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春节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复活绝响百年古乐 展演场场爆满

2019-02-14 15:03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08

春节假期,天坛神乐署六场中和韶乐展演,场场爆满。这种曾绝响百年的古乐,目前已拥有众多“署粉”,承担起古乐传播、传承的重任。

聆听雅乐亲近三千年

舞台上,灯光交相辉映,编钟、编磬熠熠生辉,身着宫廷华服的演员们,敛妆凝神。

“行初献礼,乐奏宝平之章。”话音甫落,九曲云龙黄帛麾旗下,头戴黄翎红帽的乐生,击柷三声。乐起,钟声磬韵,八音齐奏,凝禧殿响起悠悠的中和韶乐。

踏着节拍,舞生跳起舒展的舞蹈动作,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进退有序,动静相宜……

栎敔三下,乐章结束,余音绕梁。特有的金石之声,幽深宏远、发人深思,表达着人们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

据介绍,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可溯源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雅乐。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均设立专职官员和职能部门负责有关音乐事宜。明初,太祖朱元璋将雅乐更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中和’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准则,致万物和谐的标准,‘韶’是美好的意识。”神乐署讲解员说。

中和韶乐也被称为八音乐,以“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种材料所制成的编钟、搏钟、编磬、特磬、柷、敔、建鼓、搏拊、笛、篪、箫、排箫、埙、笙、琴和瑟十六种乐器演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

钻研雅乐三十多年的黄海涛,曾参与中和韶乐的“复原”工作,他解释,“雅乐献给天地日月诸神的,因此风格是中正平和的,注重礼仪、崇尚肃雅。通俗地说,它不是被用来赏听的,而是古时祭祀的仪式性音乐。”

今年春节,神乐署雅乐中心举办了“神乐之旅”——中和韶乐春节专场音乐展示,为观众送上了六场清代祭祀乐、宫廷乐表演。能容纳近400名观众的神乐署凝禧殿,座无虚席,还有观众干脆在过道、台下席地而坐。

古乐能够千古流传,其中有一种意境,亲自体会才能感受到中和韶乐的内涵。”“署粉”钱春晖女士十多年前就专门到天坛观看过中和韶乐展演。“大年初一,大概一百多人的队伍,场面宏大,非常震撼!”钱女士感慨,那是自己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传统古乐,随着了解的增多,她的内心对古乐越发崇敬,“只有在重大日子,神乐署才会组织演奏这种宫廷音乐,体会到神圣感,仿佛自己和古代先贤更近了。”

“它的音乐本身就很有吸引力,编钟敲起来的回响,磬的声音、鼓的声音,很多乐器都是我们普通民众平时接触不到的,仔细听下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很有内涵,而且是在神乐署凝禧殿这个古建中演奏。冬至、元旦、春节,我连着来听了三次。”“署粉”方焯女士说。

钻研古籍二十余年复活古乐

今年的新春专场音乐会上,“玉振金声——中和韶乐祭祀专场展示”和“神乐之旅——清代宫廷音乐专场展示”选取的展演曲目,都是近年来依据史料记载进行研究恢复的,是天坛祭祀音乐和清代宫廷音乐的代表,其中包括伴随仪仗出行时所使用的卤簿乐《导迎乐》,古代宴会过程中大臣向皇帝进茶、进酒时所使用的丹毕清乐《海宇升平日》,为骑驾卤簿所使用的铙歌清乐《皇都无外》等等。

这一被古人视为敬天法祖的“圣乐”,其实曾经绝响百余年之久。

据资料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占领神乐署,设为驻兵站,乐舞生被逐,乐器、乐谱被毁,建筑逐渐破败,失去了作为祭祀礼仪音乐演习之所的作用。民国和日军侵华期间,神乐署又屡遭破坏……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天坛公园开始在祈年殿展览八音乐器,观众可以根据讲解员介绍,认识陈列在橱窗里的八音乐器,听到专业演员用馆藏乐器演奏的中和韶乐录音。但这种静态展示毕竟不是古乐的正确“打开方式”。

