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人年过七十以后参加同学聚会,却笑料百出,果然年岁不饶人啊!

2019-01-27 10:24 北京晚报 TF021

我们的中专同学聚餐,从五十来岁就开始了,两三年一次。年过七十以后,聚餐愈发密集,几乎每年一次,我们几个住在市内的同学负责张罗。这回,聚餐的消息发到“同学群”后,按照分工惯例,我打电话给罗同学。她74岁,不会微信,身体欠佳,好几年没参加聚会了。接通电话,听到是我,她很高兴:“知道,我知道你!认识,我认识你!”感受到热情,却十分错愕——虽六七年未见,但每年通一次电话啊。

作者:高锋霜


我说为照顾她,这次聚餐,想把餐馆定在她家附近,问她是否还住在原来的胡同。电话里她问老伴儿:“咱家住的是什么胡同?”愈发觉得不对劲儿。我提出直接与她老伴儿通话,问她老伴儿姓啥,她一边答应一边把话筒交给老伴儿:“让你接电话。哎,你姓啥?”

她老伴儿告诉我,罗同学老年痴呆两三年了,最近表现越发明显。聚餐不能参加了,即使距离近、有人接送也不能。老伴儿担心她会因过于激动而出问题。

聚餐的前一天,我正在邻居家闲坐,牛同学来电话:“聚餐在东四北,我骑车走西长安街,过了天安门,到哪儿拐弯?”我回答到东单。他问:“哪里是东单?”我说过了王府井就是东单呀。他想了想:“那里不是银街吗?”我说银街的牌子早摘了。费了一番口舌,他还在磨叽:“咋的呢,过了王府井是银街,咋是东单呢?”

邻居很奇怪:“谁呀?哪的?不认识东单?”我告诉他:“老同学,在西长安街边住家二十多年了。”

聚餐当天,我早早去餐馆,招呼相继到达的同学。

孙同学来电话:“我出了地铁C口,咋走?”“顺着便道,往西,见路口往南。”“什么?听不清!”“这样,你在那儿别动。”“往东?”“你在出口别动!”“知道了,出口往东。”

我赶紧往地铁口赶去,没走多远,看见两位郊区的同学正在指着门牌问路:“北边22号,南边24号,我们要去30号,往北还是往南?”指路人也是位老者,张口就说“往北”,两位同学跟在老者身后向北走去。我急得大喊,两人回头,看见我,说:“唉呀,太难找了。”我说:“门牌顺序多清楚,往南啊。你俩不识数?教体育的?”我们都笑了——两人退休前都是中学数学教师。

我赶到地铁口时,孙同学已经向东走出半里多路,一连打了几个电话才把她叫回来。我埋怨她,她说:“是你告诉我的嘛,往东,出口往东。”唉,“在出口别动!”

十一点多钟,云同学发来短信:乘公交车,堵在崇文门了,请代我向同学们致歉。我给她回短信:改乘地铁,十几分钟准到,步行也不过半小时。她未回复,打手机无人接听。

直到下午聚餐结束,才与云同学再联系上。她告诉我:堵车时间太长,严重头昏脑涨。心里害怕了,不敢耽搁了,急忙下车去了就近的医院,关手机,测体温、量血压、抽血化验,最后确诊感冒了……

 

(原标题:年岁不饶人)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最强同学聚会通知戳中无数网友:套路间流露真情

同学聚会个人隐私被问个底儿掉 饭桌上拓展“人脉”

保剑锋晒上戏94班同学聚会合照 网友惊叹马伊俐出镜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