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人与法

老人走失快报案:警方接报后会立即受理 “今日头条”也可寻人

2018-09-13 14:38 北京晚报 TF015

暑假结束,通州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公共秩序中队民警马丽娜暗中松了一口气:在全年走失人口最高峰的七八两月,仅在通州分局辖区内,总计接报了163起走失,其中大部分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

走失者家属给警方送锦旗

“求助,家属千万别想着什么24小时之后报警,凡60岁以上、18岁以下的,我们都是立即受理。”马丽娜说,按照常规,如果家中有出现老年痴呆症状的老人,家人最应该注意的是周末两天以及暑假期间,如果碰到“老小孩”实在不喜欢在身上带着写有家人电话纸条的,不妨试试定位手环——但是说到底,家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对家人而言,“防范”二字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要是不干这个,你都不知道老人们还有那么多走着走着就丢了的方法……”马丽娜说。

警方标准做法:快受理 发协查 查监控

家人陪着老人到医院看病,家人去排队交费取药的工夫,走丢了;和老伴儿一起出门散步,老伴儿在前头走着走着一回头,人不见了;在楼下小卖部买点东西,买完了偏不上楼,溜溜达达地出小区了……在老年人走失的大量案例当中,“防范”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依靠的往往只能是公安机关的高效工作以及热心人的仗义援手。

8月29日深夜11点,家住通州区梨园群芳三园的孔女士向梨园派出所报警,她的公公几个小时之前下楼买东西,一直没回家,家人在周边遍寻不见,无奈只好报警求助。

值班民警同时完成了几项工作。先是依照家人提供的老人体貌和衣着特征,发布了走失协查,接着征得家属同意,在“今日头条”寻人栏目“头条寻人”中发布信息,最后,有值班民警陪同家属一同查看地周围的所有监控探头,查找老人的去向和行动轨迹。

“梨园所的这个操作,基本就是通州分局在接到走失报警后的常规动作。”马丽娜说,首先民警会核实报警人与走失者的关系,正常是直系亲属来报案,核实身份后,受理的派出所会将走失者的体貌特征等信息写成简短的协查,转发分局全部25个派出所,同时报送分局勤务指挥处和治安支队。治安支队收到简报后,会发送到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信息库,进入总队工作网页的首页飘窗。“这样一来,全市民警都可以看到,无论是老人之后走到哪个分局辖区,只要被找到,民警就能根据我们提供的协查,发现线索,然后其他分局民警会跟我们联系。如果我们发现了说不清姓名住址的走失老人,却还没人报警,也会先把人送到救助站,再把他的特征发送到这里,等候家属报警。”

搜索了很长时间,孔女士在探头中找到了自己的公公,还能有什么办法?最常见的没高兴多久,跟着探头一路找到云景东路和群芳中一街交叉口,能拍摄到老人的探头刚巧被树枝挡住了,自此之后,老人踪影不见,几个方向上的探头里,都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8月31日上午,仍然没有放弃的民警扩大了寻找范围,果然,在梨园轻轨站外面的公交站台上发现了前一段时间中老人的身影。正当民警继续跟着探头查找的时候,电话响了,东城分局东方广场派出所已经发现了老人,并通过协查信息,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走失者记录。

警方统计发现:暑期及周末是老年人走失高峰

马丽娜说,每到暑期,以及周末,有关走失人口,特别是老人走失的报警就会增加。 “像孔女士家人这种就很典型,老人暑假期间来京暂住,不熟悉周边环境,口音太重问路也没人听得懂,过了一会儿,自己糊涂了,走着走着就丢了。”她告诉记者,暑期很多外地老人来京,或是旅游或是住在儿女家帮助照顾孙辈,人生地不熟,最容易出问题。而在周末的时候,也经常出现孩子们都回家,老人或是忙于采买,或者有时间放松,出门的频率高于往常,使得走失概率增加。

一直以来,总有一种错误意识让市民们在老人走失后犹豫,不知该不该报警:人口失踪,派出所要在24小时后才受理。马丽娜介绍说,对60岁以上、18岁以下以及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身体残疾或患不可控疾病的走失者,警方都是在接报的时候立即着手处理。当然,健康成年人失踪,是另一回事。

据介绍,如果是有刑事案件嫌疑的失踪报警,那是按照刑案标准处理。不过,更多的则是成年人和家人闹矛盾,自行出走。此种情况,警方首先需要确认报警人是“走失者”的直系亲属,发现确实无法联系上“走失人员”,在48小时后(同样也不是部分公众想象中的24小时)才将对方纳入到“走失人员”名单。马丽娜说,之所以要确认是直系亲属,是为了避免出现寻仇闹事、情感纠纷去找对方当事人的。“总不能随便一个什么人,想要找某甲,只要到派出所报走失,警方就马上找啊。”

9月1日中午,玉桥派出所接到报警,章女士86岁的老母亲王老太太“又双叒叕”走丢了。老太太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听力严重下降,口音又很重,完全无法和旁人交流。离家的时候,身上没一分钱,也没有身份证明。

