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地理

北京香山碧云寺卓锡泉:乾隆为之作诗 和珅家人却把它挖断流

2018-09-06 09:09 北京晚报 TF0328

“三山五园”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作者:袁长平  郑蕊


“危桥跨涧”景观 摄:郑蕊

香山碧云寺至今已有670余年的历史,寺内卓锡泉是西山最著名的泉源之一,然而,近十年来一直流淌不畅,冬季出现枯竭。今年5月中旬,香山公园开展了为时两月的疏浚工程,日前泉水已喷涌而出,日出水量达到400立方左右,成功再现了历史景观。

放生池 摄:郑蕊

卓锡泉得名自佛家传说

深得明神宗、康熙帝喜爱

香山碧云寺位于西山中的聚宝山之下,据史料记载,碧云寺所在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元朝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开国元勋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在此舍宅开山而建,时称作碧云庵,规模虽小,却有环峰叠翠、碧云香霭、曲径通幽、危桥跨涧、池泉印月等十处著名景观。

寺内卓锡泉得名源自佛家传说,卓,为植立之意;锡即为锡杖,法师云游时皆随身执持锡杖,因此,若名僧挂单某处,便称为“住锡”或“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

据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在少林寺山门外西南的“钵盂峰”峰上禅养臂伤。达摩祖师经常到钵盂峰探望慧可,发现扶持二祖的寺僧从山下往山上抬水吃,便问其原因,寺僧道:“水在山下边,约有一里余,要是山上有水泉,该多好啊!”达摩听了,觉得确是个难题,于是就在距离二祖禅栖的大石头西北不远的草坪上,用锡杖在地上角戳了四个窟窿,霎时四股清泉涌地而出,清洌异常。因为锡杖扎地成泉,故得名为“卓锡泉”。后人用砖石砌加固井壁,因名“卓锡井”。四眼水井近在咫尺,但水味苦、辣、酸、甜各不相同,寓意二祖慧可在修禅的行程中,历尽人世艰辛,犹如苦、辣、酸、甜也。

明代,碧云庵历经正德、天启年间御马太监于经及魏忠贤扩建经营拓修,并更名为碧云寺,卓锡泉亦成为名泉。明代文献《长安客话》载:“入碧云寺历数百级,乃登佛殿。殿前甃石为池,深丈许,水蓄泄极妙。引自寺后石罅,罅嵌以石兽,泉从兽吻汩汩喷薄入小渠,人以卓锡名之。泉味绝佳,寺僧导之过斋厨,绕长廊,出殿两庑,左右折复汇于殿前石池。”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皇帝游览至此,非常喜爱此处景观,题写了“水天一色、苍松古柏”八大字。

至清代,碧云寺已深受皇家青睐,康熙皇帝曾在碧云寺中驻跸礼佛,并写下《碧云寺临泉望月》、《碧云寺晓起》等诗,其二曰:“山中晓起听蝉鸣,遥对峰岭霁色清。洞壑有年奇松老,梦回疑是在蓬莱。”记述了寺中夜月清泉、奇松洞壑,宛似蓬莱仙境。

乾隆十三年(1748年)碧云寺又得到了扩建,整座寺院占地40000平米,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层层叠起,其建筑呈明显南北对称轴线式布局。中轴线上,有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御制碑亭、菩萨殿、普明妙觉殿、金刚宝座塔;南轴线主要建筑是禅堂、罗汉堂、藏经阁;北轴线为乾隆皇帝行宫,有涵碧斋、含青斋、洗心亭、清净心、试泉悦性山房、龙王庙等。

洗心亭 摄:郑蕊

乾隆年间碧云寺成为礼佛行宫

引泉造景 乾隆帝为之作诗数首

在大西山的众多寺庙中,碧云寺以泉水茂盛、远近泉声,引泉造景而获得盛名,寺内泉水除供寺院僧人饮用、蓄池养鱼、养莲及灌溉树木外,出寺汇于溪,又供周边民众饮用。

乾隆十三年(1748年)碧云寺扩建,寺院北轴线增建了涵碧斋、洗心亭等建筑,成为乾隆皇帝驻跸礼佛的行宫,巧妙地将利用泉水将所有行宫庭院连接起来。水泉院是行宫院最深的一处,也就是卓锡泉所在地,庭院中泉水潺潺、碧池荡漾,亭、台、庙宇、池、桥、洞窟、岩柏汇集成趣。乾隆皇帝曾御题行宫的匾额有:“境与心远”、“澄华”、“清净心”、“活泼天机”、“云容水态”等,皆为赞其水之景观。其御制《洗心亭》诗赞道:“翠竹红花各洒然,水亭好是绝尘缘。松门更有真佳处,悦性山房可试泉。”

卓锡泉水质甘美,试泉悦性山房建于水源前,是皇帝听泉、品茗、赏景的地方。乾隆帝曾将卓锡泉的水质与玉泉山和江南名泉做比较,其诗文记载:“泉虽输第一,房自纳三千。清睱值偶尔,烹云便试旃。”“携得新芽此试泉,清供真与性相便。”

