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什么是“医养居”养老?按一下按钮 家里就能模拟治病养生的适宜环境

2019-04-22 13:29 北京晚报 TF011

4月13日,经过两年筹备之后,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医养居分会正式成立。分会集结了来自医疗、保健、中医药、建筑、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的院士、专家、教授,所组成的“超豪华阵容”将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现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资料图

那么,到底什么是“医养居”?将来又将如何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医养居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玉峰教授。

【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今年1月,首部《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发布。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主编刘远立教授对蓝皮书进行主旨解读时指出,迅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2000年到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到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日益凸显,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一个是健康问题。

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印证了这些问题。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并不乐观,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其中,城镇、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非独居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更好。在患病状况方面,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逾三成老年人听力状况有问题、超过一半老年人牙齿状况不好、约六成老年人疼痛感较为严重;在日常保健行为方面,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参加了体检且从不吸烟、喝酒和服用保健品,但是几乎一半的老年人也从不锻炼、睡眠质量不高。

而关于健康问题,不少老年人虽然重视,但存在很大误解。对此,李玉峰深有体会。

【案例】

医养不分 被保健品耽误病情

李玉峰是老年医学工作者。随着从业时间的增长、与老年病人打交道越来越多,他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前来就诊的老年人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医养不分”。

有一部分老年人完全忽视了“养”,将一切问题都诉诸于“医”。“在我的门诊病人中,有约三分之一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很大一部分属于更年期或用目前的专业名词叫:焦虑抑郁状态。”李玉峰介绍,有的病人做过三次造影显示都没有问题,但依然不停地就诊。“疾病与症状有时候并不完全对应。”他表示,对于这些人来说,“医”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心理的疏导、平时的养护反而显得更为关键。

与之相对的是,也有很多人让“养”替代了“医”——鱼龙混杂的养生知识让很多人钻了空子。“许许多多的中老年人,听了社区免费查体的劝说,或者看了电视台的一档养生节目,或者听了一起跳广场舞的邻居的话,就开始使用一些保健品或者养生方法,往往花了很多钱还耽误了病情,对此却浑然不知。”

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的一些两难问题也给李玉峰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一位90岁的老人发病,送到急诊室抢救后,情况一切稳定。这时,应该将老人送到监护室持续观察,还是直接送回家?最完美的方案或许是既可以在家观察,又能在必要的时候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应该有一个可以实现医院与家进行过渡的地方。”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提供这样条件的养老社区还不多见。

此外,在李玉峰看来,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也是被忽略的一个要素。其实,疾病与居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相关数据显示,高血压病人在冬天时明显增多,湿润环境能有效缓解鼻炎等。

如何将医、养、居更好地进行融合,为人生最后归宿提供一个适宜的解决方案,成为分会成立的一大宗旨。

【愿景】

医养居结合 提供品质养老

在李玉峰的定义里,所谓医养居融合,是指在社会经济、医疗、保健、养老、居住观念和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将传统养老理念、模式与先进的医疗技术及康养居住条件进行科学融合,以提升中老年及整体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目标的新兴综合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

医、养、居各自承担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多方面含义。一个完美的“医养居综合体”以社区为基地,“医”首先承担着预防、保健、康复职能,同时还包括时时可得的全科治疗,以及适应老年人的、以心脑血管为主的急诊急救系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能顺畅与综合大医院对接,拥有高端医疗资源保驾护航。

李玉峰形象地描述了老年人的急诊急救系统:这支医疗队伍既有“尖兵”、“特种兵”,又有“消防队”。“尖兵”为专科医生,速度快、精准,可适应老年人心脑血管急性病发作的特点;“特种兵”为全科大夫,全能又综合;“消防队”则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备用血库”作用。“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情况,需要从业人员拥有非常高尚的情怀。”李玉峰解释道。

“养”也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分为养生、养老与宁养。通过传递科学的保健知识、弘扬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老年人健康快乐越过百岁。李玉峰透露,分会未来将推动建立互联网智能“医养居”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借助专家优势与相关机构合作,推广中医理疗、中药调理为主的服务在居家养老、慢病康复上的应用,推广减龄抗衰相关服务和老年康复产品,贯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

“居”的三方面含义为: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和居家养老。目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不同的地理环境来改变居住环境。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居家环境模拟系统”已经在使用。李玉峰透露,他们正在指导的北京平谷森林医养居项目中,“居家环境模拟系统”就是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系统中,一个按钮,就能使居住环境模拟出最能缓解疾病、适应身体机能的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此外,从微观上看,综合体的生活环境要进行一定的“适老改造”:楼梯台阶的高度、地面的光滑度、氧气的接入、紧急呼叫系统的配置等都要最大化地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落地】

医养居综合体即将试点

“医养居分会”成立不久,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探索者前来求助。“这说明,医养居的模式在我们国家有着巨大的需求,很多人想做但是不会做。”李玉峰更加坚定了分会成立的必要性。

未来,分会将以强大的医学资源,指导康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以防治心脏骤停、急性脑卒中等为主要内容的养生、养老急诊急救系统,包括设备的配置、急救的培训等。

据李玉峰透露,北京地区的试点将在位于南四环的“中国德贤-中柬文化康养商旅综合体”项目中展开。来自医养居分会的专家组们将对该项目进行具体评估,根据需求匹配二级医院建设方案,建立体检中心,对已完工的建筑进行适老改造,对未开工建设的建筑制定更加详细的建设标准等。此外,华录-风华海淀区紫成嘉园医养居照料中心、山东华泰孙武湖医养居基地等也将陆续推进。

李玉峰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医养居具体运作形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分类,“有的是以旅游为特色的旅居式养老,有的是以长期生活为特点的康养式养老。”然而,这两类的建设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将是分会未来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将参与制定、修订、推广和监督医养居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促进康养基地规范及标准化建设,推动旅居养生、养老项目落地和实施。”

同时,分会还将开展与医养居有关的调查研究,设立科研课题,促进医养居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资源整合,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除了标准的缺失,人才的短缺也是这一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李玉峰介绍,曾有某护理学院招收过“医养结合专业”的学生,“宣传时喊得很响亮,但是最后没招到生源,只能取消。”究其原因,在于这个专业确实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既是保姆又是护士,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此,医养居分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会优势资源,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联合设立医养居研究院,建立医养结合医生、护理护工、康养居住、康养基地规划等医养居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谈及医养居模式的推广前景,李玉峰很乐观。他做了个比喻:多年前,汽车只是有钱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如今,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价位和需求的汽车。医养居也会如此,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价位高等局限,但是随着未来发展模式的不断丰富,也将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分享到

北京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最高享3600元补助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11月1日施行,优先保障困难孤寡失能老人

谨防养老变“坑老”,北京银保监局:选购养老保险要分四步走

好消息!昌平区新增7家备案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政策兜底织密防护网!北京特困老人有了养老的地儿,补助金额也有所上调

海淀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开展“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

人人都有健康档案,事事都将记录在册,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省心了

北京从事一线护理工作的养老护理员,每月将获千元津贴

北京拟向一线养老护理员每月发1000元奖励津贴

2019年北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同比增长28.8%

探访北京“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有人在身边,确实特安心!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