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教

史家实验学校将心理教育与园艺相融合 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18-12-12 15:14 北京晚报 TF021

花花草草、果蔬豆苗……万物争荣的园艺世界会与心理学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自2015年起,史家实验学校开始启动园艺心理项目,借助园艺活动,融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与科学、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结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刚听说这个项目的时候,只是觉得与我们学校生态教育的办学理念很契合,所以就进行了申请;但是究竟要怎么落地,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学校心理教师尤佩娜见证了项目的萌芽和发展,她告诉记者,2015年底刚拿到项目时,项目组的很多老师都觉得茫然无措。怎么办?学校提出了“培训+自学”:看书,听课,请专家……三个月后,一节《我和水培植物交朋友》课在五六年级中试水,项目组老师首先开始了园艺心理与科学课的融合。在以往科学课只进行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项目组老师让孩子们增加了一项“我的感受”,从刚种下白菜、萝卜时候的“开心”到植物长大后的“惊喜”或不幸夭折的“绝望”,“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在接下来的延续性课程《见证成长》中,园艺心理组老师又和科学老师共同设计,带领孩子们感受种植过程中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这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应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两节试水课让项目组老师忐忑的心情安定了下来,“我们本来想着,既然老师们不知道该怎么落地,就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更多自主发挥的机会,没想到效果反而让我们很惊喜,这次课后,就有学生把自己与萝卜的对话汇编成了一本小绘本,其实对话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由此,项目组的老师开始了更多探索。心理教师谷思艺借助“帮叶子找伙伴”的方式,让孩子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同伴间的关系,了解同伴相识的原因、体验同伴相处时如何彼此接纳;语文教师李洋以“培育豆芽”这一简单有趣的园艺活动为真实的语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文本中提取培育豆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用通顺有条理的语句完成一份豆芽培育计划书,既实现了合作互助,也锻炼了表达能力;科学教师杨红带领学生利用草籽、土、袜子、彩绳等材料制作“草娃娃”,培育出一个个不断生长的绿色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了解了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也在制作和观察养护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投入的情感;数学教师冯金旭带领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落叶和画笔共同完成班级“梧彩桐画”,引导孩子们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也在各不相同的叶片中认识自我的独特性……

经过三年探索,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融合型的园艺心理课程,并在整个三年级进行了全面覆盖,每个学科都有老师加入到项目组,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未来,这一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吸引更多的师生参加到园艺心理探索中来。“除了课程,我们也考虑在个体辅导以及团体辅导中引入园艺疗法,致力于借助园艺活动改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老师尤佩娜介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牛伟坤

编辑:TF021

分享到

“小小科学家”儿童科普课堂开课 小学生可直接提问国家级科普专家

新东方以5282万港币从二级市场买入新东方在线股份

共建森林城市 六合庄林场开展义务植树尽责活动

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教育部回应

北京中职教师增设正高级职称,这类人群可破格申报

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改作业,部分地区:一旦越线,校长也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