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家长带回“职业病”,与孩子闹矛盾该咋办?专家提出这些建议

2019-02-11 11:36 北京晚报 TF011

如今职场人士压力都比较大,工作久了难免会把一些“职业病”带回家。这种“职业病”并不是指肩周炎、咽炎等身体上的不适,而是指把一些职业习惯、工作情绪带入了家庭生活当中,比如用和下属说话的口气吩咐孩子、用大人的工作标准来要求孩子、致力于树造自己的权威等。长此以往,就会对家庭和谐、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现在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爸爸妈妈们又要回归工作岗位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就开始担心家长们时不时冒出来的“职业病”。

王金辉 作资料图

那么,在跟孩子相处时,家长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把“职业病”关在门外?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小烦恼?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孩子

还没出门呢“作业”先来了

教育孩子是小学老师的天职,但要是把这种做法时时在家里实施,就容易让孩子“头大”。佳欣的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每次要出去旅游或者参加特别的活动,妈妈都要布置写一篇游记或日记,经常是还没出门呢“作业”先来了。即使在假期里也是如此,不管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没有布置写日记的作业,妈妈要求佳欣每天都要写一篇,“出门得写,不出门也得写,写回忆写之前的事儿什么的”。刚开始,佳欣还用“今日无事可记”糊弄,可也不能天天用,而且如果日记写得不好,妈妈特别严厉,会撕掉让他重写。为此,佳欣特别苦恼,“撕日记我就很生气,觉得又得重新写一遍,是老师检查作业但自己作业没做好那种感觉,而且妈妈就是老师”。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佳欣的日记都写的很正式,每一篇都有起承转合,却把真情实感埋藏在心里。在一次和妈妈沟通过后,妈妈终于答应了佳欣的要求,写得不好也不再撕掉,而是留下再继续写,有时候为了写到满意的一篇,同一天的事情佳欣需要写三四遍,一本日记本很快就用完。

令记者惊讶的是,佳欣的妈妈不是语文老师,而是数学老师。一天一篇作文的指导虽不专业,却颇有“教育职业病”的范儿。而且妈妈不止管佳欣,还管佳欣的表弟,这导致表弟都不愿意和姑姑一起出去玩了,因为不和姑姑一起出门就不用写作文。在佳欣看来,妈妈管自己就像管学生。每次放寒暑假,佳欣都提不起兴致。

网友

“奇葩”爸妈真不少

现在已经读大学的大北从来不会为作业这样的事跟父母闹别扭,因为他的老爸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管他。不过,大北的烦恼也不少,在他看来“忙碌的老爸一点也不可爱”。大北老爸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因为工作特别忙,大北老爸的电话经常打不通,有时候打通了他又在开会,匆忙“嗯嗯”几句就挂掉,常常是通话时间不足一分钟。即使是问老爸“今天是否回家吃饭”这样的小问题,老爸也常常不直接回答,而是用不置可否的“嗯嗯,好好”来应付,这让大北和他的妈妈哭笑不得,非得再打一遍电话才行。平常和大北交流的时候,老爸喜欢一边敲着桌子一边质问他,就像在和下属说话。

成长过程中缺少来自父亲的慈爱,大北一直感觉到权威感的压力,老爸说什么也都不敢反对。而且父亲的做法不但让他产生了关系上的疏离感,甚至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包括对等级森严的工作的厌恶和抗拒。在谈到职业规划时,大北立刻说:“我肯定不会在大企业里工作,想起来以后上司也敲着桌子说话,我就头疼。”他希望的,是在中小型创业公司找一份基于业绩的岗位。不过虽然有这样的期待,在读研究生的他还是首先遵循父亲的意愿,去一家央字头单位实习了。

网络上也时常能见到有网友发文吐槽把“职业病”带回家的爸妈。比如有一位知乎网友就表示,做记者的父母会把“高效、冷静、客观、现实”的职业惯性带入生活中,但这些在这位网友看来“大概就变成了‘不近人情’ ‘犀利’ ‘不浪漫’ ‘节奏飞快’”,并为此和父母吵过很多次,还对父母职业有了偏见。有的家长职业是警察,孩子犯错时就像审犯人一样管理孩子,孩子有点什么毛病,就上纲上线,引起孩子的逆反;还有的医生家长特别爱干净,结果孩子有洁癖,跟同宿舍同学相处容易引起矛盾……当家长们的“职业病”说来就来,不分时间不论场合不管对象,拦都拦不住,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虽然很多网友在长大以后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与“犯职业病”的父母达成和解,但他们仍然希望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能少一些争吵和烦恼。佳欣就表示,妈妈是老师也有好的地方,因为妈妈“懂行”。佳欣说妈妈特别注意保护他的学习兴趣,遇到有老师布置了抄写多少遍这样的重复性作业,妈妈就会和老师沟通,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就会以听写一遍全对来代替。如果妈妈更多的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那自己的假期会快乐很多。

专家

职场人士压力大容易“串场”

乐友学院院长彭茜告诉记者,现在职场人士压力都比较大,这边是工作,要考虑老板和业绩;那边是生活,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网络上一句戏称“每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也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很多职场人容易出现“串场”的情况,将工作情绪带回家,把“职业病”带回家:比如用和下属说话的口气吩咐孩子,用大人的工作标准来要求孩子,致力于树造自己的权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竭力掩饰自己的弱点等等。这种现象很普遍,有的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尽力去调整、规避,有的人却认为这很正常,长此以往,就会对家庭和谐、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在彭茜看来,把“职业病”带回家容易将家庭变成另一个职场,甚至是“战场”。一旦遇到孩子不服从、不配合,或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家长往往容易被激怒,感觉受到挑战,从而容易引发亲子矛盾。而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远。这一评论也得到几位采访对象的认可,大北就表示,感觉父亲对自身权威的重视超过了对事实的认识,即使是自己出现错误,也会通过“咱们说的不是同一个概念”来转移话题。

建议

如何把“职业病”关在家门外

彭茜建议,当经历了忙乱的一天回到家时,家长在进家门以前,可以先在家门口做个深呼吸,告诉自己已经将工作情绪锁到办公室了,没有带着它们回来。也可以回家就换下职业装,换上家居服和拖鞋,通过换装的动作,提醒自己从外表到内心都回归到家庭了。还可以通过卸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对着镜子看自己的面容、与孩子说话前先听听自己说话的语气等方式将真实的自我带回家。

同时,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应避免对孩子说“你必须……”“你马上给我……”“我早就告诉过你……”“我这正忙你别打扰我……”这样的句式。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情绪空间(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或情绪闹钟(感觉情绪激动时给自己三分钟),当遇到孩子不听话、不服从时,先停下来,到情绪空间让自己冷静下来,或用情绪时间想想,我们是要“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同时,还要敢于向孩子认错,当发现自己又犯了“老毛病”时,要及时停下来,真诚的对孩子说“对不起,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向你道歉”。职场讲究输赢,但家庭却不是个讲输赢的地方。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文文

值班:张建华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应该“没大没小”吗?汪曾祺曾写过一段感慨

孩子居家学习40多天,“亲子关系”令家长焦虑,7位名校长支招

作者设计“层间”概念,让孩子与家长身份互换,消除亲子隔阂

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这五句话,看你说过没有

自闭症家庭里亲密的亲子关系如何实现?这些关键互动节点不能忽视

“家长”也是份职业 “无证上岗”的父母接受教育格外重要

母亲打死8岁儿子被捕 惨剧背后每个家长都需要反思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