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北京医疗队援建玉树第三人民医院 电击治疗首次引入高原地区

2018-09-06 15:09 北京晚报 TF0328

从北京往西南近3000公里,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头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州西南部,一座名为“囊谦”的县城静静地坐落在蓝天白云下、碧水青山间。

北京医疗队在玉树开展义诊。

去年7月19日,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在囊谦县挂牌成立,在北京市卫计委和北京安定医院的对口帮扶下,高原高海拔地区有了第一家面向青、藏、川藏族聚集地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此后,北京安定医院积极响应北京市援建玉树的号召,先后派出三支医疗专家团队,前往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才培养、建章立制、医疗康复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帮扶。

今年8月22日,北京安定医院第三批援建队伍抵达玉树,他们由6名医生、4名护士组成。其中,由精神科专家张庆娥带队的5人专家小组将在玉树进行为期40天的医疗援助;姜玮等两位专家则负责为期一周的无抽搐电痉挛技术培训。第一次踏上海拔四千多米的土地,张庆娥、姜玮一行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身体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而是快速投入到工作中;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他们不仅收获了当地患者和医生的爱戴,收获了感动与泪水,还成功将精神科治疗手段中的“利剑”——电击治疗首次引入高原地区。

初上高原挑战接踵而至

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是当地唯一的精神专科医院,为一级医院,于去年7月19日挂牌成立。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为精神疾病患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由于医院成立时间不长,目前包括院长俄才仁在内,共有2名专科医生、10多名护理人员、30多名住院患者,医护人员非常少,工作条件也比较艰苦,“无论是在建章立制方面,还是疾病诊疗、技术培训等方面,都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安定医院领队医生张庆娥介绍。

“到达玉树那天,一下飞机便感到视物模糊、头晕、头疼,想来这就是高原反应吧。”张庆娥回忆道,在玉树州囊谦县生活的前几天,队伍中的每位成员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说话大喘气、心慌、头晕、头疼、恶心……身体上的挑战接踵而至,再加上语言不通、饮食习惯差异等问题,张庆娥和同事们对日后的工作犯起难来。

然而,他们心中的“忐忑”马上就被当地人民朴实乐观的真性情抚平了。在这里,医务人员非常受人尊敬——这里的藏族同胞居多,患者普遍都有宗教信仰,即使他们在病情发作的时候也不会轻易伤害医生和护士。闲暇时,当地的居民喜欢聚在一起,在广阔的蓝天之下、草原之间,尽情地载歌载舞,“大家每天都很开心,被他们所感染,我们身体上的不适反应也消退不少。”张庆娥说。

患者期待的眼神最难忘

早上7点,玉树的天空还没完全亮,医疗队的成员们便早早起了床,“半摸黑”地吃过早餐,8点半前抵达医院,和所有医护人员、患者一起做早操——北京医疗队在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上午的工作几乎是在病房中度过,”从早晨的交接班开始,到带领医护人员一起查房,再到查完房后讨论开医嘱、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诊疗操作,实际工作中的每一步,北京医疗队的成员们都会认真细致地为当地医护人员教学、讲解。“对于重症病人和新入院病人,我们会有重点地进行实例教学,帮助大家学习诊治的知识。”

短暂的午休后紧接着是教学授课时间,专家们分组展开精神疾病医疗、护理知识的讲解,并通过考试的方式考核当地医务人员的学习效果。医疗、护理、管理,帮扶小组专家们气喘吁吁做着几大项的培训,站着讲不了就坐着讲,一个人讲不了就两人换着讲,当地医务人员看到专家们每讲几句话就要大口喘气,非常心疼,便把氧气瓶打开,让氧气徐徐飘出,希望专家们说话时能省点儿力。“看着院长和医务人员对知识渴求、期待的眼神,我们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每天下班前,专家们还会对重点病人进行二次查房,确保病人在夜间用药等方面的安全。第一天查房时,张庆娥遇到一位父亲陪伴住院的藏族小伙子,在为他做完检查,与父子俩交谈完准备离开时,小伙儿的父亲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专家们,说了些什么。由于语言不通,在当地医生翻译后,医生们得知,这位老人觉得眼睛有些不舒服,“他知道我们是北京来的医生,想让我们帮忙看看。”张庆娥说,“他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让我们无法拒绝,即使不是专业的眼科医生,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经过检查,医生们初步判断这位父亲患有白内障,通过当地医生的转述,老人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他十分感激我们,连连道谢。我们其实只是帮他简单地看了看,还是希望他去做更专业的检查。”医生们检查完所有病人,老人仍默默地跟着,把他们送出病房。

