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办小学初中100%划片入学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从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再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基础教育的40年走过了一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发展之路。
曲经纬 陈圣禹 摄
目前,全市公办小学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包括大学附中在内100%实行划片入学,全部参加派位。数据显示,今年初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6%、99%以上,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2%以上。“不用东奔西跑,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集团化办学
“优质资源共享让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全校16个班到如今的41个班,从40多名教师到如今的150多名教师,从400名左右学生到现在的1500多名学生……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行政副校长贾静历数着2014年学校加入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之后发生的变化。贾静告诉记者,“除了思想、理念的引领,资源的共享、师资的共享、课程的融合,都让我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音乐、美术、体育,从中学来到小学执教的老师已经实现了学科全覆盖。据透露,在目前学校任教的150多名教师中,来自中学的专兼职教师约占到三分之一。
集团内的两所中学龙潭中学和崇文门中学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实际获得感。自从集团成立以来,两所学校学生与广渠门中学学生混编混排,所有老师共同备课、共同教研。“这五年的效果非常明显,近两届中考的成绩而言,龙潭中学和崇文门中学学生的优秀率,所有学科都达到了90%以上。”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介绍。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本市加大力气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新建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采取“学区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0多个,覆盖学校410多所;已有学区130余个,覆盖学校1000余所。
据透露,目前本市已启动实施第二阶段为期三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重点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六个城区将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城六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教科研助力
工作坊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挑大梁”
2012年6月28日,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正式成立。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很多工作一筹莫展。2016年,密云教师研修学院支持交大附中密云分校发展项目启动,历时两年。研修学院从学校整体规划、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干部教师培训,以及学科教学指导等方面,全方位帮扶学校建设。
交大附中密云分校校长王立柱介绍说,学校青年教师占比一半,如何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成为学校教师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研修学院引领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坊。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指导……一年多来,青年教师工作坊的23位学员开始成长为学校的生力军。据统计,一年内共上校级研究课31节,区级研究课9节,获区级及以上奖励25项。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市启动实施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扩优改革项目,充分发挥教研部门教科研人员的专业优势,对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精准支持中小学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目前,21家市、区教科研部门,支持50多所中小学。项目实施方式各有侧重:有的对接新中考,给学校教师“吃小灶”,并且开展了采取了拼单式教研活动。
高校扶持
高校对口支持
近9万中小学生受益
一所小学的话剧社能排演中、英、法、德语戏剧,用多门外语讲述自己的美德故事——听上去高难度的事情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成为现实。
2014年6月,原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小学牵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正式更名;更名后的二外附小获得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输送的优质外语资源,向着外语特色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越来越近。据统计,目前本市共有29所在京高校对口支持57所附中附小建设,已经有近9万名中小学生和6000余名教师在项目中受益。
除了高校之外,本市还通过多部门支持普通中小学走上发展“快车道”。比如,市教委通过购买服务引进新东方等20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通州、平谷等11个区的近百所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改革中,覆盖学生近5万人;在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项目中,协助东城、通州等10个区的170余所普通中小学聘请英语外教,使外教不再是名校独享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