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枪手射杀49人背后,新西兰这场悲剧何尝不也是一种极端主义
3月15日,新西兰遭遇“最黑暗一天”。
一伙枪手闯入“花园之城”克赖斯特彻奇两座清真寺对人群扫射。截至目前,已有至少49人死亡、48人受伤。噩耗传来,新西兰举国哀恸,国际社会为之震惊。
恐怖袭击蔓延到“最远的国家”,其后暴露出的其实是控制枪支、极端主义情绪、多元文化等议题。
“枪支自由”
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风光无限、物产丰富。可与这种美好宁静不太协调的是,新西兰可谓“枪械之城”。
任何新西兰公民,只要考取枪支执照,就可以合法地拥有和使用枪支。数据显示,新西兰总人口不到500万,但全国有超过150万各式枪支。
虽然持枪自由度极高,但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西兰少有恶性枪击案件发生。然而近年来,危险因素在新西兰社会潜滋暗长。2017年,新西兰警察协会就曾发布消息,称过去两年中新西兰有12%的警察遭受过持枪威胁。
正因此,枪击案发生后,除了谴责凶手,不少民众也质疑政府控枪不力。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将修改该国的枪支法,并考虑全面禁止半自动枪支。未知这能否有效亡羊补牢?
“白人至上”
如果说枪支自由是枪击案发生的外在条件,那么暗流涌动的社会情绪则为其内在原因。
在社会文化方面,新西兰一边十分注重保护原住民毛利文化,另一边也对移民和难民持开放态度,算得上多元文化的样板国。然而一些极端分子却并不将之视为美誉,反而对此相当不满,此次发动袭击的枪手布伦顿·塔兰特就是典型代表。
在枪击之前,他写下了72页自述书,称前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是对白人的“种族屠杀”,自己则要报复“入侵者(移民)”。更让人愤怒的是,在出庭受审时,塔兰特竟然对现场媒体微笑,并猖狂地打出“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手势。
塔兰特的极端思想其来有自。近些年,反移民、“白人至上”等思潮在欧美泛起,成为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在新西兰悲剧之前,加拿大、伦敦、瑞典等都发生过多起类似袭击。美国也不平静,如201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极右翼“白人至上”骚乱,造成多人死伤。
新西兰这起悲剧再次提醒着世人:反移民等社会杂音,正在压缩包容与理性的空间,而种族主义等极端思想正借此迅速坐大,并一步步蔓延开去。恰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所言,跟凶手同样的心态显然已“像癌症般地”在西方国家间传播。
“政治工具”
极端主义总会带来人间灾难。有人总结,可将西方国家极端枪杀悲剧分为两大类,一类由“伊斯兰国”之类的恐怖组织发动,另一类则是由西方的白人极右分子发动。
在这两股极端力量互动和夹击下,西方文明本就显得格外孱弱。可更糟糕的是,一些极端思想正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以新西兰的邻居澳大利亚为例,长期以来,澳右翼政客和媒体热衷鼓吹反难民、反移民和反穆斯林的情绪,有人还提出为穆斯林移民提供“最终解决方案”:禁止穆斯林移民进行全国投票。
再看美国,一直有人批评特朗普为了获得选票,有意包庇“白人至上主义者”。巧合的是,此次新西兰枪击案特朗普也不幸躺枪,在自述书中,塔兰特宣称支持特朗普,因为他“重新定义了白人身份和使命”。
枪击案之后,新西兰总理表态:“我们被选中是因为我们代表多样性、善良和同情心……我可以保证,我们不会被这次袭击所动摇。”
恐怖袭击当然不会击碎善良、正义,但对许多国家来说,弥合种族撕裂、驱散极端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迟迟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悲剧很难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