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武汉植物笔记》: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相连 用绘图展示花草之美

2018-12-21 10:15 北京晚报 TF020

《武汉植物笔记》是一本关于武汉花草的植物笔记,是一本以图绘笔录的形式对于武汉人身边的植物的记载。我曾参考该书中关于婆婆纳的一幅图,在我的笔记本里,画了彩铅的婆婆纳。画着画着,我突然明白了自然笔记的图绘形式为什么是这样的。我甚至可以想象从康先生蹲在草地和花草旁如何既迅速又仔细地描绘遇到的花草。这种自然笔记既需要便捷、迅速,又需要仔细,还需要图像与文字的配合,是对于所遇植物的一幅速写和速记的有色彩的结合。

作者:吴彤


观察植物为什么便捷呢?观鸟不仅需要望远镜,可能有时还需要相机,而观察植物,只需一个本子一套笔。为什么又需要迅速呢?因为要考察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分布等,不可能在一株植物面前待得太久。为什么需要仔细呢?因为发现一个植物,即便是一个常见的植物,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样子,植物的基本信息需要记录下来。在自然笔记中,文字是用来配图的,图能形象地描述植物的花、茎、果等,但文字也极其重要。文字的标示,使得被绘画的植物,有了名称,有了尺寸大小等。当然,图绘还最好是有色彩的。

什么工具最适合这种笔记形式呢?可能是一套水溶性彩色铅笔,它携带方便,色彩齐全。我通过尝试,明白了从康先生的自然笔记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这种绘图形式不同于植物画,植物画是一种对着采集的标本或植物照片的后期创作。而自然笔记是一种对于植物当下状态的速记与速写。用本书序二的作者孙英宝(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第四代植物科学绘画家)的话说:“自然笔记虽然没有录像机那么直接与快捷,也没有录像机那么真实而可视性强。但是,从对植物的认知与研究方面来讲,它是最佳的方式。”

本书还有一个很有条理的线索安排,那就是每个节气,记录和讲述两种植物或两大类植物,当然有一个例外,就是季冬的小寒和大寒只记录了两种植物——腊梅(蜡梅)与梅。一共选择了七十多种武汉常见的植物作出自然描述。

从康先生用中国传统把四季用“孟、仲、季”再分为三个连续的部分。这体现了作者把传统的中国文化融入植物研究路径的用意。不是就植物而描述植物,而是结合《诗经》《楚辞》《本草纲目》《救荒本草》以及古代、近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信手拈来,讨论植物的特色、分布以及与人的关系。在从康先生的笔下,那些不起眼的花草不仅以乡土植物之名顿时与人的生活贴近了许多,而且也把花草与中国古代灿烂的诗词及其表达的文人情怀联系得更加紧密。

我的汉名为吴彤,与“梧桐”谐音。所以我很注意书中的“梧桐”,这本书有两处关于“梧桐”的描写,一处在95页,那是真正的梧桐,也是中国梧桐,又叫青桐。《诗经》说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中国梧桐,即青桐。青桐树是一种树干通直、青绿光洁的树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常常在街道两边栽种的行道树梧桐不一样。我们通常所说的梧桐其实名为悬铃木,又通常叫做法国梧桐、美国梧桐与英国梧桐等(根据其果序的多少命名)。在另一处(134页)专门讲述了悬铃木的历史与名称由来。这不仅让我知道了梧桐树的由来、各种区别,而且知道了它们的栽种、引种历史以及文化特色。我的蒙古族名中有“呼和”二音,译为汉语,即为青色。只因建国初期,原内蒙古归绥市改名为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我的名字与市名有部分重合,我也就不再使用蒙古族名字了。今日又有机缘为从康先生的书写评论,真的很巧,知道我的蒙古名字与汉名之间有如此巧合的植物和文化隐秘关联,也获得了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

本书还给了我们一种文化的关切,读从康关于某种植物的描写,忍不住要去读《诗经》《楚辞》,读唐诗三百首,读历史,读文学,读哲学,读人类学。当然,更是要读生命科学中的植物学、读分类……本书打开了我们了解植物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打开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如何品花观草、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心灵的窗口。把自然与人文连接在一起,甚至从不分离,从来就是中国文人的心愿与作为,中国文人的诗词世界,就是一个大千植物动物世界。只是到了现代,西方科学的到来,才把什么都搞得二分:人与自然二分,自我与他者二分;人文与科学二分,城市与乡村二分,体力与脑力二分。感谢本书为孩子们架起了现代世界二分鸿沟之间的沟通桥梁,也为大人们开出治疗二分病的清新药剂。

这次参加武汉“看见大自然活动”,感受到武汉以城市公园为主要场地,推出的各类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颇有特点且生动有趣,从康先生这本书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增补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十年来终于开花要结果了

植物也有百家姓:以“艾”为姓,沐浴古今中外的历史辉光

云赏花:大疫之年看《花开中国》,同一种花却有不同含义

随“天宫一号”升空的这一植物有多珍贵?科学家使出浑身解数帮它繁衍

2020年第一场雪,20余万游客公园赏雪景!拍下“雾凇”美景

石景山区开展“乡土植物进社区”主题活动 扮靓37个社区

世园会推出国内首部植物类纪录片 看中国植物如何影响世界

会捉虫子吃的植物您见过吗 北京世园会植物馆的主题展能满足您的好奇心

帝王百合绽放北京世园会 神州奇珍植物展受到游客青睐

北京莲花池公园扩容4.8万平方米,零距离看水下生物“原生态”

中国首部植物纪录片制作完成 将在北京世园会上与世人见面

清明前后的北京植物:梨李樱花一般白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