此后,为了让中和韶乐真正“活”起来,天坛公园聘请清史专家、古建专家、宫廷舞专家以及资深音乐家,在故宫博物院等处查阅古籍,挖掘和整理中和韶乐。黄海涛介绍,关于明清帝王祭天乐舞的古籍、资料,特别是古乐谱,清代乾隆时期已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比如《律吕正义后编》等,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古乐谱“翻译”成五线谱、简谱。《律吕正义后编》记载的乐谱是分门别类的,就像交响乐里的分谱,把分谱合到一起形成总谱,就可以演奏了。

恢复雅乐演出,也离不开乐器复原。有些乐器,有实物参照,有些乐器,则早已失传,需要依靠史料所载形制及尺寸“再造”。同时,舞蹈还有舞谱,演员可以据此模仿清代的祭祀舞蹈。

2006年正月初一,由神乐署的年轻人组成的表演队,正式在凝禧殿向游客进行中和韶乐展示,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华夏正声”,在沉寂百余年之后又在天坛奏响。将古籍资料变成可观可感的音乐和舞蹈,并开展定期展演,活动受到观众好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年,天坛公园中和韶乐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韶乐不仅仅是音乐

谈起中和韶乐,“传承”是署粉口中的高频词。“现在学钢琴、长笛这些西洋乐器的比较多,乐谱也是哆来咪,大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知之甚少,甚至从来没完整地听过中国传统音乐是怎么展示的,什么是五音十二律,编钟怎么响、古琴怎么弹,都不知道。”对于古乐传承现状,钱春晖女士感觉很是遗憾。

中和韶乐在展演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互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演出全过程为开放体验式,演出的同时,专家会讲解古代乐理知识,展示古乐器的演奏方法,感兴趣的观众可以上台,敲一敲编钟,吹一曲排箫,与古乐器零距离接触,跟演员同台演奏。

喜欢传统文化的“署粉”耿女士每次都带着孩子来神乐署观看展演,有时孩子有机会上台体验,她都非常高兴。在演出现场,耿女士的孩子在讲解员的指导下,试奏了一件叫“柷”的乐器,这种模样像斗的打击乐器,用木棒击奏,表示乐曲开始,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很多古乐器都都是现在十分少见的,让孩子体验演奏古乐,希望他能喜欢上传统文化。”耿女士说。

“署粉”感兴趣的不仅仅是音乐。“中和韶乐展示的是一整套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方焯女士认为,从演员穿的明清服饰、方形鞋跟、鞋面图案,到演员的舞蹈动作、演出的地点凝禧殿,可以扩展的内容有很多,“礼乐文化是一座宝库,让青少年接触,可以给服装设计、舞蹈专业的学生以启发。不仅如此,透过中和韶乐,观众更可以了解历史文化,以及古人的一些思想,比如祈求风调雨顺,就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中和韶乐是中华雅乐艺术的精髓,它值得我们更深地挖掘,更好地传承下去。”。”

凝禧殿内,乾隆御笔“玉振金声”的匾额静静高悬,金指钟,玉指磬,“金声玉振”指演奏以击编钟宣声,以击编磬收韵。颠倒顺序,写成“玉振金声”并非笔误,而是寓意着千年礼乐文化,周而复始,延绵不绝。

不仅如此,2013年,“清代中和韶乐专场音乐会”在神乐署演出,同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团体交流。

2018中欧旅游年,中和韶乐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展演,由17人组成的雅乐团携带了72箱乐器。包括编钟、编磬在内,总重量2.75吨,单在机场托运就花了四个多小时……自中和韶乐2014年第一次走出国门,震撼欧洲后,近年来,中和韶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异国粉丝。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王谌

分享到

失传千年的古乐器 尺八一奏万古风流

失传千年古乐器“沛筑”惊艳亮相 因刘邦一曲《大风歌》成名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