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发布 明确3年发展目标

2018-10-12 11:36 北京晚报 TF011

今天上午,市新闻办和市科委联合召开《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闻发布会。《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本市的原始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健全;医疗资源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

目前,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等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显著特征,已成为世界各强国竞相布局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助推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医药健康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十三五”以来,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增速逐渐回升,2017年产业规模达1630.8亿元,同比增长13.0%。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符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定位,具备“高精尖”特征,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发布,提出了医药健康产业等十个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亮出“信号灯”。为落实“指导意见”,今年初开始率先启动编制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指导意见”落地的实施路径。行动计划围绕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医疗资源溢出、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部署20条重点任务。

加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 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在部分前沿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支撑原始创新成果培育。制定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发展重点方向目录,重点支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类脑、结构生物学等前沿方向,促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医药健康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新兴业态等领域发展。加强专业孵化能力建设。在生命科学园试点建设专业孵化器;在高校院所、医疗机构集中区周边推广新建专业孵化器;提升现有孵化器专业孵化能力。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提升建设。加强生命科学园提升建设。设立战略指导委员会,引进国际园区管理服务专业团队,完善专业服务体系。

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发挥溢出效应

提高临床研究与试验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及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临床试验协同网络、试点建设独立的临床试验医院等举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市卫生计生委、市医院管理局今后将加大投入,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和临床试验能力。进一步建设新型临床研究体系。目前,友谊医院新华院区、天坛医院新院区、宣武医院、佑安医院等通过设立专门病区等形式建设一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是围绕重点病种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的专门场所,以疑难病、罕见病等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主要方向,推动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下一步,还将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研究型病房建设,引导医疗机构开展高水平临床创新。

优化医疗机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和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出台医疗机构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保障承担临床试验任务的医疗机构科研用地等举措。引导医疗机构加快成果转化。协同医疗机构、企业,探索建立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撑临床机构成果转化;探索成立医药健康创新和转化基金等举措。促进医疗健康数据共建共享。建设全市统一、开放、共享的生物样本库、健康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化临床研究网络等举措。雷海潮表示,本市将发挥市属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和骨科和运动学科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积极推进,发挥规模效应,聚焦国际前沿,组织高水平多中心协同创新研究。通过京津冀协同战略,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三地之间医疗卫生机构在研究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机制。

培育重点企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行动计划提出,将强化重点企业统筹服务。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部门联动,对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解决。推动研发型企业创新发展。研究建立创新品种审批绿色通道,协调加快临床试验;品种成熟后,支持建设高端产品生产线,实现在京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支持生产型企业做强做大。加大对企业生产线改造升级、上市品种规模扩大、重点品种二次开发、国际市场拓展、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服务。为平台的技术标准国际化认证提供配套支持,对于建设国际标准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提供资金、土地、厂房等配套条件保障。加快建立生产及专业服务平台方面。在海淀、昌平区建设千升规模的生物药中试服务平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生物药10万升代工生产服务平台。

支持跨国公司在京发展。积极对接全球顶尖医药健康跨国公司,支持其在京建设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依托本市中医药领域高校院所,促进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加强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完善产业发展要素 优化营商环境

在产业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医药健康产业列为主导产业的相关区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新增空间,加快产业布局。北部海淀区和昌平区要聚焦发挥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新增空间优先用于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聚集优势。优化园区服务体系。加强本市专业园区评估,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提升服务能力。研发类园区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制造类园区要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加快“腾笼换鸟”。

鼓励采购应用创新产品。研究制定医药健康创新产品评价筛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形成医药健康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目录,鼓励市属医疗机构采购应用目录中产品。优化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加快制定本市公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实行动态管理等举措。加快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从审评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快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创新激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重大创新品种国内首先获批上市或在欧美国家获批上市、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相关区给予相应激励。

据悉,为了保障上述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构建组织实施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市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本市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工作;有关部门、相关区政府将结合实际,按照“行动计划”责任分工同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细化落实方案;强化人才支撑,继续引进、培养和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团队;做好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统筹联动作用。

雷海潮表示,市卫生计生委、市医院管理局还将积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药与器械研发,围绕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着力医工合作,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高原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等移动医疗和可穿戴设备。加快市属医院传统院内制剂的推广及新药申报,继续支持20个有产业化前景的生物医药项目开展转化医学方面的研究试点。启动实施北京市卫生与健康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工程,首批建设10个推广基地,推广50项技术,促进新技术基层普及。在科研平台共享开放方面,加快推进市属医学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纳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目前已有370台(套)、合计5.8亿元的设备进入共享平台运行机制中。下一步将加快全市医疗机构的医学实验中心、大数据中心、生物样本库、医学工程转化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等科研平台的建设,鼓励各类平台、资源、设施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实现全市医疗数据标化与互通。目前,北京市已经制定了面向2020医药健康领域中的信息互联互通方面的实施方案,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北京地区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中的互联互通信息化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再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贾晓宏

编辑:TF011

分享到

国家医保局:将建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

蔡奇检查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医药卫生界: “首诊在基层”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

北京原创新药“罗沙司他”上市 最先让诺奖技术服务患者

药品流通蓝皮书:我国药品零售形成专业药房、智慧药房等多元化服务模式

新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发布 将为医保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零时启动 2624家医疗机构全部导入新价格

《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发布 明确未来3年目标

医药行业“重销售、轻研发病”得治 1元收入6毛砸向销售

白血病"救命药"多停产:成本高利润低 有患者网上高价求购

禁止医药代表销售药品 将按非法经营查处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