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想成为书法家想成功 这些速成培训班真有效吗?

2018-12-13 12:06 北京晚报 TF021

如今,培训已成为书法圈最富产业化特征的行业,渐成规模,热潮起伏。一方面,普遍觉得写好书法难度很大,但另一方面,为何又有如此多的人参训呢?正因为培训宣称可以提供省心省力的“最佳成功途径”。在各色广告的轰炸之下,大家想跑步成为书法家,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供需”存在。有些着实为祸尤烈、贻害无穷。

作者:薛元明


书法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学院教育规模化、系统化 新华社资料图

严格地说,培训不属于书法教育,是市场环节。书法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学院教育规模化、系统化,全国各类美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师徒传授属社会教育方式,最为普遍、广泛。培训对于这两种模式存在很大冲击甚至颠覆。目前泛滥成灾,不外以下四类:一是少儿类,掌握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需求量大,初出茅庐者就忙着赶场子,且不用承担责任;二是应展类,为特定展览配套服务,师出有名;三是组合类,最为复杂混乱,有精英班、工作室、导师制等,对象是社会人;四是临时类,巧立名目、普遍撒网,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少儿培训班危害最大。“童子功”很重要,涉及到一个人一辈子良好习惯的最初培养,养成恶习,很难改正。

应展类常常针对“××展览”而实施,有明确的目的与措施。参加培训的人可能会入展,看起来效果显著。但如果将这些培训导师与评委席位隔离开来,还有多大成效?

组合类属于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所谓“精英班”未必都是精英,不过是将各地小名家在大名家手中集中接受教导,地方名家“再加工”,逐步向国内大名家迈进;工作室一般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建立一种组织,借鉴公司模式经营,水准参差,名不副实。

临时类为自由组合式,想找噱头的话,可以信手拈来——自己过生日,老婆过生日,子女过生日,国庆放假,元旦大酬宾,就连自己今天不想干活了,还有最后一招——“最后的机会,价格从优,赶紧培训!”来几声吆喝。

大大小小、不同名目的培训,存在“过密化”问题。书法因为培训,从“知识密集型”发展到“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有个问题须提出来,培训到底对习书有多大促进作用?总的来看,弊大于利:

一是误导学习书法的目的。培训类似速冻食品和压缩饼干,注重的只是饥饱,而不是营养吸收。培训的本质侧重于迅速地改变个人身份,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源,从而制造出一些“神话”。因为盲目追求市场,逼迫书家审时度势,迅速形成自身的风格特色,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与压力,适得其反。

二是增加了投机心理和功利心态。个人通过合理方式追求成功无可非议,但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盲目以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现,容易造成种种急功近利的思想。

三是“客串”。培训已变成一种职业,在轮番“轰炸”的过程中,培训人员本身所“携带的病毒”,会以更频繁、便捷的方式蔓延,即使没有“病毒”,把很多的人书风变得雷同,本身也是一种“病态”。学员还没有培训好就先培训出一大批“教授”。有的人自己还没有学好,又怎么来培训人呢?

培训既不同于传统的师徒教育,也有别于系统的学院教育。师徒传授侧重的是精神传承,知识零碎,时间漫长,学院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体系、系统,打好基础,有利于继续学习。二者的共同点是时间性,有一个浸泡熏染的过程。培训无法满足这样一个要求。就培训本身来讲,从当前的文化环境下理解,感觉具有“针对性”,最终却可能事与愿违。

(原标题:设培训之淖,待速成之人)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1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