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地理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石景山篇:从炼钢变炼金

2018-10-15 10:30 北京晚报 TF2018

40年前石景山区曾是闻名全国的钢铁基地。40年后,一路沿长安街西行,昔日粉尘飞扬的“钢铁巨人”已变声为空气清新怡人的高端绿色生态新区。目前,石景山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3%,人均公共绿化地为18.4平方米,在城六区里居于首位。

“古城村”和首钢

石景山区的发展离不开首钢,如今新首钢园区正在加速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不仅是冬奥组委的办公区所在地,更相继建成了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等景观。

距离首钢东门约7公里,东至玉泉路的一条“长安金轴”在石景山区转型中加速崛起,其中坐落在长安街边的京西商务中心,聚集了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天安人寿等总部型金融机构;位于西山八大处的全国首家服务于保险创新发展的主题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这座占地面积64.5公顷的园区聚集了寿险及财险总部、保险资管、保险电商等保险全产业链。

2013年,石景山区金融业首次反超工业成为第一产业,历经从“炼钢”到“炼金”的巨大蜕变,“钢铁巨人”华丽变身为“金融新秀”。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石景山区将落实好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石景山提出的“三区”定位,紧紧把握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新首钢高端产业服务区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的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牵引,转型突破,开创高端绿色崛起新局面,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故事】古城村40年变迁 庄稼地里起高楼

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的京西商务区是国内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群,这片被石景山区居民喻为“高大上”的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过滤90%以上的PM2.5、每年节约用电60万度,同时还可以通过下凹绿地、蓄水池和透水地面,有效调节利用雨水……“这里被称作是石景山区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新起点,而对于我们土生土长的古城村人来说,这里的变化更像是我们40年来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北京古城泰然投资管理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国栋充满感触地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前身就是古城农工商公司,现在这片时尚现代的写字楼和办公区40年前还是一片庄稼地,改革开放到现在,转居转工、搬迁上楼、集体经济摸索发展路径,一步步走过来,真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以后一定还能更上一层楼。”

最多的时候村里有30多家小厂子

位于石景山区中部的古城村曾经是一处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村落,1969年中学毕业后回乡的张国栋成为了村里生产大队的一名普通队员,“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村里都是大农业,到了197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大致意思我记得就是要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服务首都,富裕农民,我们村就开始了转型”,当时已经当上了农业大队长的张国栋带头开始带着村民搞起了副业,“也没有什么经验那时候,就是觉得能带着大家多挣钱就可以,开了一些小型加工厂,村集体的经济也比之前单纯发展农业的时候好了不少,到了80年代初,农村体制发生变化,成立了古城农工商公司,下属有12家分公司。”

1984年,已经成为古城农工商公司总经理的张国栋带着村民开始创办各类企业,“当时根据中央的精神和政策,国企央企都要带头拿出力量和技术支持农村发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得‘拿出点儿真东西’合作,当时我们和前门饭店合作在石景山开了一家燕城饭店,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吃住行都能服务到,这家饭店当时在京城西部也是红极一时”,瞅准了改革开放初期服务行业需求缺口大的形势,张国栋同党总支一班人带领村民还在石景山开了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我们是和首汽合作的,一共有几十辆车,生意也都特别好。真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还开了针织厂、翻砂厂、冷饮厂、服装厂、金属构件厂,那时候大大小小算起来,村里的各类厂子加起来得有30多家,小旅馆就有7个,别看这些小旅馆的住宿条件一般,也就相当于招待所级别吧,但是天天客满,因为地理位置靠近古城地铁,很多从外地到北京来跑生意的人都愿意住在我们这儿,因为价格实惠。”

李迎海也是古城村的“土著”,对于当年村里企业的发展盛况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我89年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劳动,最开始在村里开办的阻燃剂厂当临时工,当时一个月就能挣70块钱了,特别高兴,后来又去了村里开的金属结构厂,主要就是给首钢做一些金属配件,因为是正式工,每个月能挣将近200块钱”,回忆起当时领工资时的心情,李迎海现在还觉得特给劲,“乡镇企业确实经营起来更灵活,我们当时就提倡多劳多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金属结构厂工作第二年,到年底一算全加起来挣了五六千块钱,那时候我父亲是首钢的八级工,一个月不过八九百块钱,而我一个才刚刚转正工作一年多的小年轻儿就能一年挣这么多,觉得自己特别牛气。”

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发展科技企业基地

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没有坚持太长时间,由于技术落后很难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古城农工商公司的大部分村办企业都相继关闭,集体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甚至有的村企业将厂房进行出租,过起了“吃瓦片”的日子。

