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他出身西北穷苦农村,为吃俩荷包蛋犁地一上午,如今写了这么本书

2018-12-01 10:26 北京晚报 TF020

高三这一年,我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写了一本书,记录我们的点点滴滴。我想以自己诚实的心灵、质朴的话语给大家汇报书写《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前后,我的一点想法:要学会谦虚但又热情地拥抱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作者:景发


图:王金辉

一些朋友,在读了我的《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之后,禁不住发起感慨说:“老景,真没有想到你还是这么细腻和多情”。我在嘿嘿傻乐的同时,会给朋友尽可能多地讲讲我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穷苦的西北农村家庭。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拉扯着我们姊妹七个长大。我四个姐姐、两个妹妹。对,我是家里的独子。

虽然,妈妈说因为我的降临,她才有了好好活下去的勇气。虽然,我的确受到了亲人们万般的宠爱。但那毕竟是个穷困的小山村,我们一家毕竟在村子里也常常处于弱势。

上小学的时候,为了吃口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同学带的白面饼子,我需要经常悄悄替同学做作业。另外,我讨厌冬天的到来,因为冬天要穿棉袄。母亲为了节约布料,总是把姐姐妹妹们剩下的花布料也为我缝制一件棉袄。外套虽然穿着男孩子的衣物,但棉袄老偏大而外套老偏小。因此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尤其当遭受女同学嘲笑的时候,我死的心似乎都有过。

读初中之后,为了能吃两个荷包蛋,假期里我经常套上牛整个上午地犁地。母亲为了奖励我,会到地头给我送两个荷包蛋。那两个荷包蛋我不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而是一点一点品,一秒一秒享受。为了能早点蹭口好吃的东西,我一放学回家就常常往厨房里跑,为此老挨父亲的骂。父亲说担心我将来成了个伺候老婆的货。

进城上学后,看见城里的孩子穿着帅气的衣服,言谈举止有城里人的气质,个头矮小,土里土气的我便开始自卑。为了显示一下自己还有点能耐,高中开始嘚瑟。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但现在想来,那哪里是演讲,分明是滑稽表演。哪里是小品,分明是胡打乱闹。

上了大学,我都以为自己真的擅长演讲和小品表演,直到被一群人嘲笑臊红了脸才知道自己啥也不会,啥也不懂。直到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我才忽然倔强了起来,开始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开始认真地尝试着担任各类学生干部,锻炼自己。

自己一路走来,体会了穷苦,感受了白眼与轻蔑,不断嘚瑟但内心又时不时自卑。在女孩子堆里长大的我,怎么会不细腻与多情。

工作之后,有时候也还显得风风光光,但我仍然会经常怀疑我自身存在的价值。直到四十岁之后,我像是忽然明白了,只要用心,有爱,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也可以过得精彩!

于是,我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试着多一些探索和创新;我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我用爱心诚信对待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我开始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我开始珍惜每一个好朋友;我开始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愉悦;我多走入家庭生活,陪伴妻子和孩子。慢慢的,我的许多同事、朋友和学生们说我像一个向日葵,老向着阳光在生长,而且散发着的是光和热量。我明白了,一个普通人只要心中充满爱,工作和生活也会出彩。

在《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一年的记录和书写中,我似乎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愿意在内心“接纳”自己。我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让自己活得精彩些,更精彩些,给儿子以榜样的力量,成为他永远的“骄傲”。

我也似乎更加热爱起了这个世界。我对自己说,以后,在我对这个世界有了误解的时候,我就会读一读我曾经记录下来的幸福与感动;在我不满意孩子的时候,我会读一读孩子曾经表现出的一幕幕“真实与可爱”;在我不满意自己生活的时候,我会读一读曾经记录过的“富有”人生。

我似乎真的完完全全接纳了我自己,并热爱起了不完美的自己。我要让我普通但又幸福的生活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人生的尽头。我要和亲人、朋友们一起相互陪伴着,简单而又快乐地活着。

我的儿子是个可爱的大男孩,直到今天,还没有我想要的那般优秀。胃口很小,慢慢悠悠,淡定从容。

我曾经焦虑过,甚至于感觉苍凉过。但慢慢地当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自然禀赋都可能不同,甚至于人生轨迹都可能差异很大。而且,我还明白了人生其实是场长跑赛,既要有只争朝夕的意识,也完全可以有清醒了永远都不算晚的淡定。于是,我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心中已有了静待花开的雅量。

在《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记录和书写的一年里,我发现自己不仅越发热爱自己的孩子,而且更加“懂”了自己的孩子。我还发现,用“欣赏”的眼光去陪伴一个“独特的个体”一步步成长,可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无论这个独特的个体是多么的平凡与普通。

孩子高考之后,一些朋友“祝贺”我说:“你总算熬出头了”。我愿意表达谢意,但在内心却并不赞许,因为我没有“熬”的感觉,多是幸福的体验,我不希望自己的幸福有“头”。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分享到

北京高三考生乘地铁优先测温安检进站,高考期间学生专车最高打5折

本周六北京高三考生再次健康“体检”,建议考生再带一个备用口罩

实现“精准对接”,未来北京市高职院校有望招收高三学生

高三返校全程这样防疫 老师学生家长有话说

49979名高三学生重返校园 戴口罩隔空“拥抱”

明日北京高三开学,254所学校配备235.3万个应急口罩

延庆区初高三教师均在本区,高中每班将配备卫生班主任

高三开学第一课怎么上?北京166中学将对话援鄂医疗队校友

北京高三学生每天9点半开课 每所学校派驻一名医护“辅导员”

刚刚,北京师生返校的5个条件发布

2020年北京中高考时间定了!初高三开学安排公布

北京新高考新题型“亮相”:数学不分文理题量微增 微写作更趋专业化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