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24小时便利店少于“魔都”?网友归纳原因为三个“半”

2019-01-11 09:52 北京晚报 TF017

小花是一个经常加班到深夜的人,每次深夜打车回家,她都会和跟师傅说“您就停在那个亮着灯的7-11那就行”。“小区的楼下,只有这么一家24小时便利店。”小花说,长年营业的便利店,就像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一样的存在,“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在。”

其实,深夜便利店的选择并不算特别丰富,饭团、关东煮、方便面、咖啡,这些就是进店的人最常买的东西,更让小花喜欢的,是几个陌生人坐在一张桌子却不觉尴尬的气氛,“所以,有时候,即便不买东西,我也会在下车后先进店里转一转,似乎只有听了那声在夜里依旧有温度的’你好,欢迎光临’后,我才有勇气哼着歌穿过黑漆漆的小区。”

凌晨的街角,温暖的灯光,热腾腾的便当和好看的饭团寿司,还有一杯冒着热气的饮料……对于深夜归家的“晚归人”来说,24小时便利店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也是年轻人会关注的事物。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北京的24小时便利店比上海少很多么?”,回答者超过了200人。名为“孟章”的网友将“帝都”24小时便利店少于“魔都”的原因归纳为三个“半”:半年、半边和半天。半年,指的是北京冬季太冷,市民们都不愿意出门而是选择宅在家里;半边,指的是北京马路宽阔且中间有隔离带,所以只有半条路的生意;半天,则是说北京人的夜间消费习惯和上海有很大差距。

从数据上看,北京的便利店确实不如上海和广州。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2017年,上海市便利店饱和度为3278,即每3278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广州市便利店饱和度为3076;而北京市便利店饱和度仅为9620。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块“短板”正在补齐。以我所住的劲松潘家园一带为例,2017年,这个有着几十万居住人口的大社区,24小时便利店只有一家——7-11。而到了2018年,社区的24小时便利店已经超过5家,有本土,有外资。

我没有进过深夜12点的便利店,可我走入过早上5点的便利店。我记得,那是3月份“倒春寒”的日子,时候太早,街边的早餐摊点都还没开张,我只能到便利店去买份早点。推门而入,一句“欢迎光临”的问候,似乎立即隔绝了屋外的寒冷。令我惊讶的是,此时的店内已经坐了几位客人——几位身着工服的环卫工人。他们并没有消费,只是静静地坐在桌边,似乎要躲躲屋外的寒风,而工作人员也没有特别关注他们,而是在结账台做着自己的事情。这种“漠视”,让我颇为感怀。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漠视”背后的尊重。

当然,在我看来,正在补齐的“短板”仍有一个缺口,那就是区域分布不均。我的印象中,全城的24小时便利店集中分布在东北部,特别是东三环的三里屯、工体等人流聚集区,而西南部的24小时便利店则相对稀疏一些。所以,把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解决了,这块“短板”也就不是“短板”了。

深夜的城市,故事仍在发生。24小时便利店,就像是城市的补给站,既售卖食物,也售卖温暖。我们期待,每一座大城市里,都有更多温暖的地方,在深夜里为“晚归人”亮起灯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北京今年已建设提升便民网点1132个,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任务

跨境电商体验店给消费者感觉如何?北晚记者实地考察3家实体店

北京市商务局将支持建设24小时便利店,期待新举措点亮夜经济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