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区将选任4325名人民陪审员 报名首日超千人申请
前些天,不少北京市民收到了一条各区司法局发来的短信,告知收信人被随机抽选成为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北京的大街小巷、社区街乡也贴出了选任人民陪审员的公告。这是去年《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首次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也是第一次尝试从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候选人,以确保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西城区人民陪审员报名现场 孙莹 摄
此次选任的4325名人民陪审员中,将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700余人,近3600人通过随机抽取产生。记者近日在报名点实地采访发现,市民个人申请参选的热情十分高涨,其中三成多是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全市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报名人数已超过3000人。
个人申请热情高涨
年轻人报名很踊跃
广安门南街32号是西城区司法局中途阳光之家所在地,作为西城区人民陪审员的现场报名点,这阵子门庭若市,报名者络绎不绝。记者来这里现场采访时,正好赶上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截止日。不少人急着来交材料,搭报名的“末班车”。办公室里的一角,整齐地摞着好几个大纸箱子,里面满满当当装着几百人的报名材料。
“每周大概陪审几次?”、“需要培训吗?”记者在报名现场看到,报名者一边填表,一边向工作人员询问。时间会不会冲突、陪审工作的内容等是大多数报名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已经退休的刘先生是看到社区里的公告后来现场报名的。“我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服务工作,当人民陪审员也是一种服务的方式。法院审理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人民陪审员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讲道理,可能更容易做调解工作。”说这些话时,刘先生声如洪钟。
刘先生最早在企业是做市场管理工作的,对消法特别熟悉。后来到了社区,是居委会的调解主任,长期做调解工作,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物权法有了很多了解。还常年为居民组织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言语间,刘先生对陪审员的工作信心满满。
董女士是从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选任人民陪审员的消息。她是名公务员,大学读的是法律。董女士说:“我想学有所用,多少给自己的法律生涯留下一些东西。”
还有的报名者是因为工作中会涉及到一些家庭财产纠纷、婚姻期间的财产保护和个人财富传承的问题,所以很想通过参与陪审工作,多了解一些真实的案例,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言谈话语中听得出来,大家对担任人民陪审员的热情很高。
记者原本认为,陪审工作一般都安排在工作日,退休人员报名的会比较多,没成想,正是干事业黄金年龄的“80后”们占了报名者的三成多。
在采访的当天,记者就碰到了好几个年轻人来报名。1986年出生的王女士是做电视传媒工作的,有过海外留学经历,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看见了人民陪审员选任公告后很有兴趣,想参与一下。王女士笑着说:“当人民陪审员有机会走进法院,还能了解审理程序和法律知识。”
王女士是学英语的,并没有法律方面的学习背景,对于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条件,她看得很仔细。“我一看不需要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就踏实了,那我还合格。”王女士说,自己的工作是倒班制,比较灵活,白天也能有时间参加陪审工作。
“我觉得年轻人来当人民陪审员特别好。” 西城区司法局基层科科长周早阳说:“这工作可以让你从不懂法,到接触、了解法律。这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还能去帮助别人。”
开放报名首日
就有上千人申请
此次北京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延庆共13个区选任人民陪审员,总数4325名。选任通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和随机抽选三种方式。
个人申请的火爆程度有些超出预想。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人民陪审员报名的文章点击量超过10万。开放报名的第一天,就有上千人在网上申请。全市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报名总数已超过3000人,最终由此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为700余人。
周早阳科长告诉记者,此次西城区共选任250名人民陪审员,其中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为36人,但报名人数已是选任人数的10倍之多。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8岁。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人士比例很高。报名者绝大部分对人民陪审员的工作都有些了解,至于有没有报酬,很少有人问起。
报名的火热反映出公众对法律的认同程度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诉求。50岁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做财经工作的,工作的时间比较自由,所以很想通过这个机会参与一些社会事务,为社会尽点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自己做人比较公正,如果我能够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话,能够给别人一个公正的处理。”
对自己没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报名者们并不担心,觉得只要秉持一个公正公平的心态,根据传统文化、人情道理去分析判断案子,就够了。而这恰恰是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发了随机抽选短信
还会电话确认
考虑到随机抽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北京市参照最终选任人数,放大了十余倍,从常住居民名单中随机抽选出了5万人作为候选人。北京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人,被抽中的概率只有2.5‰,真的像中大奖一样。而且,随机抽选的机会只有一次,也就是说,如果这一次放弃,今后也不会再被抽上了。
怕直接电话唐突,起不到通知的效果,各区司法局先给候选人都发送了短信,一方面做到充分告知,让候选人了解自己被抽中征求他们的参与意见,一方面附上报名网址链接、告知报名所需的材料和报名点联系电话,方便他们报名、咨询。
本来是个便民之举,但受电信诈骗的“连累”,通知短信被很多人怀疑是诈骗信息,或者当做垃圾短信置之不理。有“热心人”甚至以此向公安机关举报“诈骗”线索。
记者在报名现场见到了被随机抽选上的候选人齐女士。她接到候选的短信时,第一反应就是骗子。“我特意去街道办事处咨询了一下,确认是真的,才报了名。”
“说实话,现在骗子信息太多,所以接到以公检法为名发来的短信我都不看了。”另一位随机抽选的候选人说,直到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询问,他才细看了一下短信,“真是中大奖了。”
第一年这么大规模面向社会选任人民陪审员,又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大家对新事物得有个认识了解的过程,有顾虑在所难免。
为了让大家信任,调动参与积极性,各区司法局组织工作人员,按照随机抽选的电话号码,逐一打过去,一边为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做宣传,一边征求意见。工作干得很辛苦,但也起到了消除误会,调动积极性的效果。有一些候选人接到电话,了解了陪审员的工作后,就很感兴趣,马上来报名交材料。
接下来,各区司法局将会同区法院和公安机关对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依法开展资格审查,从通过审查的候选人当中,随机抽选拟任命人选。再经向社会公示后,由区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任命,并进行就职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