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去年日均接待超3万人次 闭馆近两个月观众人数仍创新高
昨日,国家博物馆发布《2018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根据报告,2018年,国家博物馆共开放279天,观众总数8,610,092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3.086万人次,观众总量比2017年增加了54.8万人次,增长6.8%。其中,服务重要活动205场次,接待宾客共计10,685人。在闭馆近2个月的情况下,国家博物馆观众人数仍然创出历史新高。
观众参观“伟大的变革” 展览 王海欣 摄 资料图
最大接待日每天观众超6万
月度观众统计数据显示,国博12月观众接待量最高,达到1,767,670人次,全年最大接待日出现在12月30日,达到61,705人次。在观众总数中,男性观众约431万人次,占比50.1%,女性观众约429万人次,占比49.9%。18岁以下观众1,066,794人次,占比12.4%。北京户籍观众3,010,143人次,占比34.9%。外籍观众164,723人次,占比1.9%。参观收费展观众人数达216,125人次,占比2.5%。
其中,“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三大主题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观众总量超过400万人次。特别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开幕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观众踊跃观展,截至12月30日,累计接待观众近230万,日均4.7万人次。
全年共征集文物、艺术品1874件(套)
2018年,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共计66个,其中新办展览40个,形成以大型主题展览、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国际交流展览和临时展览为主体的新展览体系。
全年共征集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1874件(套),其中国史、照片类文物共计征集1330件套、艺术品共计征集533件套、接收青铜器等文物划拨共计11件,包括港珠澳大桥建设相关实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主席选举票及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相关档案资料、工艺美术双年展作品以及新中国首张博士证书等,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划拨的“虎鎣”以及十二棱青铜尊缶等。2018年开始进行非正式出版物征集工作,累计征集2000余册。截至2018年12月底,年度入库文物为1618件(套)。
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国家博物馆基本藏品信息查询和研究的需要,国家博物馆分期分批对社会公布馆藏藏品目录,主要包括藏品的名称、时代、普查编号、图像等信息。第一期公布藏品数据251,523条306,447件藏品,其中古代藏品数据198,110条200,272件藏品,含瓷器、钱币、考古发掘品及文留的铜佛、玉器等;近现代藏品数据49,163条55,384件藏品,含多种近现代历史类、艺术类藏品;图书藏品数据4250条50,791件藏品,含善本古籍、普通古籍。发布数量占馆藏藏品总数的21.9%。启动数字资源建设,开展数据资源采集工作,完成图书和古籍采集量约20TB,备份各类数据约60TB。
文物、品牌元素产品总销售规模达7.92亿元
为提高观众参观质量,国家博物馆认真做好社会讲解工作,为青少年观众提供课程服务。全年提供讲解服务26393批次/45360.5小时,其中专职讲解服务21803批次/37578.5小时,志愿讲解服务4590批次/7782小时,与2017年同期相比,志愿讲解批次增长20.4%,讲解小时增长45%。为来馆进行学习的青少年观众提供国博课程服务19626批次/4272小时,接待上课学生人数近10万人次。
2018年,国家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文物活起来”。在确保馆内销售网点整体业绩水平的同时,把IP授权业务和电商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推动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拓展。设计开发“国博衍艺”文创产品90余款,涉及服饰配饰、家居摆件、文化用品、生活日用、儿童玩具、邮品书籍等6大类。通过IP资源授权开发新品共计70余款,其中包括国博日历、欧莱雅“千秋绝艳”口红等爆款商品。国博文创参与法兰克福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第十二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2018年,富含国博文物、品牌元素的产品形成的市场总销售规模为7.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