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樱花起源于日本?事实上它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019-04-04 12:10 北京日报 TF017

出行几日返京,所见已是大有不同,满目青翠、花苞绽放,绚烂了整个春天。

梵雁平


玉渊潭 资料图

玉兰花洁白如玉,抬头看去,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更是高洁清雅。硕大的花瓣无丝毫笨拙之感,旋然而下时更是舞动出春天的旋律。记得慈禧喜爱玉兰花,她在颐和园乐寿堂院子里种有名贵玉兰树,春季花开时清香四溢,慈禧赐名“香雪海”。

玉兰不全是白色的,还有紫玉兰,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紫玉兰花枝繁茂,树形婀娜,独植庭院中亦是佳景。玉兰花未开时,花苞形状似立着的毛笔头,所以又被称为“木笔”。玉兰历史悠久,《楚辞》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辛夷车兮结桂旗”的名句。

不仅是玉兰花,容易被混淆的连翘和迎春花皆开了,金黄色的小花瓣精致耀眼,似乎是大地经历冰封寒冬之后的灿然笑脸,笑得那样肆意欢快。

上班时经过西三环,路比先前堵了很多,愁然不知为何。今日路过玉渊潭公园门口时方醒悟,樱花已开,一年一度的樱花季游人如织,道路拥堵不堪便是情理之中了。

玉渊潭公园建园历史仅几十年,但此地历史是很悠久的。这里曾被称为“钓鱼台”,金朝统治者在此兴建行宫别苑,有“金章宗钓鱼古台”之名。金朝晚期的战火摧毁了皇家建筑,这里便成为文人雅士隐居之所。元朝的时候有了玉渊潭这个名字,丁氏在这里建了丁氏园,园中有亭,称为“玉渊亭”,园中水池名为“丁家潭”。

玉渊潭公园有名气,与上述这些并无多大关系,主要源自园内栽植的众多樱花。玉渊潭公园的樱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72年10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赠送给北京市1000株大山樱花树苗,假植在天坛公园。1973年3月其中的180株被分配给玉渊潭定植管理,经过九个月的精心护理,这180株日本大山樱当年全部成活。

基于此,很多人误认为樱花是源自日本,但事实上樱花起源于中国。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唐时期,樱花已普遍栽种在私家花园中;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烘托出一个盛世华夏的伟岸身影。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诗中清楚说明,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

玉渊潭公园自开办樱花节以来名声大振,现公园内的樱花据说有二十多个品种、两千余株。樱花花瓣有白色、粉红色,这些花儿与碧桃、榆叶梅都有些相似,花期也都差不多。游人经常误把碧桃、榆叶梅甚至海棠当作樱花来合影留念。不过,这又何妨,只要心中有春天,便皆是花语美景。

春天的气息和醉人的花海总是撩人心扉,小区广场上玩耍的孩子和闲聊的人们也渐多了起来。石桌边老人开始下棋打牌,一阵风过,花瓣飘落下来落到棋盘上,老人还会拿在手里端详一番。

记得小的时候,每逢春天,若不是去公园或郊野,不会随处见到这么多可爱的花朵。那时的城市建设并没有太多关注自然生态,道路是灰的、建筑是灰的,纵然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日常生活中也感受不到太多缤纷。那时路边偶尔有些开花的小乔木,常常被路过的人折走了花枝。现在城市的春天抬眼便可见繁花胜景,折花的现象也少了许多。

再美的景致也终有消逝的时候,某一日这些娇柔的花朵终将回归大地。但我想它们并无遗憾,纵然零落尘泥,也必是欢喜而去。因为它们完成了春天赋予的使命,绽放了生命萌动的美丽,决然不是黛玉所葬的凄楚之花了。

(原标题:香如海)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南京鸡鸣寺樱花桂花齐开放,专家:樱花树误“以为”春天到了

8月20日起晚上来玉渊潭公园 看仿生萤火虫、赏浪漫“樱花雨”

盼望着,盼望着,武大内、东湖畔!樱花开了!

“云赏樱”来了!抖音联合武汉大学等五大高校直播赏樱

玉渊潭取消赏樱活动,关闭部分停车场,游客需提前预约购票

等花开等我来!武大早樱开了,网友:想回“珈”赏樱,一切都会好起来

春季万物生长,诗词多明艳活泼,樱桃花见证元稹与白居易的情谊

美食给武汉热干面加油后,高校校花为武大樱花送祝福,春暖定会花开

北京亦庄镇樱花公园8月亮相,30亩地上将密集种植350棵樱花树

北京顺义这场“樱花之约”又来了 吸引数千名市民前来观赏

北京近郊赏樱好去处 顺义牛栏山500余株樱花盛开至4月下旬

北京通州西集万亩樱桃花迎春绽放 本周末为最佳观赏期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