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推销员之死》在北京,北京人艺怎样让美国当代剧作家作品首次上演

2019-02-22 09:51 北京晚报 TF003

今年是老舍先生的120周年诞辰,前不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开票,首都剧场前再现观众熬夜“抢票”的场景。

作者 杨庆华


王金辉制图

1958年首演的《茶馆》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高峰则出现在改革开放后。1983年,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执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推销员之死》,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今年恰逢中美建交四十周年。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建交为两国的戏剧交流打开了大门。两个月后,1979年3月6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向北京市文化局发出《关于排演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剧作的请示报告》。4年后,1983年3月20日,阿瑟·米勒应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邀请,来华执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推销员之死》。《推销员之死》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上演美国当代剧作家的作品,也是第一次由美国导演执导的作品。

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在中国对外友协工作的一个朋友告诉英若诚:“有个美国旅游团正在北京,里面有个游客的名字与你常提到的剧作家同名,叫阿瑟·米勒。”英若诚后来发现这个美国游客果真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他对友协的朋友说:“找到他,帮我盯紧了。”很快,英若诚和曹禺在宾馆见到了阿瑟·米勒。

阿瑟·米勒看过电影《白求恩大夫》,所以一下子就认出了英若诚(英若诚在1965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影片《白求恩大夫》中饰演童秘书——作者注)。那天,英若诚和曹禺带去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蔡文姬》戏票。第二天,阿瑟·米勒去首都剧场看了戏,到后台和演员见了面。曹禺想排演阿瑟·米勒的戏,美国友人谭宁邦(谭宁邦曾在影片《白求恩大夫》中饰演白求恩——作者注)向曹禺推荐了阿瑟·米勒的剧本《推销员之死》。

1979年1月10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委、艺术委员会和剧本组开会听英若诚读《推销员之死》。听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戏,应考虑列入剧目计划。2月1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委员会开会听读阿瑟·米勒的另一个剧本《都是我的亲人》。3月6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向北京市文化局发出《关于排演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剧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拟排演谭宁邦推荐的《推销员之死》或《都是我的亲人》,以增进中美文化交流。3月29日,北京市文化局批复,同意排演阿瑟·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亲人》。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大事记》记载:“1979年4月21日晚,斯诺的夫人劳斯·斯诺和阿瑟·米勒的夫人英格·摩拉斯·米勒来看《茶馆》,并与该戏主要演员座谈。米勒夫人说:‘令人兴奋,非常精彩。有些语言不懂,可惜!尤其是最后三个老头的戏!’她们问中国观众对美国戏剧会不会感兴趣。大家回答说会感兴趣的。米勒夫人遂谈到《都是我的亲人》(原文《ALL MY SONS》,也译为《都是我的儿子》)对我们比较合适,比较容易演。这个戏写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比较好理解。当她听到我们打算排演该剧时,非常高兴地说:‘米勒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会非常高兴的!上次他来时就非常喜欢这个剧院(指1978年阿瑟·米勒来看《蔡文姬》——作者注)。我要打长途电话告诉他。你们什么时候排?’于民(于民时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作者注)回答:‘下半年。’”

由于各种原因,1979年下半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没有排《都是我的亲人》。1980年,曹禺和英若诚访问美国,见到阿瑟·米勒。他们谈到了有机会将演出一部阿瑟·米勒的剧本的话题。两年后,1982年,英若诚受美国肯萨斯市密苏里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访问。英若诚和阿瑟·米勒再次探讨选择一部阿瑟·米勒的作品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两人最终商定排演《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还提出一个条件:《推销员之死》的中文译本由英若诚翻译,并由英若诚担任这个戏的主演。

1982年6月2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召开院长碰头会,研究剧目安排,决定请阿瑟·米勒来剧院执导他的《推销员之死》,计划1983年春节后开始排练。

1983年2月22日,《推销员之死》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组。英若诚和顾威饰演威利·洛曼,朱琳饰演琳达,朱旭饰演查利…… 3月20日,阿瑟·米勒应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邀请,来华执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推销员之死》。3月21日,阿瑟·米勒同演员见面。阿瑟·米勒说:“跟你们谈的第一件事就是行为举止怎样才像美国人。回答很简单:根本不要故意装成美国人的模样。要把这出戏演得美国味儿十足,办法就是把它演得中国味儿十足。如果不真正进入角色和剧情,则将一事无成;要是你们真正地进入了角色,那么表面上的那点儿风土人情味儿也就迎刃而解了。”

1982年3月2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推销员之死》举行新闻发布会。英若诚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我们剧院准备上演这出戏的消息一宣布,台湾的报纸就评论开了。他们说:‘曹禺和英若诚一定是发疯了,异想天开地认为会准许他们在北京上演《推销员之死》这种戏,还把阿瑟·米勒请来当导演……’我认为,这出戏可以为中国剧作家打开一个新天地。”

(原标题:《推销员之死》在北京)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跟随伟大艺术家去发现园林之美 艺术园林春色如许

《未名诗歌分级读本》有了不少变化,但有一点始终没变

“独山夜月”庆中秋 世园盛宴品文化

《百名摄影师聚焦新中国70年》首发,本报记者作品被采用为画册封面

北京举办文物古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12条水龙为祈年殿“灭火”

600年隆福寺涅槃重生 成为京城腹地文旅融合新地标

亦庄全镇参与垃圾分类家庭已达93% 这位垃圾分类指导员有个愿望

北京平谷“桃把式”的电商生活:销路不是靠忽悠,靠的是品质

奥运工程见证我的爱 一场集体婚礼在崇礼太子城站施工现场举行

以“通州八景”为文化依托 最美桥涵十一亮相

寻迹北京:一位北京人的精神之旅

聚焦北京世园会湖南园的常驻演员:为世园出力 为家乡喝彩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