时间进入到2000年,国家关于集体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让张国栋和村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当时我们聘请专家对古城北边的那片空地做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专家建议我们可以建设一个中小科技企业基地”,这片后来被称为中关村石景山园南区的中小科技企业基地成为了100多家小微企业的孵化基地,发展顶峰时期每年总收入达20亿左右,上缴市区两级税收近2个亿,“靠着这个基地,我们每年收租金能有7000万左右,当时感觉摸索到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张国栋告诉记者,“也就是从这个科技企业基地开始,我们意识到集体土地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但绝不能成为低端的‘吃瓦片’,而是应该为那些带来高收益同时也是绿色高端的科技企业服务。”

2002年,古城村村民集体完成转工转居。2006年古城农工商公司完成转制,并更名为北京古城泰然投资管理公司,“以前是村民,现在是公司的股东,我们现在有400多名股东,基本上在职的每年分红能有10多万元”,更让张国栋感觉提气的是,根据国家关于进入城市的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可以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征自用用于集体经济发展,但不可出售,2013我们决定利用好古城西街西侧的那块集体建设用地,打造‘高大上’的写字楼项目。”

张国栋口中的这个“高大上”项目就是现在已经完成建设的古城创业大厦。在京西商务中心建筑群中,有我们2万平方米的一栋楼宇,现由侨梦苑项目整体租用。两个项目均已交给专业的物业公司负责打理。在发展高端经济载体的同时,去年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古城集体土地上32万平米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产业被疏解,“说不心疼是假的,尤其是当年曾经为我们解决集体生计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那个中小科技企业基地,因为地处棚户区改造范围内也被拆除了,不过我们有信心通过现在手里的这14万平米绿色高端建筑载体,获得比之前更多的收益”,张国栋告诉记者,“8月底我们还将在集体土地上开工建造一处租赁房公寓,主要就是面向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们,大约能够提供400套公寓房,都是能够拎包入住的,为入驻写字楼的那些企业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早在2004年就选择离岗自谋职业的李迎海如今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转工转居再加上搬迁上楼,这些年的日子过的不错,像我父母这辈儿都是退休股东,我和爱人是离岗股东,我儿子也是小股东,每年都有分红,再加上自己开的一个小公司,日子过得开心知足”,听说此次采访的主题是有关改革开放40周年,李迎海特别认真地给记者念了一段自己写的小诗:“‘百味笑尝40年,新时代里谱新篇,古城儿女齐努力,圆梦路上我当先。’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最大心愿就是盼着我们的古城和石景山能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舒心。”

姜金玉

【人物】首钢园区服务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讲解员

姜金玉:见证首钢老厂区越来越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西十筒仓,当年的功能就是分门别类地储存首钢五座高炉生产所用的炼铁原料的地方,经过改造,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冬奥组委的所在地……”身着工作制服、在冬奥组委办公区西十筒仓展厅进行讲解的姜金玉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干练自信。

“说出来可能您不会相信,几年前的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现在的这个状态,当时以为可能每天就混日子过到老了”,在首钢工作了20多年的姜金玉曾经是一名铸造厂的天车工,伴随着首钢厂区的搬迁,姜金玉做过厂区的留守看护,在3号高炉当过护厂员,并最终在偶然接触的讲解工作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成为了首批冬奥讲解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15000余人次的讲解工作。

1997年,姜金玉从技校毕业后,进入首钢工作。那段时间,她被叫作“车间里的空姐”,觉得自己特别棒。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中央作出首钢搬迁调整的决定。2010年起,首钢涉钢产业全部停产。“从2007年年底我们就已经开始压产,后来一号和三号高炉相继停产,我们曾经热闹的厂区彻底沉寂下来了”,姜金玉的脸上划过一丝落寞,“当时也可以选择去曹妃甸的新厂区工作,但是因为孩子小,再加上还有老人要照顾,我心里真是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守老厂区。”

从曾经每天的充实忙碌转换成每天的留守和巡逻,姜金玉的心里落差很大,“每天看着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一天天变成历史的那种感觉很难受,而且也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在浪费生命”,有了大量闲暇时间的姜金玉每天把家里的地擦得直接打滚儿都没问题,“连儿子都笑话我,整天跟地板过不去。”

转折发生在2014年,由于铸造厂和炼铁厂合并,姜金玉来到已经停产的三号高炉继续从事护厂工作。三号高炉在生产时期就是首钢对外展示的窗口,虽然当时早已停产,但还是会进行一些社会接待和展示,三号高炉还是北京市教委的中小学生科普基地,让学生们在这里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这样的契机下,领导让姜金玉试试三号高炉的讲解工作,接到任务后,姜金玉认真地准备,却还是遭遇试讲的“滑铁卢”。第二天,三号高炉迎来了一批京源学校的学生,领导就让她再试试,“可能因为我是一名母亲,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自己特别放松,讲解效果出奇得好,从那天起,我觉得自己胜任也真正热爱起讲解员的这份工作。”

