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坊成时尚新地标 仅几步之遥的前门大街却为何有点儿落寞?
“到了前门,你最爱哪家店?”如果这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街头调查问题,恐怕出现最频繁的答案莫过于这些:Page One书店、星巴克臻选旗舰店、英园、北平花园、无印良品酒店、铃木食堂、春风习习图书馆。这其中,五家都在北京坊。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前门商圈,随着北京坊的横空出世,再度成为北京的时尚新地标,一个古色古香的“打卡”之地。而更多人也在关心,几步之遥的前门大街,何时也能打造出一批热门店。
“最美书店”一年迎80万人
北京坊的PAGE ONE书店
“周六,咱们再去北京坊逛一次吧。”周四晚上8点,小妍在微信群里向三位好友发出了邀约,“咱去把种草的地儿都玩了。”
数月前,女生四人组第一次来到北京坊,从上午11点到晚上9点,整整待了10个小时。第一站,是有着“最美书店”之称的Page One书店,图书种类丰富不说,层次感十足的工业设计风,让女生们停不下拍照。“一整面的书墙,在点点灯光的照射下,仿佛是把星空装了进来。”
午餐,在无印良品酒店的一层,在极简的木质家具中,一份简餐温暖了人的胃。随后,四人沿着街区的胡同肌理,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穿行,欣赏露天美术馆,走累了便去喝了杯咖啡,晚餐则挑选了一家可以坐在室外远眺前门风景的法式餐厅。
“听说那里的英式下午茶也不错,还有一家文化博物馆,一家有个性的家具店,周末的时候一定都得去到。”小妍说。
在一条街区逛上大半天,这在北京坊并不稀奇。以百年劝业场为核心的建筑群,自打2017年亮相后,就被定位为“新中式生活体验区。”多元与融合,是这里的关键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先锋,庄重与跳跃,每一种元素存在于同一空间内,却似乎并不突兀。
两年间,北京坊迅速跻身于北京最时尚的地标之类。据统计,节假日里,这里的单日有效消费客流已超过4万人次,其中八成以上是本地消费者。Page One书店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书店接待客流近80万人次,单日销售额超10万元,其中慕名前来的客群主要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
天街老字号 冷热不均
工作日中午前门大街南口难得冷清
北京坊火了,与之几步之遥的前门大街在对比下却显得有点儿落寞。开街11年后,这里能吸引来的主要还是外地游客。
2月26日中午11点30分,记者走访了前门大街。跨过廊房头条的牌楼后,人便从北京坊到了前门大街,周围的说话声中也开始出现各种方言。和夏天的旅游旺季不同,2月末的“天街”,少了攒动的人头和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公共休息椅不再一座难求,就连孩子们最喜欢的杜莎夫人蜡像馆门口,如今也没有了等候的人群。
记者注意到,此刻来到前门大街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两三人为一组的自由行,有着明确的逛街目标。记者跟随其中两个游客的脚步后发现,在主街上走一走、拍了照后,两人便直奔全聚德烤鸭店,“就是想吃口北京老字号的烤鸭。”自称姓崔的女士告诉记者,吃完烤鸭后,她还想给亲朋好友买点伴手礼。
作为前门大街的特色,老字号一直是街区的“主力军”。仅以前门大街的主街来说,从北到南,人们依次能看到大北照相馆、四联美发、同升和、天福号、丰年灌肠、全聚德、尚珍阁、都一处、馄饨侯、吴裕泰、稻香村、庆丰包子铺、隆庆祥、荣宝斋等老字号店铺。然而,老字号与老字号之间,受关注的程度却差异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
12点30分,小小的丰年灌肠门口,等候的客人已从店内站到了店外,而同升和、尚珍阁两家老字号店铺,在记者走访期间却罕见有外地客人进入。
北京神舟国旅集团的导游韩群也告诉记者,外地游客光顾频率最高的店,便是前门食品商场、全聚德烤鸭和同仁堂。相对的,游客对其他类型的老字号或非遗体验店总体兴趣并不高。
非遗体验馆 如今没了体验
非遗门店,则是前门大街上另一个占比较高的类型。2013年,前门大街提出了“文化体验消费一条街”的新定位,随后,一批非遗馆便陆续出现在前门大街上。如今,人走在这条商业街上,每隔几十米就会遇到一家体验馆,万事利丝绸文化体验馆、刘氏竹编馆、安徽非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宜兴传统文化店、传统文化艺术中心、华韵艺轩……
