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投资《绿皮书》是下赌注吗?一个晚上做出决定 觉得它值得
对谈嘉宾:张蔚(阿里影业总裁)对谈记者:李俐
就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结果出炉后仅四天,获得最佳影片、原创剧本、男配角三项大奖的电影《绿皮书》今天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刷新了近年来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引进速度。有人说,作为该片联合出品方,阿里影业这一次赌赢了,但阿里影业总裁张蔚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认为:“虽然我们有梦想,但是绝对不是说赌一把奥斯卡吧,谁都不能下这个赌注,去年能看到今年吗?根本看不到,所以还是回到初心,我们投这部作品真的是被它的故事感动,觉得它值得。”
小人物是我们特别喜欢的题材
记者:您曾经提到,阿里影业选片的标准是“小大正”,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这是为什么?
张蔚:马老师说我们的目标是健康和快乐,所以我们做电影行业不只是来赚钱的。阿里发展到今天,要做一些富足人心灵的事情,而内容是特别好的能够富足人心灵的途径。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做内容,给观众带来更美好、更快乐、更健康、更有希望的精神体验。阿里特别关注中小企业,所以小人物是我们特别喜欢的题材。另外,电影不是简单的靠钱堆起来的,再多的钱不代表可以讲一个好的故事,有时候故事讲好了,并不用花很多的钱在特效上也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这个“小”是有好几层的含义。对我们来讲情怀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特别注重电影传达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所以当时我们看到《绿皮书》特别喜欢,它让人非常温暖。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事情,而不是纯从商业利益出发。
记者:近几年阿里也投了很多爆款,比如《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背后有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张蔚:我们在选择影片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是情感共鸣,这个东西真的触及你的心灵。《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都是真的让大家产生共鸣,而且跟当下大家的生活状态产生很强的共鸣。我们要考虑商业利益,要考量投入产出,但我们不会说这个故事不怎么样但是会赚钱就去做。我相信好内容真的影响人的一生,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行业这么难我们还坚持做。其实做任何行业都有起起伏伏的过程,但是我们做内容行业,当你真的走到人的心里面,给他带来一种温暖和正能量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是钱都买不来的。
参投《绿皮书》一个晚上就做了决定
记者:阿里影业是怎样参与到《绿皮书》这个项目中的?
张蔚:前年我们投资了安培林公司。《绿皮书》的出品方之一是参与者传媒,它也是安培林的投资方之一,这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制片公司,不是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标运作的,创始人也是非常有情怀有理想的。《绿皮书》另外一个出品方梦工厂,是安培林旗下的厂牌之一。所以整个片子走安培林投资宣传发行的渠道,我们是第三家出品方。
我们跟安培林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看他们研发的项目,帮它规划在中国的策略,选择最适合中国观众的影片。我们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是把不可能做成可能。之前做《一条狗的使命》也是这样,当时安培林对中国市场完全没有期望值,因为没有这种宠物电影上过大银幕,更不要说收获了6个多亿的票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种新的尝试,对我们的海外合作是最加分的,因为让他们看到中国电影潜力非常巨大,中国观众的品位是多元化的,并不是某一类型才在中国有成效。《绿皮书》也是这样,这个题材很新,但是背后有非常强的普世价值观。
记者:当初阿里为什么会投资安培林呢?
张蔚:斯皮尔伯格在2015年重组安培林的时候特别留出一块投资份额给一家中国的合作伙伴,他相信最好的合作伙伴是本土公司,与其交给全球公司在中国做电影推广,不如找一个当地接地气的合作伙伴。我们跟安培林合作的过程就像双方谈恋爱,前半年时间我们一直在聊对方公司的文化,甚至已经聊到双方的家庭、孩子、爱吃什么等等,到后面很晚的时候才谈到投资具体估值是多少。很多公司都想跟安培林合作,但是它非常看重三观要匹配,当大家的文化价值观达到一致时,才是将来共同渡过很多难关的基础。
安培林能够做出《绿皮书》这样的片子也不是偶然,是在一定的理想坚持下才能做出来的,我们选了这个片子也不是偶然,不管是安培林还是阿里影业,都在自己的信念下做这个行业才能达到这个结果。
记者:阿里参投《绿皮书》的时候,高层是如何决策的?有过投票么?