2016年3月8日,姜金玉接到通知到冬奥办公区担任讲解员,“心里特别激动,而且我们培训的地方是在陶楼,那也是我们首钢里边最高级别的会展中心,那十天的培训让人终身难忘”,正式上岗后的姜金玉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讲解工作中。

“虽然在这个新岗位上工作时间不长,但能明显感觉到冬奥的热度和氛围越来越浓,2016年一年我共讲解了1637人次,而去年这个数据是7650人次,今年才过了半年多,讲解人次就已经突破了5000人次”,姜金玉说。

曾经被儿子耻笑是“电脑白痴”的姜金玉现在已经学会熟练地运用电脑记录工作数据;在网上查找资料;业余时间,她还会把收集到的有关首钢发展的最新素材进行整理。姜金玉动情地告诉记者:“能在40岁的时候遇到现在的这份工作,我特别珍惜,原来在首钢工作的经历对我的讲解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能看着这片厂区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我真心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上世纪七十年代,首钢炼铁厂高炉林立  石景山区档案馆供图

【大事记】

“钢铁巨人”转型

1979年,首钢被列为国家首批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率先在全国进行企业承包试点。

1984年1月,首钢公司3号高炉实现自动化控制,是我国首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多系统控制的炼铁炉。

1991年,改名为首钢钢铁总公司,成为利税总额居全国之首的特大型企业。

1996年11月8日,首钢以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成立首钢集团。

2002年2月20日,首钢第一炼钢厂最后一座30吨氧气转炉停产。

2003年3月,首钢制定《2003-2008年压产、环境治理和结构调整规划》。

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作出《关于首钢总公司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

2010年,实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安全停产、稳定停产、经济停产”工作目标。

2010年,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将首钢列在“六高四新”之列,并命名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办公区内建筑陆续改造完毕,满足随筹办进展而逐步增加的办公需求。

2000年2月,石景山发电总厂改制成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企业变迁

1980年7月,石景山发电厂与原官厅水力发电厂合并,组建成为石景山发电总厂。

1988年10月15日,由石景山发电厂改建的石景山热电厂投入使用。

1991年1月15日,市重点工程“西热东调”工程在境内开工,引石景山热电厂的热源入市区。

1993年12月17日,石景山热电厂关闭向永定河河道排放灰渣污水的管道,结束了石景山发电厂建厂以来向永定河排灰71年的历史。

1995年,石景山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达80万千瓦,4台锅炉全部采用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9%。

2000年2月28日,石景山发电总厂改制为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本市规模最大的一座热电中心--西北热电中心正式建成投产,为西部地区40万用户和居民供热,高井、石景山燃煤热电厂相继停产,压减550万吨燃煤。

2002年12月,居民们领到了股权证  石景山区档案馆供图

农村城市化

1984年7月,成立石景山区农工商总公司,其性质为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1986年,区农委推广八宝山农工商公司企业化管理和经营承包责任制、一定五年不变的做法。

1995年,经过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农工商公司得到发展壮大。石景山区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向城市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逐步走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2002年12月1日起,我区15435名农业人口整建制一次性变更为城镇居民,城市化进程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区整建制一次性农转居是北京市试点单位,在全市、全国范围内一个行政区全部转居仅此一家。原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公司。

2003年2月28日,6999户农转居人员的户口变更和户口簿发放工作全部完成,撤销村民委员会,所有农转居人员纳入城市社区管理,结束城乡二元管理模式。

2014年,石景山区领秀大厦、古城创业大厦、京西商务中心等载体相继建成,曾经的农民告别“瓦片经济”,走上一条高端发展的道路。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耿爽: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不是做给外国人看的

为何说要越有疑则越读书?2018这5本历史书让人“明智”

《伟大的变革》观展人数超200万 网上展馆点击浏览量破2亿次

专题片《40年,我和我的东城》共分十集播出 揭秘东城改革开放故事

恢复重建、合署办公,40年来党的纪检监察工作是如何发展的?

微纪录片献礼改革开放40年,以小细节抒发大情怀对准网络用户

北京交通管理40年变化:曾经疏导靠摩托队 今指挥中心世界顶级

2019年研究生初试首门考试结束 改革开放40年成重点内容

北京崇文门菜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曾是京城四大“菜篮子”之一

北京艺术院校展40年教学成果 呈现各院校精品课程

40年来多少不可能成了可能 这几张图让人感慨万千……

东城区社区志愿者“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奇迹”

本周四“双星伴月”,夜空将绽放“歪着嘴的笑脸”

文津楼:与北海琼岛隔水相映,是当年全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七夕正赶上出伏头一天,天文专家:今晚头顶最亮的就是织女星

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本周日夜空将上演“火星合月”,南大西洋等地还可见月掩火星

“保卫华北”!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红色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