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国人热衷“日系生活”?人们对“下流”和“低欲望”社会有何误解

2018-11-16 10:01 北京晚报 TF020

不知不觉间,邻国日本成为当代青年诸多用以自况的流行语的“策源地”:宅文化、干物女、断舍离、小确幸……当我们用这些词来精确地描绘自己在消费时代中的生活面相时,无疑带有着一丝自嘲与自得兼有之意,甚至作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然而,若将这些词放置回它们的原初语境,不难体会到其中释放出的一丝消极意味:在经济发展水平不低、信息时代降临的今天,为什么人们反而放弃了对物质或者“大确幸”的追求?以及,为什么是日本?

作者:张玉瑶


《低欲望社会》——(日)大前研一

这些词语来自日本,实非偶然。与它们伴随而来、并渐渐在“日系生活”的平缓水面翻涌起波澜的,是另两个听起来并不“确幸”的词——“低欲望社会”和“下流社会”,它们作为两部日本经济学人的书名,在本土掀起一波讨论后,又迅速将热度传递到中国的朋友圈。在这两本书中,作者大前研一和三浦展对当前日本社会略显晦暗的现实做了细致而客观的观察,对于诸多留下樱花枫叶式唯美想象的人们来说,将从中看到日本社会另一个深层严峻的内面和国民性社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日本经验并不孤立,在世界联结为一体的全球化的今天,反而显得相当普泛,尤其对正在迈向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期的中国来说,也有相当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三浦展的《下流社会》出版于2005年。所谓“下流”,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谓之意,而是与“上流社会”、“中流社会”相对的概念。三浦展指出,上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生的所谓“新中间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集分化,但从“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凤毛麟角,多数则下跌入“下流”,整体向“下流社会”转变。“下流”的阶级意识,最大的特征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的全面下降,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另一位经济学者大前研一,一向擅于捕捉社会发展洪流中一些最明显的特征,并给予其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广泛传播开的精确命名,如之前的M型社会(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差距拉大,中产阶层向下沉陷)、低智商社会(整个社会普遍智力水平在消退)等。《低欲望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版)也是其社会观察现象之一,出版于2015年,其副标题是“「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从中不难看出作者与三浦展相类似的基本态度倾向。在大前研一的观察中,“低欲望社会”表现为社会少子化、老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因为靠便利店也可以生活下去故而觉得贫穷也可以很充实、无所谓。所谓“低欲望”,不仅仅是一般理解的消费欲望的减弱(消费领域的“低欲望”反倒并非是一件坏事),更是后泡沫经济时代的年轻世代心智的变化,没有了明治时代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期时期的人的积极进取、兴奋打拼之心,不找工作,不结婚,宁愿宅在家里看漫画。对于大前研一这样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经历过繁荣时期的老一辈来说,自然是不容乐观的情状。

关于“低欲望社会”的成因,大前研一在书中有从经济学专业上进行的详细剖析,他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自民党政权从过去长年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一直到今天新自由主义向度的改革,对安倍晋三政权下的所谓“安倍经济学”给予了非常有力的批判。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萧条,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口的减少,导致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使得就算是依靠便利店饭团的最低水平生活也难以预计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重,比我们更早一步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人口问题近些年来屡受国内曝光和关注。在《低欲望社会》一书的发布会上,长期关注日本问题的学者刘柠提到,日本人口增长的拐点在2010年,之后走向负增长且速度逐渐加快,几年的光景已经成为“白发经济”的国家,不少公共服务人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刘柠还举了一个他所亲历的例子作为佐证: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街上有许多胖人,普通上班族也喜欢买肥肥大大的名牌西装,而这些年,日本人都变得很瘦,饮食节制,穿衣服离不开瘦瘦小小的优衣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医保中个人的负担比例在上升,未来能否按期拿到养老金也有变数,人们不得不尽可能地健康生活,防止生病,减少支出,来应对老后不安。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淘宝交易额在短短两分钟内突破了100亿大关,创下十年来之最,这或许喻示着在口中说着“佛系”、“丧”、“穷”的当代人的实践里,欲望还远远没有满足——日本式的“低欲望社会”看起来还是一幅隔岸的图景,“下流社会”也还是另一个世界里的表达。但另一方面,老龄化、少子化的端倪在中国也已经显现,中产的焦虑日渐严重,以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未来几十年将会是何种面貌?会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去面对?这乃是在这两本书背后,需要引发我们深思的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分享到

手机上的心灵鸡汤只会浪费流量 正视人生的不完美才是禅意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