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国家宝藏》背后故事:始于42天英国之行 将国宝故事讲下去

2019-02-01 09:07 北京晚报 TF021

《国家宝藏》是一次耗时两年零七个月的创作。两年来,低头赶路,忙忙碌碌,不计得失,不问成败。于是,说过太多的话,讲过太多的故事,只为一路奔袭,无暇驻足回顾。近日,第二季《国家宝藏》悄然启动。同期而来的,是这本书的出版。

作者:于蕾


《国家宝藏》第一季介绍的杨贵妃与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图片来自《国家宝藏》(成人版)

随着一段性情人生的封藏和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那些萍水相逢的人,那些闪亮鲜活的记忆,那些很少与人言及的感动,重新跃进了脑海……

源头始于42天英国之行

追溯创作的源头,两年前在英国的42天是很难忘的经历。除了结交了许多英国同行、拓展了职业视野,很特别的收获是一个“90后”的忘年交—后来全组人都认识的“单小胖”。

我们相识于大英博物馆,他滔滔不绝地用中文给一群年轻人讲解着中国陶瓷馆里的千年流转,从元青花的舶来史到鸡缸杯的传奇,从“金粉世家”与陶瓷烧造的掌故到现代景德镇的巅峰技艺……完全原创的讲解逻辑,却能做到声情并茂、有理有据、有情有趣。瞬间被圈粉的我们上前攀谈,得知他是正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博士的留学生,此次是义务地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陶瓷馆给学弟、学妹们讲解中国文物。我感叹于他的融会贯通、趣味横生,问他是否有家传。他告诉我,父母都是生意人,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由衷热爱。“我是真心地热爱做学术的。你不觉得历史特别可爱、特别浪漫吗?”说这句话时,“单小胖”的眼里闪着喜悦的光,像在谈论一个心仪的姑娘。此后,他成为我们策划组的编外,有他的策划会总是不缺激情。“像谈恋爱一样地研究历史”是我们给他的评语。

时常有人问我,你们是怎么得到如此多的年轻人的喜爱的?其实,两年里,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给我们惊喜的年轻人。和众多“单小胖”的偶遇,让我对“90后”的一代刮目相看—原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如此鲜活、强烈地流淌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里。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不仅拥有如此伟大的过往,还正在创造着昂扬向上的未来!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便为自己的理想坚定了一个更具象的目标: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爱上博物馆。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说到将理想落地为实践的过程,我一直很喜欢网友送给我们的那句经典评价:“这世上,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于《国家宝藏》而言,从内容到形式的完全原创,意味着没有先例,没有参照。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国家宝藏》(青少版)

拜访专家、学者,是推进创作的第一步。然而,就像我们对于文博知识的零起点一样,学术界对于用综艺的形式来解读历史和文物也是从质疑开始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是考古学界的传奇人物,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今生故事讲述人。直到节目播出后,齐老师才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在最初接受邀请时,他也是持保留态度的。想法的改变,开始于看到我们发去的录制文案脚本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专家型受访者,在之前参加过的各种电视录制中,他只见过问题和采访提纲,而《国家宝藏》提供的却是一个完整的脚本文案—不仅有问题,有拟参考答案,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道具、聊到不同问题的不同视觉配合,都清晰地标注其中。最让他感慨的是,他从文案的脉络和细节中,能够明确感到这是在通读过他所有相关的学术著作后,再用观众能够接受和喜爱的表达方式,将不同的信息重新串接创作的。“那些学术论文很艰涩,连很多我们做研究的人都不爱读。我不能想象导演组和编剧组这帮孩子是怎么完成这项工作的。看到这个文案,我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感谢齐东方老师等一众学者,文博界最初的点点质疑,随着一个个泰斗级人物的参与,而慢慢地变成了理解、认同和赞誉。开放包容的心态,实现了两个少有交集的领域的碰撞、拥抱,最终才完美地实现了我们共同的目标—零门槛的文化普及,用最适合大众传播的方式把最有价值的故事和观点讲给更多的人听。

念念不忘《帛画魂》众人传唱《仙才叹》

经常有人问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如此沉闷的主题?把这样沉闷的主题讲得有趣是不是很难?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会想跟人说说我们节目的“测试仪”之一,戏剧导演朱峰。

我们与朱峰相识于2014年的春晚,有过多年喜剧创作经历和百老汇舞台音乐剧表演经历的他,成为前世传奇小剧场导演的不二人选。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朱峰身上洋溢着一种西式的外向和热情。因此,每次的剧本讨论会,我们都会让他负责唱本子,一个人客串各种角色。面对着充满文言字句、生僻词汇的剧本,识中文字不多的朱峰经常笑料百出。他自己的总结是:“我真的是来这个节目学文化的。”而大家则在日积月累的共处中,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的本子,如果朱峰能看懂,那所有的观众就都能看懂了。