虽然写着非遗,但如今,这些门店里基本只做产品的展示和售卖,消费者们想要体验却几乎不可能。在刘氏竹编馆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竹编产品都是售卖的,没有类似竹编教学的体验课程,“除非您是10人以上的团队,在我们这购买最低125元的产品,我们才可以为您安排,坐在馆内编织。”安徽非遗馆内,宣纸、毛笔、徽墨、砚台,文房四宝散发着香气,可消费者在这里同样没有机会见到大师写字,或者体验下怎么写毛笔字。
记者从街头走到街尾,唯一一家有体验项目的门店,便是华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不过,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这里只有皮影戏这唯一一种固定的体验项目,50元一位。而就在去年,市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还能体验到皮影戏、画风筝、制陶、折纸等。“现在对非遗感兴趣的年轻人太少,店里效益差,所以慢慢地都把体验环节给撤掉了,只做产品的展示和售卖。”一位工作人员在聊天中提到。
然而,没有了体验的嵌入后,非遗馆内的文化味就显得与人距离更远了,动辄三五百的文创产品显然吸引不到太多的客流。在记者走访的两个半小时内,前门大街上的每家非遗馆内都是门可罗雀,记者常常是走进店内的唯一一人。
引入故宫IP求变化
跨过牌楼,人就从北京坊来到了前门大街
一条文化体验消费街,少了体验,少了人气,究竟该怎么持续下去?显然,前门大街的运营方也在思考。记者走访时发现,就在丰年灌肠的对面,一家故宫淘宝前门快闪店正在装修中,从玻璃橱窗往内看去,快闪店已经开始布展,故宫里售卖的文创产品未来将会出现在门店内。这也将成为故宫这个大IP在前门大街的首次亮相。
2018年,故宫和东城区共同签署了一项《故宫-前门项目合作协议》,计划让原本限定于宫墙内的各类文物展走出宫墙,前门大街就是一站。根据披露,首批将进驻前门大街的两家门店,一是“冰窖餐厅”,主打传统中国风味菜,价格不高,品质很好,让更多人在前门大街就能体验到独特的故宫“皇家味道”。另一家,就是故宫文创店。此外,东城区也打算将文物修复作为一种教学展示引入前门大街,邀请知名的文物修复大师和工匠在前门现场修复珍藏的文物,让游客和孩子现场观摩,了解故宫中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这个展示、交流、观摩、互动于一体的场所将被定名为“非遗42工坊”。
文化传承与现代性融合
“无论是北京坊还是前门大街,老城内的商圈,都面临着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现代人的时尚生活方式相融合的共性问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谈道,北京坊能有众多的“网红”店,就是因为在传统建筑中打造出了一种文化味十足、互动多样的体验场景,而店铺林立的前门大街,文化元素有了,却少了点商业化运营思维,没能让文化元素融合到生活方式之中,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其实,我们在老城商街的再开发中,总认为老品牌与老字号才能传承文化,这是一种误区。”赖阳说,文化传承不能固守老与新的区分,新品牌也能倡导传统文化,老字号有时也需要寻找新的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上。
第二种误区,就是一条商业街必须包罗万象,什么品牌都得有,形不成独特价值。“前门大街引入的非遗项目其实很好,但缺少体验,无法与消费者建立起良性互动。”在赖阳看来,非遗体验绝不是两张桌子、一副工具,被动地等着人来,而要主动地找人来。
“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导游韩群期待着,肌体具备的前门大街,能更好挖掘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让人们愿意来“打卡”,也能在“打卡”后有兴趣、有途径去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从长度和布局上看,前门大街其实特别适合做步行街,只要有了北京味道,咱北京人自然会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莹莹 文并摄
流程编辑: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