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父亲爱厨艺也擅厨艺,让我们在佳节尝到家的滋味

2019-02-10 10:27 北京晚报 TF010

从小住校,除了寒暑假,就没怎么长时间在家呆过。小学、中学、大学,求学的路,把我们带离了故土,一年复一年,家越来越远,归家的间隔越来越大。

王金辉 制图

跟父亲的交流少之又少。

对父亲的记忆,主要是春节期间,他系着围裙、挥着锅炒,于烟火缭绕中忙忙碌碌。那仿佛是一个老旧的画幅,模模糊糊,却有浓浓的香气氤氲。

想起父亲,其身影,其面容,总是在烟火缭绕中,在香气氤氲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是的,爱厨艺也擅厨艺,是我唯一能确定的父亲的特性。米饭炒菜,水饺面条,父亲都能做得有滋有味,完全没有南方北方的界限。

其实,只要在家,我也会做挺多家务,清洁门窗、收拾屋子、整理衣物、生煤炉子……但烧饭做菜的大权,从来没有“下移”到我的手里。甚至,厨房几乎就是父亲的专属阵地,一旦他穿上围裙挽起袖子,就会一连声地请我们出去,不容置疑。想看鱼是怎么煎的、肉是怎么炖的,我们,姐姐和弟弟,只能耍耍小聪明,一会儿假装倒水喝,一会儿假装扔垃圾,轮番进厨房出厨房,借推门关门之机,瞥一眼炉灶上的动静。

父亲素常沉默寡言,但他曾经告诉我们,出差在外的时候,公干之余,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到餐馆后厨的操作间,看大师傅小师傅施展手艺。他也曾经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饭,首先一定要吃饱,其次想办法吃好。这是他厨艺的原始动机,也是他厨艺的后续推力。

不知是耳濡目染还是基因遗传,后来的后来,我成了我小家庭的厨房主力;弟弟成了他小家庭的厨房主力。逢年过节,我们还会向父亲讨教制作某个“大菜”的细节、步骤。

我们姐弟,一个居南一个居北,父亲却不愿跟随我们任何一家长期生活。尤其退休之后,父亲更是不肯离开他的老窝。回乡探亲,看父亲依然活跃在他的小厨房里,每天几样简单菜品,都让我们品尝到家的味道。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