依稀记得,T形帛画前世传奇的初稿,编剧组是以大段人物独白的方式来架构的。华丽丽的莎士比亚式的台词,让“没文化”的朱峰一筹莫展。“或许音乐剧更适合展示这样绚烂抽象的题材,我们能把它做得更好看。”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有了让人念念不忘的《帛画魂》和后来众人传唱的《仙才叹》。

艺术的再创造让看似沉闷、冷门的国宝,闪耀出了堪与日月争辉的炽热光芒。我们在一步步的创作中越来越确信,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从来都不是沉闷的,如果人们觉得它无趣,那一定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没有找到一种与之匹配的表达方式。

将国宝故事代代讲下去

除了戏剧表演的部分,同样的创作之难也存在于今生故事的讲述中。

作为上海博物馆的头号镇馆之宝,大克鼎的故事被讲过无数次。为了选取一个温情动人的新视角,我们邀请了潘裕翼先生来做今生故事讲述人。作为大克鼎的捐赠者潘达于奶奶的孙子,潘先生平和、从容地娓娓道来,让潘家和大克鼎的伟大故事有了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播出当天的深夜,我收到了潘裕翼先生发来的一条长长的微信:“之前,我也认为大克鼎的故事像一锅‘冷饭’,要把它炒热太难了。然而,这个故事被报道过无数次,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我和老伴代表潘氏家族感谢您和您的团队!我奶奶的故事,我们潘家人还要一代代地讲下去!”

《国家宝藏》(成人版)

三个月后,曾经是上海进才中学北校校长的潘裕翼先生力促了进才北校和上海博物馆的联合共建。从此,会有更多的孩子在博物馆里长大,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把大克鼎这样荡气回肠的国宝故事讲给一代代的后人听。我们何其有幸,能为续写这样的故事尽了一份媒体人的责任。

最后一集的收官盛典上,开篇的国乐《水龙吟》,虽然只有2分53秒,却震撼了无数观众、广为传扬。其间完成琵琶演奏的,是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当初,我为这个只有2分钟的四人合奏的开场秀找到她时,多少有几分难以启齿。没想到她不但一口答应,还满心欢喜地说:“这节目太好了!谢谢你想到我!我来帮你做外联吧!”于是,她不但热情投入创作、讨论编曲,还找来了很少出山的古琴泰斗李祥霆老师、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王次恒老师、二胡演奏家果敢。四位大师级演奏家的首次合体,惊艳四座。事后,赵聪坚持分文不取,只说:“能参与,好开心!”

同样是在那一天,盛典的录制持续了7个小时。从001号讲解员到九位馆长,从91岁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到永远的敦煌女儿常沙娜,从法学泰斗张晋藩到“中国馆之父”何镜堂……所有的嘉宾都毫无怨言、激情登场。当来自台北的81岁高龄的书画鉴定家傅申先生高举双手拇指,抑扬顿挫地说出“我们是中国人”时,我们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第二季续写信仰与荣光

无论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人的人生,还是一个创作的完成,都是由一件件事情、一次次努力组成的。关于《国家宝藏》,还有太多的故事没有说, 太多的人来不及讲——我们可爱的单院长,从创作之初指点博物馆的选择方向,一路照拂至今;我们德艺双馨的001号讲解员国立叔,永远能站到腿肿依然笑容不改、状态不衰;我们随性说出“一眼千年”的朱彤总,却反复叮嘱“要对得起‘国家宝藏’四个字”;我们霸气的导演团队,只有他们,“见过凌晨1、2、3、4、5、6点的北京、陕西、湖北、湖南、河南、辽宁、南京、上海、浙江的博物馆”;我们用完了此生所有的人情,说过了平生最多道歉的外联和统筹;我们读了几十本学术专著,日日熬红双眼的编剧团队;我们总是在彻夜无眠后的周日早上8点,横穿整个北京城,将凝聚无数人心血的105分钟送给播出线的后期导演;

在这本书里,或许不会承载更多的关于“我们”的故事。我们只是把创作的成果立字成书,让这些伟大的文明、灿烂的智慧,不仅可以在节目中点燃众人沸腾的热血,还能以一种更为温润持久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丰富更多人的日常阅读。

然而,我们也相信,通过这些闪光的国家宝藏和动人的前世今生故事,一定能够看到我们炽热的梦想、坚韧的努力,我们对上下五千年虔诚的敬畏,对中华之未来畅快的向往!《国家宝藏》是一档关于历史的节目。而这档节目,或许也在创造着历史。或者,就算这只是一次抛砖又何妨?我们还在努力,唯愿上下五千年的续集里,有我们抒写的信仰与荣光!

作者为“国家宝藏”总导演、《国家宝藏》新书主编,标题为编者加,原标题为《致我们年轻的上下五千年》,节选自《国家宝藏》。

 

 

 

(原标题: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成功背后的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唐妆面膜、贵妃香皂…… 《国家宝藏》文创上新 让国宝走进日常

若带一本书去博物馆 你会选择《听化石的故事》《国家宝藏》还是?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