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际政坛人物盘点:美俄英法德五国领导人 冷暖自知
2018年,国际政坛风云变幻,潮起潮落,有喜有忧。这一年,朝韩首脑三次会晤,朝美首脑会晤,朝鲜半岛吹起和解的暖风;这一年,美国推行贸易“霸凌”政策,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一年,欧洲“三驾马车”因国内政治问题陷入泥潭,欧洲一体化陷入困境。
特朗普 “退群”成瘾
影响指数:飓风
“经济投降的时代结束了”“强有力地执行美国的贸易规则”——发布任内首份国情咨文
点评
2018年,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很大程度上,这与美国政府提出要以新的方式应对世界有关。年初,美国政府在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国家间战略竞争将取代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首要关切。一年来,美国推倒现行国际体系中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一系列剧烈变动与调整。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接连不断的单边主义行动,给全球带来冲击与震荡,引发世人关注和忧虑。
大事件
“退群潮” 一年来,美国接连退出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万国邮政联盟,还威胁退出《中导条约》……
“制裁潮” 美国8月重新恢复对伊朗金融、矿产等非能源领域的制裁,11月恢复对伊朗能源和其他领域的制裁;9月宣布对委内瑞拉多名政要实施制裁;12月10日宣布对朝鲜三名高级官员进行制裁;今年以来,美国多次对俄罗斯发起制裁。
“离职潮” 特朗普就任以来诸多关键职位换人,今年以来主动辞职或被解职的美国高层官员达到了9人。
马克龙 焦头烂额
影响指数:霜降
“我承担个人那份责任。我知道我先前发表的声明伤害了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周末骚乱后发表讲话
点评
执政一年多来,马克龙推进了一系列整体上削减民众福利水平的改革举措,同时还取消“巨富税”、资产税等,鼓励法国人将目光从“分蛋糕”转向“做蛋糕”。这些改革措施尽管利在长远,但短期内势必触动一些阶层的利益,导致民众不满增加,年底的示威活动极可能导致改革进入“失速”轨道。一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马克龙以“重塑欧洲”为己任,虽然为法国赢得了更多关注,但受制于自身国力,以及美欧如今的整体状况,其实际影响有限。
大事件
“保镖打人”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马克龙的安全警卫、26岁的贝纳拉获准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巴黎的集会安保督察,他违法戴着警察头盔,在街头对示威者动粗。
“部长辞职” 8月28日,生态转型与团结部长于洛接受法国公共电台采访时宣布辞职,9月4日体育部长宣布辞职。
“周末骚乱” 因为政府计划上调燃油税,11月17日至12月初,一些民众连续多个周末在巴黎及其他外省地区举行抗议活动。
“景点遭袭” 12月11日,一名男子在斯特拉斯堡的著名集市开枪,造成多人死伤,嫌疑人逃亡48小时后被击毙。
默克尔 光环淡去
影响指数:小寒
“我一直希望带着尊严领导政府和政党,有朝一日同样带着尊严离开……”——新主席选出后告别讲话
点评
曾几何时,默克尔在内政外交上鲜有挑战,支持率长期居高不下,在德国和欧洲政坛说一不二。她在欧洲层面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接连应对欧洲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一些重大事件考验。把默克尔从强势地位拉下来的导火索是2015年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由于坚持“开放”政策,很长时间里默克尔遭遇多层压力。虽然“默克尔时代”开始落幕,但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的德国经济发展强劲,仍将继续发挥在欧盟内部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事件
“开启任期” 3月14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过去近半年后,一切曲折终于结束,默克尔的第四个总理任期正式开启。
“社会分裂” 3月21日 默克尔承认,德国没有为接收大量难民做好准备,难民问题分裂了德国社会。
“最低得票” 10月29日,德国黑森州议会选举结果显示,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虽然保住第一大党地位,得票率为1966年以来最差表现。
“改选主席” 12月7日,默克尔所属基民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基民盟秘书长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为新主席。
特雷莎·梅 备受煎熬
影响指数:沙尘暴
“这将是一份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协议,不管你投票时选择‘脱欧’还是‘留欧’。”——发公开信求支持
点评
一年来特雷莎·梅都在为“脱欧”协议奔走,好不容易与欧盟谈成了协议,却引发了英国政坛动荡,首相领导权一度遭遇党内外双重挑战。协议在英国议会面临巨大阻力,特雷莎·梅跑去欧洲联盟总部求助,结果遭到多国领导人拒绝加“盘问”:你到底想要什么?对特雷莎·梅来讲,兑现“脱欧”诺言并不容易,她无法让“脱欧派”和“留欧派”都感到满意。英国老百姓也厌倦了对“脱欧”的无休止辩论,有打沙袋“泄愤”的,有跑去酒吧痛饮的。
大事件
“父女中毒” 3月4日,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与女儿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市街头一张长椅上昏迷不醒,英方认定这对父女遭神经毒剂袭击,将矛头指向俄罗斯。
“指控特工” 9月5日,英国检方发布两名俄罗斯男子的姓名和照片,指控他们向斯克里帕尔父女“投毒”。
“达成协议” 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正式通过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这是启动“脱欧”谈判一年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
“闯过难关” 12月12日,特雷莎·梅在保守党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涉险过关,留任保守党领袖及首相。
普京 内外并举
影响指数:浓雾
“总体而言,我们今后几年的关键任务是显著提高民众实际收入。”——开启新任期讲话
点评
年初,西方多国以俄罗斯前特工“中毒”事件为由,集体驱逐俄外交官,指责俄罗斯发动网络攻击,掀起新一轮“反俄”浪潮,令本就跌至深谷的俄西关系雪上加霜;年末,俄乌紧张关系因刻赤海峡冲突再度升级,使俄西关系缓和的希望更加渺茫。为摆脱困境,普京开启了密集外交活动,俄加强与传统友好国家和有合作潜力国家的密切往来,军事上不断研发具有战略遏制意义的武器,金融领域逐步推行去美元化政策。一年来,普京开启了密集外交活动,探寻经济增长新路径。
大事件
“外交风波” 3月底,包括英国在内,美国等西方国家及其盟友、伙伴合计20多个国家集体“站队”,驱逐150多名俄方外交官。俄罗斯“对等”驱逐西方外交官。
“误击军机” 9月17日,一架俄军电子侦察机在叙利亚以西数十公里的地中海上空误遭叙政府军导弹击落,15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海上冲突” 俄方证实,乌克兰海军3艘船只11月25日驶向刻赤海峡途中在黑海某海域遭俄方拦截和扣留。俄方指认乌方海军船只未经俄方许可驶入俄方领海,是乌方策划的挑衅举动;乌克兰则指认俄方舰艇故意撞船并开火伤人,构成军事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