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27年赛特商场闭店清仓甩货 老百货如何转型才能再迎春天?

2019-04-11 13:43 北京晚报 TF010

继长安商场以后,北京又一个老百货店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昨天,在长安街东侧矗立了27年的赛特购物中心清仓甩货,记者看到商场到处是打折清货的海报,有服务员向记者透露将于6月闭店。

阎彤 摄

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自2016年10月至今宣布关闭或改造的第8家老牌百货商场。面临着电商的冲击和购物中心的兴起,一家又一家的老百货纷纷倒下。老百货还能迎来下一个春天吗?业内专家分析表示,早已流失掉高端品牌阵地身份的赛特,到了不得不变的关头。老百货店只有跟上消费节奏的变化不断调整,才能留住消费者,因为没有一家商业中心是不需要调整的。

老赛特清仓甩货

昨天的赛特购物中心,店内各楼层的醒目位置都贴满了“感恩有你疯狂出清季”的海报,多数品牌柜台都进行打折优惠活动。比如,紫云珠宝的全部商品2折优惠,朗姿出清商品3折或5折,四层某男装品牌原价3980元的衬衫现价99元。然而,尽管打折力度不小,但工作日下午的时间,商场里的客流依然稀疏,只有一楼部分纺织品和五楼的儿童玩具区域有零星顾客询价。

清仓甩卖,是赛特购物中心即将闭店的前奏吗。在商场内浏览中,不止一位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这家27年老商场,即将于6月闭店。

回顾过往,1992年开业的赛特购物中心,曾在京城商界创下很多个“第一”,比如自动滚梯最多、员工学历条件最高,同时也是首家将奢侈品牌带入北京的高端精品百货商场。此外,赛特还率先将类似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概念引入京城。然而,随着新光天地、国贸商城等新一批高档购物中心的兴起,老赛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生意一天天冷清了。

“有故事”的老百货纷纷闭店

宣告闭店的赛特购物中心,仅仅是北京老百货业困顿的一个缩影。记者梳理发现,仅从2016年10月至今,北京宣布关闭或改造的老牌百货商场就有7家,每一家商场都曾是叱咤风云、非常有故事的实体店。

2016年10月,百盛购物中心太阳宫店关闭,百盛集团将其出售,随后转型为写字楼。

2016年11月,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停止营业。1998年开业的十里堡店,是华堂商场入华后开出的首店,曾一度贡献北京区域销售总额的三成。

2017年6月,百盛又紧接着关闭了常营店。

2018年1月,位于北四环亚运村商圈的北辰购物中心关门。上世纪90年代末,北辰购物中心的年最高销售额曾达到12亿元,利润6000多万元,位于北京市零售商业单位平方米面积创利的榜首。

2018年3月,庄胜崇光百货商场北馆关闭,计划改造为办公楼。这家1998年开业的老牌商场,一度是北京单体面积最大的百货店之一,“我要去SOGO!”的口号仍停留在不少人的记忆中。

2018年7月,老牌百货双安商场宣布转型,引入了50多个时尚品牌,一改过去定位高端、以中老年为主要客群的形象。

2019年3月,开业29年的长安商场宣布闭店改造,计划转型为购物中心,定位“精致社区生活中心”,主要为区域目标客群提供性价比高、体验更高的购物环境与体验业态。作为当年北京老四大百货商场之一,长安商场开创的化妆节、国内第一家市内免税店,一度成为京城时尚。

赛特高端品牌阵地早已流失

每当有老百货关闭的消息,人们就不禁要追问一句:电商冲击之下,实体百货店真的没有春天了吗?在采访中,RET睿意德CEO王玉珂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赛特购物中心停业,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好消息,说明它要对老的业态作出调整了。”王玉珂分析到,随着人们高端品牌消费阵地的转移,当年以奢侈品为特色起家的赛特购物中心,近些年来其实已经无法吸引到高端客群,品牌认可度直线下滑。“其实,像赛特这种规模的商场,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其面积和整体的装修设计并不足以支撑起高端品牌的交易,体验性较差。”