清乾隆年间在建造香山御园时,为补充园中的景观用水,特将卓锡泉之水引入了静宜园,其泉自寺内放生池出寺就地势引至饮鹿池西侧山坡上,一部分流入饮鹿池(今俗称眼镜湖),一部分流至韵琴斋、听雪轩之间的池塘,形成泉水趵突的景观,主流经暗渠、明渠流入宫门外方河,下注南线石槽与双清泉回合引流至玉泉山。乾隆御制诗曰:“我爱碧云寺,香山一脉连。回峰成左障,隔壑据层巅。”静宜园内引泉石槽明暗相见,充分体现了古典皇家园林的理水艺术,成就了“香山以山胜,碧云以泉胜”的美誉。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了增加昆明湖蓄水、加大京城供水量,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两条引水石槽,将碧云寺卓锡泉和十方普觉寺“水源头”之水引入玉泉山静明园西墙内。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凿石为槽,以通水道。地势高,则置槽于平地,覆以石瓦,地势低,则于垣上置槽。兹二流逶迤赴至四王府之广润庙,汇入石池,复由池内引而东行。于土峰上置槽,经普通、香露、妙喜诸寺夹垣之上,然后入静明园,为涵漪斋、练影堂诸胜。”这项工程在清代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园林艺术和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赞其“尽郊区引水之能事。”可惜的是,自20世纪50至80年代间,两条引水石槽被拆埋殆尽。

碧云寺龙头出水口及水槽 摄:郑蕊

泉水曾多次断流

开矿挖煤、淤泥堵塞导致

自古西山一带为京城主要的产煤区,碧云寺开矿采煤的历史始于明朝中期。然而矿脉与水脉相连,故挖煤必会影响泉脉走向和水质。康熙四十四年(1705)八月,西城兵马司曾有在西山立碑警示之事,曰“山前属龙脉之地,禁止挖煤掘矿。如有光棍偷挖之时,拏解按律之罪。”

尽管如此,在乾隆年间香山碧云寺卓锡泉也因开矿挖煤发生过两次断流。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第二次是在乾隆四十八年(1781)。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军机大臣和珅其家人在碧云寺一带开设煤窑,将碧云寺卓锡泉源挖断,定亲王绵恩奉旨查办,终于使得泉水恢复。

乾隆四十八年(1781)十二月,碧云寺卓锡泉突然枯竭,至次年三月清理淤泥渣土但仍不出水。乾隆皇帝再次令绵恩彻查,数日后得知:因泉水上游开挖煤窑,窑商韩承宗等误将泉路刨断并堵塞泉道造成。乾隆命绵恩“引沟修竣,泉源复旧时”,经窑商赔修引渠,恢复了通畅。乾隆皇帝五十四年(1789年)御制《洗心亭》诗中“源远落山泉,疏治历几年”一句便提及了卓锡泉的治理。

清末民初,又有人在寺后开窑,并将煤运至碧云寺道路两侧,使寺庙前如同煤场,就连入寺前的路也因此而得名了“煤厂街”。至1947年因寺后开窑致使卓锡泉泉水只剩一条细线。

卓锡泉作为香山公园及碧云寺的重要景观水源之一,近几年来一直不断地进行梳理和整治。2017年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香山公园有关负责人开展了充分的调查研究,针对地下南北200余米的古泉道涵洞情况进行了充分研究,制定了施工方案。于2018年5月开始施工, 共清理淤泥沙子60余袋,约3吨左右。目前,卓锡泉日出水量约为300至400吨。

(本文作者袁长平系北京市史研究会理事、三山五园文化研究会专家、香山公园党委副书记;郑蕊系香山公园办公室档案专职人员。)

(原标题:香山碧云寺卓锡泉的前世今生)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328

分享到

11月7日7时14分迎“立冬”节气,北京这回能真正入冬吗?

西城新桥胡同拆除19处违建,老墙根社区这条背街小巷宽敞多了

北京经常锻炼人口破千万,百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2平方米

确定了!9月15日为北京今年入秋日,比常年晚6天

北京通报1例输入无症状详情,总体输入风险较低且可防可控

北京昨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卫健委发出提醒

一东一西,北京这两条交通要道有新动向

100平方公里!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这样建

9月15日,北京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内附一重要提醒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的这个区是北京的后花园,蔡奇用一整天时间调研

两年增8处公园!丰台在大红门南中轴沿线“疏解还绿”,添绿33万平方米

北京丰台3000多家餐饮单位全面设立监督员,劝导顾客参与“光盘行动”

本周四“双星伴月”,夜空将绽放“歪着嘴的笑脸”

文津楼:与北海琼岛隔水相映,是当年全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七夕正赶上出伏头一天,天文专家:今晚头顶最亮的就是织女星

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本周日夜空将上演“火星合月”,南大西洋等地还可见月掩火星

“保卫华北”!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红色纪念地