违法成本太低,对游客起到的震慑作用还不够。”
范蕊说,他们发现在这些破坏竹笋的人中,除了挖笋拿回家吃的,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奇心,不小心破坏了鲜嫩娇弱的竹笋。所以,公园近年来更加重视科普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竹文化知识,提高游客素质和认识,从而让游客能够自觉地保护竹子。
“我们建公园、引竹种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生活在北方的百姓不用千里迢迢地到南方去赏竹,而是在家门口也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竹品种。”范蕊呼吁,游客们文明游园,珍惜爱护这些竹子和竹笋,把它们留在自然界,让更多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