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汪曾祺为何意外成为“网红”?他的全集里一个字也要编辑反复确认

2019-01-19 10:02 北京晚报 TF019

前几日看到香港作家、美食家蔡澜先生答网友问中一则有趣对话,网友问蔡生:你写美食的文章与汪曾祺先生写的美食文章有何不同?蔡澜毫不思索地答:他写得好。

胡月


汪曾祺 1990年2月 摄于家中

近几年,汪曾祺先生意外成为“网红”,深受年轻人喜爱,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为何?汪曾祺这位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严肃面孔”,没想到文字幽默、鲜活、有趣,既接地气,又率性可爱。虽然网上传播的多是些只言片语的短句,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此开始阅读汪曾祺,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对于从事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和编者来说,最大的困惑却是面对的文本很可能不是原典,而是被各种方式修改过的版本,以致读者不能窥见作家的原貌。

《汪曾祺全集》于2019年1月出版,共12卷;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多万字。全集中的文学作品,以最初发表的报刊版本为底本(少量未发表作品以手稿、油印本为底本),以作者生前自己或他人编订出版的、比较优良的作品集或手稿作为参照校本,进行校勘,改正文字的错、漏、衍、倒置及标点错误,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而又编校精良的汪曾祺读本。

出版全集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编辑工作,也是艰深的学术工作。贾平凹曾评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正如一位全集的编辑所说:“汪先生是一位对文字、文章特别讲究的作家!在文化快餐时代,我们慢慢编,这份耐心基于我们对编辑工作的职业操守,也是对汪先生的一片虔敬之心。”

 汪曾祺先生《羊舍一夕》手稿

全集贵“全”,收文最多。《全集》新收佚文小说28篇,其中25篇创作于民国时期;散文卷、谈艺卷新收文章合计100多篇; 剧作7部; 诗歌卷收录汪曾祺诗歌257首,其中40余首从未见于汪曾祺作品集;书信卷收293封。从文类看,不仅收入汪曾祺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收入了他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不仅收入迄今发现的全部书信,还收入了书封小传、题词、书画题跋、图书广告、思想汇报等日常文书。可以说,《全集》收尽汪先生全部文字著述。

这些新增内容,一部分是由汪先生子女提供的,一部分是近些来学界陆续发现的新材料,还有一部分是出版社向社会征集而来以及根据线索追踪查找到的。这三个渠道汇集了相当可观的内容,极大丰富了汪先生作品、文稿的数量,并将拓展人们对汪先生文学成就的认识、增进对汪曾祺本人的了解。

为了守住底本规矩,各卷主编在全国南北各大图书馆搜求,踏破铁鞋,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校勘校订文字,也是考验细心耐心的慢功夫,拿着放大镜,摊一桌书,是编辑工作经常的情景,常常为辨认一个字、校正一个字而欣欣然。《侯银匠》有一句“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软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历来市面上各种版本都是“吃焖饭”;后来通过扫描原稿放大了看,发现“焖”字实应为“烂”字。汪先生手稿常是繁简夹杂,此处应该是繁体的“爛”,右边的“门”字给简化了;而且从上下文看,“硬”“软”描述的都是米饭的软硬程度,“烂”比“软”更甚一层;如果是“焖”,忽然变作煮饭的方式,逻辑上也不对。“一字之易,颇费思量”这八个字可以用来形容这套书的编辑过程,而类似的情况太多了,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上所载文本,因为年代久远,字迹剥落或漫漶,许多字难以辨识,编者经常要跑不同的图书馆去找另一份同期报刊,互相对照以确定一个字。如此种种,此中艰辛不赘言。所以,为什么“全集”编了这么久,好多汪曾祺先生的“粉丝”迫不及待地问,这可能就是答案之一吧。

书市中,汪曾祺各种作品集很多,但能做到每篇有题注的仅有《全集》。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书信题注,介绍收信人简况;部分诗歌在题注中交代了必要的创作背景及由编者所拟诗题情况。通过题注,每一篇作品的版本情况基本厘清。题注虽然只是短短几行或一句,却往往是经过费时费力寻找版本信息、耐心细致地比较不同版本的更改情况等大量幕后工作得出的结论。

《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看来,未来佚文肯定还会被不断发现,但结构搭起来后有新的佚文可继续向其中增加,为未来增补保留了空间。文集以文体的“全”而不是以文章的“全”著称,从统一底本开始,为未来更年轻一代的研究者做更深入的校注工作打下基础,不需要再去整理版本问题,这是《汪曾祺全集》在学术上的贡献。

(《汪曾祺全集》(12卷),汪曾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标题:一字之易,颇费思量)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杨早:汪曾祺是骨子里现代的作家,他的文章自带“弹幕”

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汪曾祺?他的“自画像”里有答案

“人生几何 恋爱三角”,汪曾祺随笔中两副短对联甚是精彩

《汪曾祺全集》补微

好记性是如何炼成的? 漫说作家的博闻强记

回顾汪曾祺先生往日点滴,缅怀这位“软心肠的好人”

汪曾祺笔下的淮安味道: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

首次!《汪曾祺经典小说》以宣纸线装呈现

梅兰芳和李万春谁最讲礼貌?听汪曾祺讲京剧大家趣闻往事

汪曾祺这位高邮人,为何对苏州的食物和茶叶颇有研究?

汪曾祺将小说视为对生活的回忆,他笔下几位人物的原型是怎样的故事?

汪曾祺百年诞辰,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延后推出,值得读者共同期待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