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陈涉”被删为何引关注?教材虽是“一家之选” 也需要社会共识

2019-02-27 13:43 北京晚报 TF021

与朋友聊及高中毕业时的临别赠言,几乎一致认为,当年有两句话入选频率最高:“苟富贵,勿相忘”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都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都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叫陈涉的人讲的。

不过,这篇长期入选人教社语文教材的经典文章,已从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删除。与之前“将文天祥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卫青霍去病从历史教科书中消失”、“教材删除鲁迅文章”等谣言相比,这次不是传言,而是事实。教材事大,引发舆论关切。

为什么删掉?人教社的回应说明了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因为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是说,人教社通盘考虑了各学科关系,系统筹划教材内容,而网上有些议论多是无端揣测借题发挥。人教社调整的目的本来很简单,由于事先未加说明,网友不明就里,所以才有种种猜测,乃至出现谣言。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新成就,特别是对教育的使命和规律的深化认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必须看到的是,教材调整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极其严肃的大事。不是哪个领导“拍拍脑袋”就能说了算,也不是某个专家“个人意见”就能左右,更非“是好菜就能往篮子里捡”。具体到语文,思想立意、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等角度都得考虑;现代古代、中国外国的作品都得有;诗词歌赋、小说杂文等体裁都要尽量体现,即便古文也要既注重经典性又兼顾多样性。借用人教社对当时鲁迅先生《风筝》被删的回复中“调整并不是删除,而是将其安排在最适合教学的地方”的逻辑,可以就不选《陈涉世家》一事说,“删除不是其不好,而是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史记》中《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确实也是上上之选。

透过有关教材修改的争论,可见社会关注的非同一般。相关机构及时回应,以事实回击谣言或奇谈怪论,值得称道,但每次都是“跟在舆论后面跑”并非上策。所谓未雨绸缪,不妨每次修改时,把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修改等等先行告诉公众,毕竟教材虽是“一家之选”,也需要达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亮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新学期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发布,教材中不得夹带教辅资料二维码

2022年前高中统编三科新教材全覆盖 今年9月率先在北京等六省份投入使用

高中将逐步使用统编三科教材,北京等地已率先试点

《红楼梦》须整本阅读!独家揭秘北京高中语文政治历史新教材

古代诗文占比近半,鲁迅被请出教材?教育部辟谣了

北京市高一学生开学使用新教材,解读高中三科统编教材都有啥亮点?

“牛郎”重回教材不宜再“偷衣” 这种打诨凑趣可能已经违法了

普通高中新教材编写修订已完成 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北京中小学开学这家书店火了 教材市场今年有什么不同?

小学英语课本出现"吴亦凡" 网友:李雷和韩梅梅退休了?

9月1日起全国中小学生统一换教材 怎么学?如何考?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