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北京人中秋送月饼讲究多 慈禧御赐的月饼长啥样?

2018-09-20 12:14 北京晚报 TF0328

再过几天,就到中秋节了。北京有句老话儿:“中秋送月饼,送的是礼儿,走的是面儿。”月饼应月而圆,寓意吉祥,亲朋好友及邻里之间互送月饼,表达的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长生”的美好祝愿。那“月饼”一词始于何时?老北京中秋送月饼有哪些讲究?慈禧赐给重臣的月饼,又是什么样子?

作者:户力平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府过中秋的场景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

北京人从明永乐年间开始送月饼

据《中国民俗文化》载:“‘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文献,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和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均提到‘月饼’,但只是一种普通面食,为‘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并未与中秋节有任何联系。真正明确提到中秋月饼的是明代文献,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北京人中秋吃月饼习俗始于何时,未见史籍中的确切记载,至少元代以前的史料没有记述。元代熊梦祥所著《析津志》是一本专门记录大都(北京)风俗的史籍,其中写了中秋节赏月风俗和各种新上市的瓜果,但没有提到月饼,直到明代,史籍中才有关于月饼的记述。万历年间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条目下称:“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由此可见,从明代开始,北京人已将月饼视作中秋食品,因“宛署”之“宛”指明清时的宛平县,即今天北京城近郊区的西部。明崇祯年间刘若愚在《酌中志》也称:“自(八月)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实际上,北京人中秋节吃月饼及馈赠月饼很可能始于明代永乐年间。“靖难之役”后,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在南京登基,次年改年号为“永乐”,1420年迁都北京。金陵(南京)的风俗素有“走月”之俗,这本是江浙一带的旧俗,最初是人们在中秋之夜,三五结伴,或游览于街市,或泛舟于河湖,或登楼观赏月华,后来演变为借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月饼、糕点、鲜果等食品。朱棣迁都北京后,许多江浙籍官员、商人及家眷也随之来到北京,“走月”之俗也就传入北京。最初只是王公大臣、富商贵族之间在中秋时相互“走月”,以后便在民间普及起来。据《明宫史》载,从八月初一开始,京城街头就有卖月饼的。人们除了买月饼,还有西瓜、藕等,赠送亲友。等到八月十五月亮出来时,便烧香拜月,随后分食月饼、水果等,很多人家到夜尽时才散席。

中秋节前夕的北京饽饽铺

清代京城盛行“京味儿”月饼

已成中秋礼俗 慈禧曾御赐重臣

到了清代,送月饼已成为京城中秋的礼俗。据《清宫史话》载:“乾隆年间,每逢中秋,皇上便颁旨,令御膳房准备月饼,除自食之外,还要遍赐王府的福晋格格以及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总管太监,以示共享团圆之意。此后官府民间皆仿效之,一到八月十五,京城内送月饼便成礼俗。”清代顺天府各州县志中多有“十五日,亲友宾主各馈月饼”的记载。

清末“京城四大才子”之一的沈太侔在《春明采风志》中记载:“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当时中秋送礼被俗称为“贺节”、“送节”,也称“送节礼”、“送秋节”,所送之“礼”多为月饼。人们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称:“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而李静山在《增补都门杂咏》中云:“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红白翻毛”即自来红、自来白和翻毛月饼,是三种最具“京味儿”特色的月饼。

京式“自来红”月饼

翻毛月饼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写到了中秋送月饼之俗。第七十五回里有一段宁国府送月饼、西瓜的描述:“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道:‘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我还有别的事呢。’佩凤答应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贾珍第二天到荣府见了贾母,“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倒好,打开却也不怎么样。’贾珍陪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饽饽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来的。’”第七十六回还写到贾母吃的是“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所谓“内造”指的是宫内所制作的。有学者考证,朝廷御赐的“瓜仁油松穰月饼”直径约二尺、重达十余斤。

