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北京古稀老人走遍北京大街小巷,并不懂摄影却执念为家乡存档

2019-02-23 11:54 北京晚报 TF010

一位古稀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并不十分懂摄影,却有着一份执念——为家乡留下记忆。十余年来,他背着相机和干粮,从衙门口村出发,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存下了数十本影像档案。

刘宝才的家乡衙门口村拆迁后只留下几处老院子,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来拍几张照片,记录老院子的变化。

刘宝才,生于1940年,石景山区衙门口村人,种了一辈子地,临到退休时转为了居民,被分配到首钢工作。退休后,一次同学聚会,他带着傻瓜相机第一次给同学们拍照,照片洗出来,同学们都说他拍得好,刘宝才从此爱上了摄影。

刘宝才不会用电脑,每次做展览都要自己先画好小样,把洗好的照片一一贴好位置,配好文字,再交给图片社去制作。

做过的展板小样摆满了床铺。

当时北京正在建设五环路,刚好从刘宝才所住的衙门口村经过,看到曾就读的小学要被拆掉了,他萌生了把村里这些老地方用照片保留下来的念头。于是,他拿起相机,拍他熟悉的学校、街道、商店、同学、邻居……家门口拍完了,又拍石景山区的变化,继而把脚步拓展到全北京。

刘宝才的专题展览《北京名胜古迹--古桥》在石景山区图书馆展出。

那时拍照还用胶卷,刘宝才把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全用在拍照上。他平时省吃俭用,出门背着干粮和水壶,但为了拍照要雇车或请向导,他却毫不吝啬。

刘宝才把拍摄的文物古迹照片分门别类制作成册,每一张照片都配有手写的说明

曾有一次,拍摄修缮前的房山玉虚宫塔院,年轻的向导带着他经过一处俗称“一步坎”的山涧。那山涧1米多宽,几十米深,一失足就会跌落。当时向导没看出刘宝才已年近70,就拽着山上的藤条,搭成人梯,刘宝才硬着头皮抱着向导的身体爬了过去。之后又是近乎垂直的峭壁,二人手脚并用才到了山顶。刘宝才拍完照后告诉向导自己的真实年龄,向导惊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带他原路返回。

身前背着笔记本、水壶和干粮,身后背着相机,刘宝才就这样用双脚记录着北京的变迁

十几年来,刘宝才拍摄了北京的园林、胡同、寺庙、牌楼、古树、古桥、古塔、石雕等等,共计一万余张照片。他走遍了北京的大小博物馆、红色遗迹,把翻拍的资料和自己的照片整理成集,配上文字,制作出展板,送到石景山区图书馆和一些社区展出,受到了读者和媒体的关注。

展出后,刘宝才将资料全部留给了图书馆。现在生活好了,儿女也孝顺,为他添置了高级的数码相机,刘宝才希望能做更多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

 

 

来源:北京晚报  王海欣 摄影报道

编辑:tf10

分享到

极致造就艺术,京城中的唯美,晓莲镜头下的“夏宫”

1300余封投稿生成“2020窗口档案”,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百态

疫情让摄影师们如今连灵魂都痒痒起来?宅在家也可以照点新鲜的

钱理群先生不是摄影家,为什么要给他出版一本摄影集呢?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9今日开幕 将打造一场摄影艺术盛会

《百名摄影师聚焦新中国70年》首发,本报记者作品被采用为画册封面

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展览 引发市民观看热潮

他们是记录开国大典的摄影师夫妇,照这张照片时还发生了个小插曲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启幕:赛期两个月 最高奖15000元

北京首次举办中国长城国际摄影周 8月8日将盛大亮相八达岭长城

北京日报客户端新视觉大讲堂开课啦 中国摄影家跟你聊黑白摄影!

不会调色怎么办?学会这几个诀窍,教你轻松调出环境人像大片!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