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逝世 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

2019-02-24 10:53 北京晚报 TF011

记者从家属处获悉,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李学勤今晨辞世,享年86岁。

李学勤(右一)研读秦简 新华社 资料图

李学勤1933年3月生于北京,是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人,他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春节期间本想去探望,因得知李先生住院没能成行,没想到竟成了巨大的遗憾”,著名青铜器专家、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与李学勤相识超过30余年。贾文忠出身青铜器修复世家,父亲贾玉波藏有大量的青铜器老玻璃底片,而这与李学勤先生从事研究的方向正好契合。记忆中,自贾文忠很年轻时起,李先生就经常到家中来借阅这些老底片,“这么多年的往来都在学术方面,李先生是大学问家,从小我就对他十分敬仰,拜读他的文章和著作。”

“李先生总是鼓励我,我们家这些老底片是珍宝,应该公诸于众。”后来,经过李学勤先生3年的指导,贾文忠将家藏的数百张老照片集结出版了《吉金萃影——贾氏珍藏青铜器老照片》一书,并获得了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李老师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他的离世让我心情十分沉痛。”

“大一时在三教上课,先生双手平端从讲台一端走向另一端,小心翼翼演示如何双手持文物的那个可爱的小老头的样子,我永远忘不了。”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杰从清华大学艺术史论专业毕业已经有16年了,当年在长长的阶梯教室,李学勤先生亲身为学生们演示的情形他还历历在目。“‘文物再小、藏品再薄,也不能用一只手拿’,先生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张杰说,虽然与李先生的缘分都集中在求学阶段,但先生对待文物的郑重态度对他此后16年来在文物领域的行业生涯影响颇深,“后来,每当有新同事第一次去库房,我都会提醒他这句话。”“昨天还路过了刚刚露出真容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中心,可它等不到先生了。”张杰说,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文博界,李先生的离世都是巨大的损失。

【人物生平】

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

李学勤1933年3月生于北京。1951年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1952年夏,入学不到两年的李学勤在既未毕业、也未取得任何学位的情况下,离开清华,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辅助曾毅公、陈梦家,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4年,李学勤进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担任侯外庐的助手。1985年至1988年,他担任了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口号。1991年至1998年,他出任历史研究所所长。自1996年起,李学勤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04年起,李学勤担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他成为少数于清华肄业、而后成为教授的特例之一。正是从那时起,他成为清华人文社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同时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晚年致力保护珍贵“清华简”

2011年,李学勤正式担任受聘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任期五年。2013年,李学勤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1月21日,李学勤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据了解,李学勤生前一直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现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生前正在主持“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李学勤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到这2500多枚珍贵的国宝中。他说整理工作并不容易,大概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需要反复琢磨思考,需要无数次讨论研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乐琪  李祺瑶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流失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年内将首秀!

终于回家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追索回国

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这些地方居民请注意安全

国家发改委回应近期民生热点——猪肉价格去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破3亿千米,计划明年2月实施火星捕获

年业务量突破700亿件!快递近三个月实现“三连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