医疗帮扶不忘精准扶贫

由于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这里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很多患者都是病情很重,病史非常长了才来就诊,“他们中多数都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期,出院后缺乏后续随访追踪,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差,这些都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张庆娥介绍。

新入院的一位患癫痫的女孩让医疗队格外关心。由于医疗条件限制,她在6个月大时就有了症状,直到22岁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以致出现智力和精神障碍。医生们刚开始为她做检查时,她表现得非常抗拒,“蜷在病床上,不肯让我们看她,也不说话。”第二天查房的时候,医生们更加耐心地和她沟通,并事先准备好了巧克力吸引她的注意力;渐渐地,女孩放下了戒备,主动配合医生进行身体检查,使得诊治能够顺利进行。“语言不通、患者自身条件不能积极配合诊治等问题,是我们遇到的主要困难。”张庆娥说,“但是通过尝试和努力,我们可以逐渐克服这些困难,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每一次的进步都让医生们欣喜不已。

除了医疗援助外,这支帮扶队伍还在玉树开展了精准扶贫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在乡村的50多户、200多人捐献半年的粮食,团队成员们与当地村民一同将青稞搬运到扶贫地点,“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们也觉得十分高兴。”张庆娥说,“在和他们简短的眼神交流中,看着他们眼中的乐观与期望,我们又觉得心里酸酸的。”临行前,一位老爷爷追着帮扶小组的车,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扎西德勒”,让队员们湿了眼眶。

姜玮(中)和当地医生一起为患者做电击治疗。

电击治疗突破高原瓶颈

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内,一位5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躺在平板车上,被医务人员推到了治疗仪前。在姜玮医生的指导下,当地的医生把两片金属电极固定在他的额头上,给他的静脉内注射麻醉剂和肌松剂。麻醉剂让他全程没有痛苦,肌松剂则切断了神经和肌肉的“联系”,让他在接受电击治疗时,身体不会发生抽搐。药缓缓注入患者体内,他的肌肉彻底放松下来。接下来,医生给患者头上的电极通电,“啪”的一声,他的脸轻微地抽动了两下——这个治疗过程在平原只需要几分钟,在高原上却要花上十来分钟。随后,肌松剂的“药劲儿”消失,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他被推到观察区等待麻醉剂的“药劲儿”消失。送到观察区不到10分钟,患者彻底醒过来,从平板车上走下来,坐在病床上休息。

这便是首次登上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看似简单的过程,在具体实施和准备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这组由于单位的工作比较忙,单位领导要求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当地医院无抽搐电痉挛技术相关人员的培训。”负责培训的专家姜玮说,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不得不将授课过程与实际治疗“合并”。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脑组织是对氧最敏感的器官,这项治疗主要影响的是脑组织,是否会出现脑水肿、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影响受到氧气高低变化的影响。同时,电疗对心脏的影响最大,在给患者检查时,姜玮发现,当地患者的心率普遍较慢,平均每分钟50多次,这位50岁患者的心率更是达到了每分钟45次,在治疗台上监测时最慢心率只有每分钟三十八九次。“我们担心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风险。”因此,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姜玮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对药剂和电量都做了适当调整,并在操作过程中再三与当地医生强调关注患者血氧、心率等参数。

短短一周时间,姜玮和当地医务人员已经为三位患者做了12次的治疗,每位患者前期情绪不好、焦虑紧张、失眠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李祺瑶 文并图

编辑:TF0328

分享到

11月7日7时14分迎“立冬”节气,北京这回能真正入冬吗?

西城新桥胡同拆除19处违建,老墙根社区这条背街小巷宽敞多了

北京经常锻炼人口破千万,百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2平方米

确定了!9月15日为北京今年入秋日,比常年晚6天

北京通报1例输入无症状详情,总体输入风险较低且可防可控

北京昨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卫健委发出提醒

一东一西,北京这两条交通要道有新动向

100平方公里!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这样建

9月15日,北京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内附一重要提醒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的这个区是北京的后花园,蔡奇用一整天时间调研

两年增8处公园!丰台在大红门南中轴沿线“疏解还绿”,添绿33万平方米

北京丰台3000多家餐饮单位全面设立监督员,劝导顾客参与“光盘行动”

流失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年内将首秀!

终于回家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追索回国

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这些地方居民请注意安全

国家发改委回应近期民生热点——猪肉价格去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破3亿千米,计划明年2月实施火星捕获

年业务量突破700亿件!快递近三个月实现“三连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