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语句通顺是次要 孩子也能有大师般的表达

2019-03-19 08:05 北京晚报 TF011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语文都是主课。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一是心灵的感受能力,二是语言的表达能力。

作者:周国平


语文不只是教读和写,也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人文熏陶。培育学生的感受能力,拥有丰富的心灵,是更重要的目标。德智体三育中的美育,实际上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的。明确了这一点,教学就不会能局限于语法之类了。

泰戈尔说,如果他小时候没有听过童话故事,没有看过《鲁宾逊漂流记》和《一千零一夜》,现在他眼中的世界就不会这么美好。这就是语文学习应有的效果。人的内心受过文学的熏陶,被文学敞开了,和那些没有受过熏陶的人相比,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物质上吃亏我们都斤斤计较,其实精神上吃亏损失更大,最可悲的是自己还不知道。

当然,语文教学不只是心灵教育,内心有了丰富的感受,还要能够表达出来,语文课还应教你如何准确地表达。语文课要学习准确地使用母语,这是一种基本功。尼采非常重视母语学习在全部教育中的意义,他说,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基础。事实上,不管学生上大学学什么专业,一个基本要求是能够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中学语文课打下基础的。

我没有当过语文老师,但我当过学生。我的体会是,对于写作起最大作用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大量阅读,一个是勤于动笔。从中学到大学,实际上我的主课是两门,一个是看课外书,另一个是写日记,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这两件事上,真正课内花的时间很少。回想起来,如果说我的语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主要是通过这两件事。

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语文课教赏析课文和写作文,目的不在课文和作文本身,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阅读及写作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功夫就不能只下在课内,课内只起引路作用,学生的兴趣真正激发起来后,他们不会把自己限制在课内。看语文老师的课上得好不好,要看是不是有很多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和写作。形成了这样的氛围,这个班的普遍语文水平一定不差。

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不能光是课文,要让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选择最有体会的书,这个笔记可以当作文交上来,真有体会就会写得好。增加阅读量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指导性的拓展阅读,是我前不久在苏州中学看到的。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作家的作品,语文老师就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生的反馈,每个学期选择一个作家,把这个作家的作品买齐,在阅览室里设专架供学生自由借阅。同时让每个学生自购这位作家的一本书。学期末每人写一篇相关的读书笔记。这是个好办法,六个学期下来,学生就有一定的积累了。

在兴趣阅读和拓展阅读之外,还必须有深度阅读。一般来说,用于深度阅读的是课文,就是选定的范文。范文应该是真正的好作品,选那些在文学上和精神内涵上都有质量的优秀作品。现行教材里的作品未必都是好作品,有的很平庸,有的意识形态色彩很浓,我认为语文教材是需要改革的。我主张多选经典作品,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范本。

阅读最需要培养的是鉴赏力、判断力和理解力,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这个东西怎么培养,很难有统一的方法,就看老师的水平了。我只强调一点,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不要用固定模式,不要有标准答案。

我特别反对现在流行的范文分析方式,基本上都是分析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摘出几段话来,分析这几个句子是什么含义,这种测试方式对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毫无益处。我的文章经常被用于考试。有一次,一个朋友的孩子正上初中,她把一份卷子拿给我,是我的一篇文章,我记得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她让我自己做一下,然后按照标准答案给我打分。我得了69分,她很得意,她还得了71分呢。我真觉得可笑又可悲,一篇文章有什么标准答案?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揣摩,可能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做并不是让他们真正去理解课文,反而是阻碍了自己的理解。

对同一篇范文,不同的学生是可以而且应该做出不同的理解,每个学生的视域不同,得出的视域融合也就必然不同,应该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当然不是乱说,标准是有独立思考,又能够言之成理。

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写读后感,这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的测试方式。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有没有收获,读后感最能说明问题。现在那种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的方式,最多是浅层次的理解。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最看重有没有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关键是勤写,不能光靠写几篇作文。所以,我特别鼓励中学生写日记,从中学就养成这个习惯,对写作的好处太大。我从来没有刻意练习过写作,我的写作能力真的就是通过写日记练出来的。好文章首先要有真情实感,其实人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真实的情绪和感受,但是,人们往往懒于捕捉和反省自己的真情实感,听任它们稍纵即逝,不留痕迹。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没有东西可写,就只好模仿和编造,这样当然写不出好文章。写日记是一个办法,它的作用实际上是督促你留心自己的真情实感,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也在反思。养成了这个习惯,也就积累了大量的好素材,真正写作的时候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不管命题还是不命题,在判卷子的时候,我强调不要太看重语句通顺与否,一篇文章并不因为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就是一篇好文章了。一篇文章在语法这方面有一点毛病,但是有独特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我认为更是一篇好文章。有水平的老师应该不拘一格,鼓励不同的闪光点。我看孩子的作文,有的真的是大师的表达,大人写不出来。这种有个人风格,且蕴含着将来的文学风格的作品,如果我当老师,会把这类作文挑出来大大地表扬,给高分。语文课应该鼓励真正有文学和精神含量的东西。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重基础不“刁钻”,引导学生读懂语文之美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二选一,30多位考生中,8成选择了第一篇议论文

人大代表建议增强中高考语文比重,比英语总分提高20%

又被“退出”语文教材了?鲁迅“没走”,谣言可以休矣

人教社回应8岁男孩质疑羿射九日:“蹚”字使用不当将修改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增加每周一节语文课用于写字

孟非张大春担任语文代课老师 《同一堂课》今晚登陆浙江卫视

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公布 要求背诵72篇古诗文都在这

语文考试竟然还能有这种操作? 各个维度诠释国运与民生

小语联合教研项目组海淀观摩课活动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建语文实效课堂

语文教材改革古典诗文增幅达80% 这些篇目添加有没有必要?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