从另一方面看,对于周边2到3公里的社区消费者来说,赛特的业态又不够有贴近性,品牌丰富度较低,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也很难吸引周边消费者前来。“所以,闭店改造、转型升级对于赛特来说,其实并不是坏事,它需要重新梳理出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基于目标客群的特性重新调整服务。”

老百货“冰火两重天”

记者同时调查发现,那些仍在营业中的老百货店,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其中一些有较强风险意识的老百货,都已早早谋划转型升级,如汉光百货、翠微大厦、王府井百货,目前都已不是传统概念里的老百货。

位于西单的汉光百货,也曾经历过电商冲击、同质化竞争和租售比临近警戒线,但在积极增加体验式消费、引入轻奢品牌后,汉光百货在这两年迎来了销售额的大幅上涨,记者看到,在工作日的下午,商场一层的化妆品柜台前也不乏女性消费者咨询试用。

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传统百货的调整转型一般有4个方向:一是由传统百货升级为百货购物中心;二是转型城市奥特莱斯;三是去百货化,积极扩充餐饮、游戏等体验业态;四是直接将商场改为写字楼、办公楼。可以看出,除了直接改为写字楼外,其他三个方向都是在谋求业态的调整和改变。

但仍有一些老百货,如北京友谊商店、燕莎友谊商城,仍未寻找到脱困之途径。周三下午4点,记者来到东三环边、在同样有着27年历史的燕莎友谊商城里看到,商场里客流稀少,特别是难得见到年轻消费者。而一公里之外的蓝色港湾,星巴克的座位已被坐满,ZARA、UR、H&M等时尚品牌店内也有人在试衣,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

“偶尔路过燕莎,客人总是不多。”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小陈告诉记者,她和同事如果逛街的话,更经常光顾的是蓝色港湾和官舍,“商场的品牌都还挺大的,可太老了,又没什么吃饭的餐厅,只有听说打折的时候我们才会来这逛一逛。”

差异化改造创造新鲜感

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老百货究竟该如何谋求转型发展?它们还能不能迎来第二个春天?

“任何一家商业中心,即便是像新光天地这样备受青睐的,每隔7到8年都得做一次全方位的调整,老百货商场亦是如此。”王玉珂谈到,随着消费者对一家商场越来越熟悉,新鲜感就会被无感所代替,这时候,无论是谁,要想继续留住消费者,就得去研究消费者的新动向,根据新需求努力创造新的环境感受,比如提高品牌的丰富度、改善购物环境、增加体验式消费等等。“一旦环境变了,无感又会重新被新鲜感代替,消费者自然有意愿继续光顾。”

王玉珂举例,广安门的华联购物中心,去年改造后引入了餐饮、甜品、教育等业态,很好地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就是一个不错的改造案例。

“我们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在老商场的改造中创造新内容的能力明显不足,原创品牌和新鲜业态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在王玉珂看来,并不是简单地在商场中增加餐饮、游戏等体验业态就叫做改造升级,体验业态的增加绝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更关键的是老商场要摸清楚辐射区域内用户的真实需求,基于真实需求去寻找差异化的改造之法。

 

 

 

来源:北京晚报 赵莹莹

分享到

11月7日7时14分迎“立冬”节气,北京这回能真正入冬吗?

西城新桥胡同拆除19处违建,老墙根社区这条背街小巷宽敞多了

北京经常锻炼人口破千万,百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2平方米

确定了!9月15日为北京今年入秋日,比常年晚6天

北京通报1例输入无症状详情,总体输入风险较低且可防可控

北京昨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卫健委发出提醒

一东一西,北京这两条交通要道有新动向

100平方公里!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这样建

9月15日,北京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内附一重要提醒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的这个区是北京的后花园,蔡奇用一整天时间调研

两年增8处公园!丰台在大红门南中轴沿线“疏解还绿”,添绿33万平方米

北京丰台3000多家餐饮单位全面设立监督员,劝导顾客参与“光盘行动”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

改造慢行系统、增添口袋公园......北京CBD交通综合治理年底完成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