对章女士来说,“防范”二字已经快要做到极致,但仍然还是防不胜防。老人多次走失后,家人看护得很紧,而且曾多次将家属联系方式写在小纸条上,放在老太太衣兜里,但是总是被老人找出来扔掉。前几个月,老太太腿部受了些伤,之后不曾独自离家,章女士有点放松警惕,这次自己刚出门买菜,老太太又单独出门了,又找不到家了。

玉桥派出所对章女士家的报警也算熟门熟路了,民警分析,老人腿脚不便,身无分文,刚走丢家人就发现了,她活动范围不会很大,肯定走不远,于是在发布协查、陪家属查看监控的同时,出动巡逻车在附近街面上查找。果然,当天下午4点多,有市民报警,在梨园南街和九棵树东路路口发现了老太太,接警员一问特征,果然是王老太太。

马丽娜讲,发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老小孩”。越是晚辈不让干什么,就偏得干什么,这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相当普遍,而且有不少患者非常抗拒在身上携带卡片,总觉得“我用不着它,我自己能回来,我没问题”。“这种病发作的时间太随机,可能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拐了个弯儿的工夫,发作了!明明自己离开家的时候是由东往西走,偏偏就认定了,家就在西边,我得继续往西走。”她建议,家中有这样的老人,或者干脆在每件衣服上缝上家人电话和家庭住址,或者给老人戴个定位手环。

与老人走失高峰不同,在每个学期考试前后一段时间,是小孩“走失”的高峰——民警特意提醒,那些经常出现在北京市民里的“抢小孩”、“骗小孩”、“拐小孩”的案子,发案一般仅限于朋友圈。虽然确实有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类似于王老太太这样“经常性”走失里,而发生在现实中的,考虑到北京的探头密度和警方打击力度,发案少之又少。

找人其他途径:朋友圈和“头条寻人”

除了报警求助,家中老人走失,还能有什么办法?最常见的当然是发朋友圈。虽然确实有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类似于王老太太这样“经常性”走失的,朋友圈的效果也会下降。对其家人来说,更是可能会经受“怎么连老人都看不好”的议论。

另一个方法则是“今日头条”APP的公益项目“头条寻人”。2016年起,“头条寻人”与包括北京市公安局在内的多地公安机关合作,借助“头条”方面的用户积累和定位技术,以及公安方面的工作经验,通过“头条寻人”与各地警方的合作,截至今年8月31日,共找回了435名走失者。同期,“头条寻人”共弹窗推送了48567例寻人启事,总计在全国范围内找到6900名走失者,其中最年长的走失者101岁;最快的找回在1分钟内完成;最多的,则是一天内寻回29人。

据“头条寻人”栏目方介绍,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直接弹窗寻人启事,同时根据今日头条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寻人启事按照地理位置,优先推荐给走失者所在城市的本地人。

记者发现,它的筛选标准与警方非常相似,60岁以上、18岁以下人员走失,会尽可能在最短的、更容易找回的黄金时间发布。

“如果人找到了,我们会立即将寻人信息删除,以免无效信息或者不怀好意的骚扰电话继续影响走失者家属。但是考虑到时间和人力成本,我们还不能做到将所有信息经由平台过滤后发送给家属,因此不能排除会出现寻人者接收到无效甚至有害信息的情况。”工作人员说。

针对老人走失,北京警方作出了清晰的提示:立即报警,没有所谓24小时后受理的情况;家属报警时,要提供走失老人的体貌、衣着特征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失踪地点详细地址、简要现场情况描述。特别是,最好能够提供近期的老人照片,以清晰的全身照为佳。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安然

分享到

北京有支特别有爱队伍:四年找回走失老人200多位,成功率近100%

北京一79岁大爷遛弯儿迷了路,登上一辆996,幸遇热心驾驶员

三九冬夜,北京铁警徒步2公里救助走失老人

聋哑老太寒夜走失,热心人报警求助,最终找到其家人

好心人报警走失老人归家 警方提示:老人身上应放置家属联系方式

七旬老人和家人吵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所幸碰到了驿站和警察

来京探亲老太买早点时走失,热心人与民警接力帮其找到家人

急!患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四天,监控显示在小屯西路附近走丢

老人走失增多 警方呼吁子女:关爱父母,最好购买定位设备

多位老人外出走失,北京海淀民警帮忙找到家,提示家人这几点

北京大兴走失老人已回到老家 普通话不好多亏遇上了民警

北京海淀九旬老人遛弯迷路,幸得好心路人报警,民警护送回家

《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不再以公证遗嘱优先,这俩问题务必要了解

民法典解读:“校园贷”“套路贷”等乱象频出 高利贷被明确禁止

民法典解读《三十而已》几大热点问题,算算许幻山顾佳林有有的经济账

民法典新变化解读:为什么要设置离婚冷静期?

民法典新变化:航班延误不再“白等”了

家长因志愿服务致五级伤残,校方被判赔近190万元,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