据传,慈禧太后也曾在中秋节送过月饼。那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年初她因“八国联军”进京出逃西安,回京之后为了赏赐护驾有功的重臣,她在中秋节前令内务府派人到京城老字号“正明斋”饽饽铺定制了百余盒“精品月饼”,赏赐给五品以上护驾有功的官员。说是“精品月饼”,其实每个盒子里面只有两块桃酥月饼和两块黄酥月饼,只是盒子比较精美,是一个明黄色的锦盒,系着黄绫子,上面印有“慈禧皇太后御赐”和“福寿康宁”四个字。收到月饼的重臣一个个受宠若惊,谁也不敢吃,而是将月饼供在家中,以谢老佛爷隆恩。

从清末到民国,北京的月饼品种不但增加,其口味也逐成流派,有“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等。其中以“稻香村”、“桂香村”为代表的“苏式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颇为人们所青睐。

老北京人在中秋节前夕购买月饼

老北京中秋送月饼的礼数

讲究送“双儿”不送“单儿”

过去京城的饽饽铺里所出售的月饼品种比较单一,且只有在中秋节前后才有,平时很少见到,主要是“自来红”、“自来白”、“提浆”和“翻毛”四种,而最有特色的当属人们自已动手在家中制作的月饼。自制月饼所用的模子通常由硬木制成,内有传统吉祥图案。其做法是将滚圆的月饼团放入模子里,用手将面团压平,然后拿起模子敲打,最后倒扣出来,进行烤制。因为各家用的原料不同,做出的月饼各具特色,彼此相送,颇有风味。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便介绍了五仁月饼的做法:“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

五仁月饼

老北京人很讲究礼数,中秋送月饼也是如此。首先,所送月饼的数量讲究送“双儿”不送“单儿”,取“好事成双”之意,图的一个吉利。而所送月饼种类视所送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定。一般的亲戚朋友送三种,多为“自来红”和“自来白”各四块,外加两块大的五仁月饼,正好十块,寓意“十全十美”。比较密切的朋友或年老的长辈送五种,“自来红”、“自来白”、“提浆”、“翻毛饼”各四块,外加四块大的五仁月饼,正好二十块,俗称“双十”,寓意十全十美、实(十)心实(十)意。

月饼的包装有两种,一种是用普通的糙纸包裹,即将包装纸放平后,再将月饼整齐地码放在上面,多是包上两层,最后在上面附上一张大红的盖纸,俗称“门票”,上面印有店铺的字号,最后用纸绳一系就行了。另一种是用礼盒包装,俗称“点心匣子”,算是比较讲究的。其多为长方形,也有方形、六边形和圆形的,大小不一,但外边多印有花花绿绿的图案。先在里面放一张油纸为铺衬,然后将月饼一块一块地码好,盖上衬纸和盖儿,最后也附上一张大红的“门票”,用纸绳一系就齐了。过去出售的月饼大都是现卖现包装,极少有提前装好了的。这月饼盒子里只放月饼,其它东西是绝不能放的,因为当时人们忌讳将入口的东西与其它东西混在一起,认为“不洁净”。

讲究一些的北京人中秋除了送月饼,还多外带一个果篮儿,里面有石榴、柿子、苹果等,每种水果都有讲究。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苹果则蕴含“平安”之意。

 

(原标题:老北京人送月饼有何讲究)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328

分享到

北京:提前做好“两节”假期疫情防控准备,预防新冠、流感等叠加风险

10月1日至4日加班发3倍工资,其他几天怎么算?人社部明确了

七夕中秋重阳为啥集体“迟到”?国庆中秋双节同过下次再等11年

天坛公园特色文创两天卖了12万元,大福神摆件等成“爆款”

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预计超30万人进公园,游客最爱逛颐和园天坛

欢庆中秋佳节!圆明园重现黄花阵游园习俗,金融街上演灯光秀

香港举办中秋彩灯展,主展是近百米长、手工扎制的金龙彩灯

“卢沟晓月”照亮中秋夜 众多市民来此感受燕京八景之一

中秋月圆“人难圆”,风波中的香港家庭,令人唏嘘……

尝非遗月饼,赏自编节目,北京平谷人的中秋节这么过!

泡沫箱,旧雨伞,礼品盒,这里的居民就地取材制成2500盏花灯

“圆月”照进园博园  中秋节带您共赏“卢沟晓月”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