张蔚:我们有一个绿灯委员会,每个人都在第一时间看完了影片。因为进口外片有一套流程,我们最希望的档期是奥斯卡颁奖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所以并不是碰巧得了奖又碰巧这个周末上了,这中间需要很多规划和配合。这个片子看完以后,绿灯委员会出奇的一致,没有人说票房预估是多少之类的,大家都说故事太好了一定要上。我们看完了片,一个晚上就决定了这件事,所以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和信任非常重要,大家都在一个文化价值观下想这个事情。
□ 希望做出真正的全球化合拍片
记者:参投的时候就希望把档期放在奥斯卡颁奖后第一个周末,您当时已经预估到有可能得奖吗?
张蔚:阿里有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还有一句话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两句话特适用在这个片子上。有些东西真的要敢于想,得有一个目标。之前谁能预测一定能得奖,谁都不敢说,所以我星期天晚上真的没睡着,星期一颁奖礼直播的时候真的不敢看。我并不同意今年是奥斯卡小年,候选片我都非常喜欢,竞争很激烈,所以真的很忐忑。
记者:阿里有没有计划为“冲奥”打造一部中国本土电影?
张蔚:我们希望中国电影能走出去,特别是被国外主流观众接受,这是我们的志向之一。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事情的初心,要讲好的故事,要有情怀,要做小大正的东西,这个真正能够触及到海外观众的内心,奥斯卡评委的内心,让他们看到今天的中国,看到我们丰富的文化,欣赏我们给世界观众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真正的认可我们。我们不能特别功利的为了得奖去做电影。
记者:阿里和好莱坞的合作,除了投资以外,接下来有没有可能在内容上深度合作?
张蔚:有,联合出品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更深一步的是在内容的研发制作上共同探讨,我们很懂中国观众,我们的合作者很懂中国之外的全球观众。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希望能够做出真正的全球化合拍片。比如我们做的《一条狗的使命2》,今年晚一些会推出来,其中就有中国观众熟悉的刘宪华,他以华人的面孔扮演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色。《一条狗的使命2》也是我们联合出品,我们一直在和安培林打磨这个剧本,探讨什么样的角色是适合的,我们不想硬塞进中国元素,他一定是和这个故事非常有机的结合。
把故事讲好最重要
记者:过去一些奥斯卡获奖影片在中国上映,有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您对《绿皮书》的市场预期是怎样的?
张蔚:有些观众会觉得,得奖的片可能有点看不懂,我一开始也有这个担心,《绿皮书》是种族题材,那段历史中国观众不了解,又是两个大男人的电影。但是这个片子其实很通俗,并不高冷,只要你坐下来看,很多细节非常接地气。你不需要很高的教育背景,懂不懂音乐都无所谓,这是艺术的魅力。只要走进影院,我相信不会有人看完说这个浪费我时间了,任何人都可以看懂,都能找到共鸣。这部电影从去年11月份在美国上映,现在还在院线放,已经三个多月了,所以好的电影有延续力,我们希望这部电影在中国得到观众的认可,能够持续的放下去。
记者: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近期的变化,阿里影业怎么看?
张蔚:前几年电影行业发展很快的时候,很多人以挣快钱目的进入这个行业,现在慢慢回归到一个更加有序、理智、朴实的心态,喧嚣都过去了,现在我们更加踏实的在做这个行业。阿里影业第一天进入这个行业就知道,好内容是需要时间磨炼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曲折的过程,要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坚持下来,《绿皮书》的剧本研发了很多年都没有拍出来。我们要有十年二十年的决心,不要着急,要好好打磨剧本,一定要把故事讲好,非常重要。
记者:现在国外对于中国资本接纳度越来越大,但是对中国的电影创作力量接纳程度怎么样,您在国外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张蔚:因为我自己比较小就去国外读书工作,又回来很长时间最近才去国外工作,80年代出国的时候和现在对比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中国真的强大了,中国人在海外非常自豪,这个尊重真的不一样,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在好莱坞,大家对阿里巴巴了解、尊重,谈合作的时候声誉非常重要,文化的互通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更好的推动这种交流和理解。所以我们经常推一些好的东西让他们看。《三体》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我跟斯皮尔伯格说推荐你看这本书,比如优酷的《白夜追凶》,包括《啥是佩奇》的短片,我推荐给很多好莱坞朋友看,他们都非常欣赏。最好的影响他们的方法,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慢慢的让海外的观众、主流媒体、决策人对中国有更好的了解,但是一定要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教硬塞给他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