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从顺风牌大光板儿,到红色反胶“红双喜”,乒乓球拍也能伴随成长

2019-01-27 09:40 北京晚报 TF021

我接触乒乓球运动要追溯到小学阶段。那时的史家胡同小学,操场不大,但让我惊喜的是,礼堂里有乒乓球台。这便成了我课外活动的首选。每当下课铃响,我冲出教室直奔礼堂乒乓球台。到得稍晚,会有几名同学已排起队。我们打七球制,胜者占台败者下。课间时间有限,有时还没轮到我,上课铃响了……

作者:李铁钧


为了过乒乓球瘾,我和伙伴想尽办法,终于发现礼堂西北角有窗可入,于是我们提前把窗户插销打开,放学后溜进礼堂……如果被巡校老师发现,挨批评挨罚站免不了的。

考上北京二中后,赶上学校选拔乒乓球队,起名“小红星”。我如愿以偿成为了第一批队员。我们的教练是体育老师、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许保权,正是他,教会了我们打乒乓球的基本功,推挡、搓球、扣球时小臂的提拉、连接手腕发力下压的规范动作,进而练左推右攻、搓球起板、侧身抢攻、正反手进攻,发球和接发不同转向的旋转球,同步训练脚下的步伐、移动。在各单项训练通过后,进行综合练习,打队内赛,总结提高。同时还伴有臂力、腹肌、短跑等体能耐力的辅助训练。为使球队保持水平,学校还安排我们一周一次到原“北京体育馆”训练。偶尔能见到当年的乒乓国手在那里练球,姜永宁、王传耀、傅其方、孙梅英、邱钟惠……过瘾,痴醉!

后来在北京五中读高中,我也进了校队。

小学初中高中,有时家长给点儿零钱,我从不乱花。甚至把乘车钱省下,积攒起来,全部投入到我心爱的乒乓球拍上。所以我的球拍逐步升级,从初始的“顺风”牌大光板儿,到后来用上“海绵贴反胶”球拍儿。工作以后,我从生活费中积攒分文,日积月累见成果———当我兴致勃勃从王府井“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倾囊而出选购了一只梦寐以求的红色反胶“红双喜”牌乒乓球拍,我简直乐不可支了。当年“红双喜”可是风靡世界呀!

如今已年逾古稀的我,对保存下的乒乓球拍依然爱不释手。每当有重大乒乓球赛事,我都是电视机前最忠实的观众,再忙也不漏掉一场。

 

(原标题:乒乒乓乓伴生涯)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