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标签泛滥成灾的年代,如何区分江湖书家和书法大师?

2019-04-25 17:52 北京晚报 TF022

这是一个“书法家”泛滥成灾的年代。只要会抓毛笔,都是书法家。只要写的与众不同,就是有个性。入会之后,便开始办培训班。不独于此,一些人沽名钓誉,攀附权势,迎合市场,并以“得势”而标榜吹捧。就目前的现实生态而言,对“书法家”的认定非常混乱。这当中,最令人浮想联翩的就是那个“家”字。

作者:薛元明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由此不禁想到一个争论了许久的问题——说出来有点无聊——“加入了书协算不算书法家?”其实也可以反过来一问——不加入协会就不是书法家?过去没有书法协会,却有很多的书法家,但也可以说没有书法家。古代确实没有书法家这样专门的称呼,书法一直具有隐学性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书协成立之后,此后相继成立的各省各市各县各乡各村书协,加上行业书协,会员总人数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来书法家的总和。

先回答“加入了书协到底算不算书法家”这个问题。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因为书协会员水平良莠不齐,也有很多中书协会员水平不如省书协的。学无止境,书法修为需要一生去坚持,并不是止步于加入协会。如今固化、退步,变成老油条、老江湖的不在少数。之所以普遍认为进入书协就是书法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协会名称中含有一个“家”字。其实,这个“家”字只是表明书协乃“会员之家”,一个平台而已。说实话,从古至今,是否为书家,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即便是古代书法家,水平也是高低有别,主要看自身认定以及社会整体评价。现如今有了协会,似乎就有了统一标准。有的人容易自满,加入乡镇书协就认定自己是书法家。不管如何,真正的书法家需要有与“家”相对称的书法作品。

自从各级书协出现之后,山寨版也应运而生,其中的“书法家”很多时候恰恰与书法无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湖书法”和江湖书家也是协会的衍生品之一。就协会来说,主席、名誉主席、理事、常务理事、顾问等批量生产,头衔和职务变得极为廉价,因为语言和文字本身极其廉价。浪费一点口水,便可以“为所欲为”——第一、伟大、著名、杰出、资深,张口便来。不仅类似种种巧立名目的协会中的“书法家”不算数,就算在官方协会中,真正的书法家也很少,大多数属于书法组织者、书法表演家和书法活动家,甚至有很多是“书法赚钱家”和“书法生意家”。应该将真正的书法家和这些角色区别开来。说到本质,这些活动家的成名不等于成功。只不过占据了“有利地形”,方便将资源进行交换。

不难看到,江湖书家和通常意义上的书法家之间的差异界限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一些所谓的书家也常常使用江湖手段,学问、思想和人格丧失殆尽。当代书坛存在“二律背反”的现象:一方面是书法家人满为患,另一方面是太多的人根本不懂书法为何物,二者之间的分裂使得江湖书家有机可乘。

说到这一点,实际上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当代书法家的贡献在哪里?几乎没有实质性贡献。贡献取决于各自本身的能力。如果往更深层次思考,当下书法家与古代书法家之间巨大的落差在于,现在仅仅只是一个书法家,本质就是“写手”,过去的书法家,像颜真卿、傅山和黄道周等人,心中有家国天下。即使像比较纯粹的书家王羲之、米芾这些人,他们的目的在于书法本身,非常执着,对书法史有杰出贡献。有关当代书法家贡献的正面例子屈指可数,负面新闻却有一大堆,各类丑闻更是满天飞。

真正的大师,从来都是心存敬畏、虚怀若谷。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