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寒冬里北京医疗工作者日夜坚守 打起十二分精神只为患者平安

2018-12-13 12:00 北京晚报 TF021

寒冷的冬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免疫力低的老人和孩子,在这种天气里最容易“中招”。医疗工作者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应对这场严寒带来的病魔狙击战。昨天,记者走进999急救中心和北京儿童医院,体验他们的工作,也感受到了严冬之下的一股暖流。

医疗工作者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应对这场严寒带来的病魔狙击战 资料图 程宁 摄

清晨与深夜的坚守:只为患者平安

12月12日,北京迎来了入冬后最冷的一个清晨。7点40分,北京红十字999急救中心的医生袁运就接到了第一个出车电话。

高度近视的袁运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哈气”模糊了双眼,他一边擦着眼镜,一边让家属把他引到患者身边。这是位70多岁的老先生。清晨起床,家人发现老人不太对劲,于是赶快拨打了急救电话。这一天,正好赶上袁运值班,999的值班制度是24小时值班,从早8点到第二天早8点,袁运这天7点就赶到了中心,吃完早饭,交接班,清点好车内的药品器械后,兜里的电话就响了。“这台电话是中心配备的24小时开机的电话。”袁运一边接电话,一边和护士、司机跳上了车。

患者就住在宝盛里小区,距离999中心的车程大约有3公里。救护车一路风驰电掣,路上,袁运了解到老人的基本情况:头晕,胳膊感到麻木。到了小区门口,袁运带上急救箱,护士拿起心电图机,司机带着担架,三个人来到老人家中。袁月透过“雾气蒙蒙”的镜片开始检查。考虑到老人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袁运和护士立刻给老人做了心电图和快速血糖检测,就在等待结果的同时,袁运开始给老人做肌力检测,“大爷,您拉着我的手,两只手都使劲儿握。”老人配合着握着袁运的手,“左手肌力明显低于右手。”

综合老人的各种症状,袁运怀疑老人可能是脑卒中。“来,您慢点。”袁运和护士将老人安顿在担架上,又给老人盖上了保暖被,让老人的家属陪着一起坐进了救护车。一进车厢,浓浓的暖意扑面而来,车厢内的温度显示为23摄氏度。袁运说,这个温度患者会最舒服。救护车一路奔驰,很快就到达了解放军第306医院。

“清晨再冷,其实比起夜间都不算什么。”前两天夜里袁运值班时,后半夜1点接到了出车电话,有个心绞痛的患者急需救治。那天夜里刮着大风,患者住在一个老旧小区里,“刚一开车门,一股寒风袭来,感觉掉进了冰窖里。”袁运经常和同事开玩笑,说自己的一身脂肪够抵御严寒,但在这个冷冬,“寒风比我的脂肪更厉害。”

袁运在急救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每个后半夜都是这一个值班周期中最难熬的时间,又困又饿又冷,“但是看到患者经过我们的急救治疗,能够更快更安全地抵达医院,我就觉得坚守是值得的。”

午夜12点 儿童医院的急诊室里快要插不下脚

午夜12点的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灯火通明。深夜的停车场也很难找到空位,门诊楼前的自助挂号机处,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已经排满了人,队伍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二三十米。这些家长是在等着挂12点放出的第二天的号源。

走进急救中心,里面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候诊大厅里的几十个座位已被占满,急诊室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快要插不下脚了。一间急诊抢救室里的10张小床上躺着的都是看上去不足一岁的婴幼儿。幼小的孩子们浑身上下插着各种颜色的管子,小脑袋上扎着针头,此起彼伏的哭闹声让原本忙碌的抢救室气氛更加紧张。

急诊抢救室连着的就是诊室。两位值班医生正在忙碌。“请您排到队尾,问问别的家长,我也不知道哪里是队尾了。”医生霍枫一边看诊,还要一边不停地维持秩序。她确实不知道队尾在哪里,不断涌进来的家长将她团团围住,所有人都急着跟她说话, 再加上孩子的哭闹声,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和焦急的味道。霍医生的桌上已经摞了20多个病历本,“发烧吗?多少度?什么时候量的?”“有呕吐吗?”……她一边询问病情,一边快速地书写病历,跟家长问话的工夫,还熟练地把报告单贴到病历本上。不停的有家长拿来检查报告,她眼疾手快地从里面挑出最关键的指标,重重地划下标记,干脆利落地给出结论——“这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这是脑积水,马上去挂神经外科的号”。

一个13岁的男孩已经头疼三四天了,趴在医生桌上抬不起头。霍枫检查之后,发现他的症状像脑炎,建议家长去做腰穿检查。“出门右转去交费,然后去120那里抽血,再到住院那边问问有没有床位……”虽然已经忙得头都顾不上抬了,但是霍枫还是有条不紊地跟家长交代着每一个步骤。

这边应对着家长们的询问,抢救室那边又有人喊她了——“霍大夫,孩子心率又下来了!”霍枫赶紧起身,脚步飞快地走进抢救室,给那边的患儿检查完了,趁着护士给患儿刮头发、做穿刺的四五分钟时间,她又争分夺秒般跑回诊室去看一两个患儿。等到那边护士做好准备,她又赶紧冲过去,拿起气囊……就在这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惊慌失措地冲过来找医生——孩子的病还没看好,带孩子来看病的妈妈又急又累晕倒了。

凌晨1点多了,原以为一波高峰该过去了,没想到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急诊室里更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急诊室的医生忙得都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不过,记者发现,一些患儿情况其实并不危急,有时只是咳嗽了几声,或者呕吐了一次,家长立即紧张得手足无措,抱起孩子就飞奔儿童医院,这样的情况,医生也会建议他们,白天去门诊挂号即可,没有必要深更半夜来看急诊。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代丽丽、贾晓宏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医生手术后喝葡萄糖水遭质疑,本人回应:不会算病人身上

全身无力最后竟是铅中毒!这些“解毒”医生每天都在破谜案

中国医师节:医生不是超人,却一生用仁心点亮生命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200人荣获北京优秀医师称号

医生为督促女孩康复训练将其训哭:哪怕流泪也要锻炼

骨科医生用左手给自己右手做手术,网友:是个狠人

哈尔滨一医生跪地救人,你眼镜甩飞的样子,真帅!

“生命摆渡人”:生,为患者疗伤 逝,为患者代言

用制度保障医生健康,别再让“累倒手术台”照片刷爆朋友圈

陶勇复诊遇战友!为医护人员“挡刀”,更要靠司法利剑

看哭了!再遇为他挡刀的患者家属,陶勇说了这番话,还原更多细节

美国医生怒怼特朗普:有钱搞飞行表演,不如给我们N95口罩!

严打炫富、低俗软色情等不良信息,小红书年内封禁4000余个不良账号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