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科技

中科院发布“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可服务“一带一路”

2019-01-15 15:34 北京日报 TF010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了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2018年度成果——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集成多领域海量数据,服务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科学平台。该平台以共享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多元、动态、连续并具有全球唯一标识规范化的地球大数据,通过建立数据、计算与服务为一体的数据共享系统,推动形成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新模式。

据介绍,目前共享数据总量约5PB,其中对地观测数据1.8PB,生物生态数据2.6PB,大气海洋数据0.4PB,基础地理数据及地面观测数据0.2PB;地层学与古生物数据库 49万条数据记录、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360万条、微生物资源数据库42万条、组学数据目前在线10亿条。目前用户能够在线检索到40%数据,随着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平台数据将陆续上线,并且每年将以3PB的数据量进行更新。

此次重点发布的是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两个核心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CASEarth Databank系统,以及一个区域系统——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系统。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是地球大数据专项数据资源发布及共享服务的门户窗口,是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核心系统之一,目前能提供5PB数据的共享服务。该系统基于专项数据特点,可提供项目分类、关键词检索、标签云过滤、数据关联推荐等多种数据发现模式,同时提供在线下载、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访问等多种数据获取模式,支持可定制的多格式数据在线查看、预览和查询,并能够应对各种个性化需求,进行统计、收藏、推荐、下载和评价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采用全球唯一标识,随时随地精准定位与解析,是国内首次遵照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科学数据引用》(GB/T 35294-2017)在国家重大项目数据共享平台发布数据引用,为数据有序化关联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保障。地球大数据专项汇交并对外发布的全部元数据,用户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根据数据共享权限进行共享服务。

CASEarth Databank系统提供长时序的多源对地观测数据即得即用产品集,包括1986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以来20万景(每景12种产品,共计240万个产品)的长时序陆地卫星数据产品,基于高分卫星1/2、资源3号卫星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制作的2米分辨率动态全国一张图,利用高分卫星、陆地卫星等国内外卫星数据制作的30米分辨率动态全球一张图,以及重点区域的亚米级即得即用产品集等。该系统制定全球遥感数据产格网规范,自主研发了高效的对地观测数据引擎Databox,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面向一般用户、行业用户和科学家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对地观测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服务。未来,用户不仅可以利用其数据、计算和技术来实现应用,也可以上载多源数据,嵌入算法模型,并结合系统资源来完成特定的专题信息挖掘、知识发现和融合决策。

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系统,包括“一带一路”区域资源、环境、气候、灾害、遗产等专题数据集94套、自主知识产权数据产品57类、共享数据超过120万亿字节。目前,该系统已具备千万亿字节级的软硬件环境,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通用大数据平台下地球大数据提取、转换与加载工具集,实现了6大类数据的检索、共享、产品可视化展现,并通过中、英、法等多语言版本在国际相关单位实施共享。下一步,联合国的几个语种系统都将开发完成应用。

地球大数据专项负责人郭华东院士介绍,这个地球大数据系统在全球4大洲8个国家建设了8个数字丝路国际卓越中心,可以服务整个“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建设,比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部署重大工程项目,企业的投资、项目落地是否有风险,附近是否是潜在的地震区或者水灾发生区等等,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另外对国家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也形成一套大的标准规范,帮助这些国家一起来做培训,“最近在突尼斯、柬埔寨等国家,都在做这样的培训,等培训结束让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后,我们后期再做一些指导就可以了。”

因为这套大数据系统是向全球、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普通公众也可以使用这套系统。简单来说,这个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就相当于是一个数据“淘宝”网,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平台搜索引擎还会记录搜索记录,记录不同人的搜索偏好。根据这套系统,也产生了很多应用的APP软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应用软件,可以给大家科普很多植物或花蕊的知识,比如大家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拍张照片上传,就可以被告知植物的相关信息。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简介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执行期 5 年。

专项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现空天信息研究院)牵头,研发队伍来自国内外多个学科领域的129家科研单位的1200余名研究人员,其中正高级职称260余人,副高级职称290余人。学科领域涵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技术、遥感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等,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融合优势。

专项致力于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与云服务共享平台,重点开展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三维信息海洋和时空三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建设国际领先的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推动地球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地球系统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科学发现,实现全方位宏观决策支持和社会公众知识传播服务,为一带一路、数字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内外重大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支持。

专项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具体包括:(1)构建全球领先的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突破数据开放共享的瓶颈问题,实现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分散的数据、模型与服务等的全面集成;(2)形成国际一流的地球大数据学科驱动平台:探索大数据驱动、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发现新范式,示范带动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重大突破;(3)构建服务政府高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全景展示和动态推演“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过程与态势,实现对全景美丽中国的精准评价与决策支持,为构建数字中国做贡献。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骆倩雯

分享到

巨星陨落!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世

中科院研究院90多人集体离职?国务院专项工作组赶赴合肥

中科院派出专项工作组调查“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

如何在火星上“寻水”?中科院成果让火星“寻水”事半功倍

深夜二连发!中科院将调查赞导师与师娘论文,作者本人回应来了

中科院回应冰川冻土期刊发文不当,主编请辞副主编停职

中科院科技创新成果今起展出 大量内容以漫画方式呈现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附表格)

中科院解聘的外籍雇员被限期离境 国家移民局:握手前提是尊重

“欧洲血统中国赶不上”外籍雇员自称为中科院工作,处理结果来了

中科院举办第二届科学节 40多家在京科研院所向市民开放

中科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81人入选

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完成技术验证,确认各国意见后将向全球发布

“天问”“嫦娥”新帮手: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全国首批!延庆挂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蓝牙解锁车门……进博会勾勒智慧生活新图景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已在轨飞行98天

华为Mate40系列正式发布,亮出史上最强手机,对决新iPhon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