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沙尘暴频率降至每年0.1天 三北防护林作用功不可没
“在沙漠化治理方面,一方面3014.3万公顷的三北防护林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三北工程的昭示下,人们的生态意识也不断提升。”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三北工程评估技术组组长朱教君在国新办举办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发布会向记者表示,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从1978年的平均每年5.1天降至2015年的0.1天,这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密不可分。
新华社资料图
朱教君介绍,沙漠化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干扰,比如曾经在三北地区生态脆弱区的滥砍、滥伐、滥牧。经科学评估,三北防护林建设,在阻止沙漠化进程中的贡献率大约在15%左右。朱教君进一步解释说,我国沙漠化在评估过程中分了几个级别,这里15%绝大部分是在轻度沙漠化上做的贡献。因为沙漠化地区的扩展和防治,主要还是受人为干扰和气候的影响,有干旱、水等气候因子加上人为干扰,才导致沙漠化发生。他说:“我国沙漠化面积从2000年开始大幅度减少。关于减少的原因,一是三北防护林的确做了贡献;二是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的昭示下,人民生态意识提升;还有国家启动了其他一些生态工程。”
据统计,京津冀地区沙尘暴从1978年平均每年5.1天下降到2015年的0.1天。朱教君表示,沙尘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沙尘暴的产生至少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风,一个是沙源。沙物质源在三北地区主要是沙地和沙漠,这也成为防护林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防护林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地面覆盖,使沙物质源得到固定、得到防护,从而使沙尘在近地面的过程不能飞扬起来,这是三北防护林对整个沙尘暴的作用机理。
不过,朱教君也提出,三北防护林对沙尘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近地面地区。在大气环流方面,防护林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说:“在我国发生的沙尘暴,除了我们国内的沙地之外,还要看周边国家,大面积的地区是没有治理的。实际上沙尘暴不仅需要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周边国家同样需要治理,因此这也是个全球性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如意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